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2023年 50卷 5期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主编:张友军

出版单位:《园艺学报》编辑部;主 任:陈 洁

CN:11-1924/S

ISSN:0513-353X

电话:010-82109523

E-mail:yuanyixuebao@126.com

  • 当期目录
  • 优先发表
  • 过刊浏览
  • 专刊专栏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

  • 90个苹果品种耐寒性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坎智勇, 张德辉, 李中兴, 余思思, 钱 谦, 樊天乐, 李雪薇, 马锋旺, 管清美
  • 园艺学报. 2023, 50(5): 921-93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052
  • 摘要 ( 33 ) HTML ( 30 ) PDF (2043KB) ( 30 )   
  • 以90个苹果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集冬季休眠的枝条进行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其耐寒能力;同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到的1 247 162个SNP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与苹果耐寒性状显著关联的候选基因。鉴定出3个耐寒能力最强的品种,其相对电导率均小于40%,分别是‘金红’(‘Jinhong’),‘埃德尔博斯多夫’(‘Edelborsdorfer’),‘赫拉森’(‘Haralson’)。基于1 247 162个高质量SNP位点与表征耐寒性的相对电导率的指标的关联分析,挖掘出5个与耐寒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这些位点分布在4号、15号和16号染色体上,并鉴定到与冷胁迫紧密相关的3个候选基因TIF3B1(MD04G1241100)、COR47(MD15G1003900)和MD16G10699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苹果砧木‘青砧1号’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MdMLO上游调控因子的筛选
  • 张 琨, 思彬彬, 周 军, 任玉锋, 张 欣, 徐文娣, 王佳伟, 乔 帅, 王惠冉
  • 园艺学报. 2023, 50(5): 933-94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59
  • 摘要 ( 18 ) HTML ( 6 ) PDF (4050KB) ( 6 )   
  • MLO(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家族基因是植物特有的“感病基因”,普遍认为它对白粉病具有负调控作用。目前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发现许多抗白粉病MLO基因,但对于其上游调控因子如何调控其表达而影响白粉病发生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中以易感白粉病的苹果砧木‘青砧1号’叶片为材料,构建其cDNA文库,文库滴度4 × 109 cfu • mL-1,重组率为100%。生物信息分析苹果MdMLO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共有38种顺式作用元件,包含激素、应激防御和生长发育等响应元件。以TCA和TC-rich repeats为诱饵序列构建诱饵载体,分别命名为Bait-TCA和Bait-TC。利用酵母单杂交的方法筛选其上游调控因子,结果显示Bait-TCA具有自激活现象无法筛选,Bait-TC诱饵载体调取获得30条基因序列,其中6条参与植物抗逆防御反应,推测它们可能通过与TC-rich repeats元件互作来调控MLO的表达,进而调控苹果叶片对于白粉病的响应。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柑橘转录因子CsbHLH3调控柠檬酸代谢的功能解析
  • 郭 静, 廖满余, 金 燕, 马小川, 张 芬, 卢晓鹏, 邓子牛, 盛 玲
  • 园艺学报. 2023, 50(5): 947-95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205
  • 摘要 ( 13 ) HTML ( 15 ) PDF (1977KB) ( 15 )   
  • 转录因子CsbHLH3调控柑橘果实柠檬酸代谢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以冰糖橙果实cDNA为材料,克隆了CsbHLH3。瞬时转化烟草亚细胞定位显示CsbHLH3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异位表达CsbHLH3的阳性番茄果实中CsbHLH3的表达显著上升,同时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定量分析表明,CsbHLH3在番茄中异位表达引起了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SlACO3b、SlGDH及液泡膜质子泵基因SlPH8的上调。相反,在冰糖橙叶片中瞬时抑制CsbHLH3会引起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CsGABP、CsACO2、CsACLα1、CsACLα2及液泡膜质子泵基因CsPH8、CsVHP2、CsVHP3的下调表达,其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空载对照。通过酵母单杂交和EMSA试验证实CsbHLH3均能够靶定PH8和GABP启动子调控其表达。上述结果表明转录因子CsbHLH3是通过调控柠檬酸代谢途径多个相关基因包括PH8和降解途径基因GABP的表达综合负调控柠檬酸的水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外源山梨醇影响桃叶片和果实糖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 周 平, 郭 瑞, 颜少宾, 金 光
  • 园艺学报. 2023, 50(5): 959-971.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90
  • 摘要 ( 12 ) HTML ( 10 ) PDF (3052KB) ( 10 )   
  • 为研究桃树(Prunus persica)外源喷施山梨醇(1 mmol • L-1)对其糖代谢的影响,整合代谢组与转录组数据,分析叶片和果肉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的含量和特定糖代谢、糖转运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明确受影响的代谢通路。测定结果表明,山梨醇处理叶片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提升,山梨醇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果肉山梨醇含量下降,其他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叶片和果肉蔗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山梨醇/蔗糖比值均显著下降。山梨醇处理后,叶片和果肉糖代谢、糖转运基因表达谱变化不相同,糖代谢酶(PpSDHb、PpPFKa/b/e、PpHXKa、PpSUSb/c、PpINVe)和糖转运子(PpSOTa/i、PpSWEET10/13)基因参与调控叶片和果肉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积累。转录组分析证实山梨醇处理造成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糖代谢相关途径(叶片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和果肉碳代谢途径)及其他次级代谢途径。这些结果说明外源山梨醇对桃叶片和果实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糖组分平衡的影响不同。山梨醇处理造成桃叶片、果实糖代谢酶和糖转运子基因表达变化,影响了糖代谢。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BcMAX2调控腋芽生长的功能分析
  • 徐兰兰, 赵天孜, 张 玮, 宗 琛, 黄菲艺, 王建军, 侯喜林, 李 英
  • 园艺学报. 2023, 50(5): 972-98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329
  • 摘要 ( 8 ) HTML ( 2 ) PDF (3911KB) ( 2 )   
  • MAX2(MORE AXILLARY GROWTH 2)是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其功能与腋芽生长有关。以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分蘖菜品种‘马耳头’和普通白菜品种‘苏州青’为材料,探究MAX2对腋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两种材料中克隆得到的BcMAX2其开放阅读框序列没有差异,‘马耳头’的BcMAX2启动子序列有2个碱基的缺失。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BcMAX2定位在细胞核。在拟南芥中过表达BcMAX2抑制腋芽生长,BRC1表达量升高。在‘马耳头’中沉默BcMAX2能引起BcBRC1表达量降低并促进腋芽伸长。通过对白菜cDNA文库筛选得到197个与BcMAX2互作的候选蛋白,其中多数候选互作蛋白具有结合活性和催化活性,部分候选蛋白还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和逆境响应。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最终得到2个与BcMAX2互作的蛋白。试验表明,白菜BcMAX2可能通过促进BcBRC1的表达来负调控腋芽的生长。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番茄粉果和无绿肩材料
  • 李国斌, 蔡梁玉, 肖立成, 王家发, 张得迪, 张俊红
  • 园艺学报. 2023, 50(5): 985-99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273
  • 摘要 ( 10 ) HTML ( 4 ) PDF (4346KB) ( 4 )   
  • 以栽培番茄品种(系)Ailsa Craig(AC)、B5和B9为试材,利用CRISPR/Cas9双元表达载体系统,对番茄品质调控关键基因SlGLK2和SlMYB12进行定点敲除。获得AC背景下SlGLK2和SlMYB12的基因编辑植株各9株,B5背景下SlGLK2的基因编辑植株3株,B9背景下SlMYB12的基因编辑植株4株。通过对靶点测序发现,在靶位点的PAM上游3 ~ 4 bp处发生了不同形式的碱基缺失、插入或替换,主要以1 ~ 10 bp的缺失和单碱基G和T的插入为主;也产生了两靶点间的大片段缺失,最大片段为334 bp。AC背景下敲除SlMYB12产生粉色果实,敲除SlGLK2基因,果实肩部的绿色明显变浅,B5背景下的3株基因编辑番茄均无“绿肩”。本研究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不同番茄种质中成功创制了敲除SlGLK2或SlMYB12的基因编辑材料,以期为番茄品质育种提供优良种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chl234的特性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
  • 李淑培, 张 映, 舒金帅, 陈钰辉, 杨锦坤, 陈露露, 刘富中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00-100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300
  • 摘要 ( 8 ) HTML ( 3 ) PDF (2540KB) ( 3 )   
  • 以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chl234及其叶色正常的野生型为试材,比较发现:chl234从子叶期开始出现黄化现象,整个生育期真叶呈黄色,子叶变小,始花期延长,而始花节位、生长势、果实大小和种子大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和四门斗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在四门斗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气孔导度显著低于野生型;chl234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垛叠数较少,基粒排列不整齐。利用6个遗传分析群体对chl234叶色黄化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叶色黄化性状受隐性细胞核单基因控制。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7种茄科植物染色体的演化关系研究
  • 付 钰, 张令奎, 黄议乐, 杨印庆, 陈姝敏, 张 亢, 李良俊, 程 锋,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09-102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328
  • 摘要 ( 8 ) HTML ( 4 ) PDF (4994KB) ( 4 )   
  • 为了追溯茄科(Solanaceae)物种染色体的演化关系,对7种茄科物种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利用模式植物番茄的基因组为参考模板,全面鉴定7个物种间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茄科的基因组片段单元系统,并基于该系统重建了具有12条染色体的祖先基因组,阐明祖先基因组主要通过基因组片段的易位和倒位逐步形成目前的茄科基因组结构,且这些重排事件多发生在着丝粒等重复序列富集的区域。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茄科以及其他植物的基因组进化和物种分化等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月季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基因RhJMT对花瓣衰老的调控
  • 刘嘉琦, 公菲菲, 张 颢, 景维坤, 瞿素萍, 马 男, 高俊平, 孙小明,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25-103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77
  • 摘要 ( 7 ) HTML ( 4 ) PDF (3832KB) ( 4 )   
  • 为了解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在花瓣衰老中的作用机制,以月季‘Samantha’为材料,在花瓣中克隆了MeJA生物合成关键酶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jasmon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 ferase,JMT)基因RhJMT。同源蛋白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RhJMT具有保守的Methylyransf_7超家族结构域,属于SABATH蛋白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RhJMT的表达量在花瓣进入衰老期后显著升高。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RhJMT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沉默RhJMT显著延缓花瓣衰老,外源施加MeJA能够抵消沉默RhJMT对花瓣衰老的延缓作用。以上结果说明RhJMT能够促进花瓣衰老,可能是通过控制MeJA的含量来发挥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不同温度对郁金香花芽分化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陈欣晨, 赵慧敏, 王 森, 邬思敏, 向 林, 产祝龙, 王艳平,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37-104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091
  • 摘要 ( 8 ) HTML ( 4 ) PDF (2813KB) ( 4 )   
  • 以郁金香‘World’s Favourite’品种作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郁金香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形成过程以及栽培后植株开花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郁金香花芽分化及完整花芽结构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22 ℃条件下花芽分化速度最快,花器官结构完整,28 ℃条件下花芽分化的种球可正常开花且生长速度快,而5 ℃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完整的花器官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对花发育和开花时间相关基因表达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化的花芽中ABC类基因及开花调控基因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对A类基因TgSQA进行克隆和功能探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246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box和K-box结构域,超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相较于野生型呈现出早开花表型,表明TgSQA具有促进开花功能。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梅花PmMYB21在花丝伸长过程中的功能与表达调控分析
  • 袁 茜, 张 曼, 马开峰, 王 佳, 张启翔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48-106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19
  • 摘要 ( 8 ) HTML ( 5 ) PDF (3957KB) ( 5 )   
  • MYB21是调控雄蕊花丝伸长的关键转录因子。以梅花(Prunus mume)早花品种‘粉红朱砂’与晚花品种‘早绿萼’的花芽为材料,分别克隆得到两个序列完全一致的PmMYB21。序列分析表明PmMYB21蛋白含有MYB转录因子的R2R3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mMYB21与其他物种的MYB21有较高的同源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位于细胞核内。PmMYB21的表达水平在两个梅花品种开花过程中随花丝伸长而升高;相对于晚花品种,早花品种表达上调时间显著提前。在两个梅花品种的PmMYB21启动子–1 529 ~–1 243 bp区域中均检测到CG序列型的甲基化水平下调,该区域甲基化水平与PmMYB21的表达量呈负相关;并在此区域检测到脱落酸、赤霉素和光响应元件,推测这些调控过程可能受到甲基化修饰的影响。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结果显示,5 29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PmMYB21具有连通性,显著富集于激素响应等生物过程。结合WGCNA筛选结果和表达趋势分析,预测PmMYB21介导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茉莉酸(JA)等激素的信号转导,进而参与梅花花丝的伸长。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栽培 、 生理生化

  • 苹果砧木‘冀砧2号’绞缢、环割压条生根效果及过程中IAA含量的变化
  • 高美娜, 孙明飞, 朱 杰, 井俊丽, 李 佳, 周莎莎, 梁博文, 徐继忠, 李中勇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63-107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55
  • 摘要 ( 7 ) HTML ( 3 ) PDF (2332KB) ( 3 )   
  • 以苹果矮化砧木‘冀砧2号’为试材,研究绞缢、环割压条生根效果和IAA含量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绞缢处理的压条生根率为78.92%,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压条生根过程中,绞缢处理的IAA含量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35 d时出现最大值,为39.93 ng • g-1;不定根诱导期和形成期,绞缢处理的POD、PPO活性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IAAO活性均低于环割和对照;不定根诱导期,绞缢处理的MdPAT1、MdPIN1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35 d时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25 d时MdYUCCA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MdARF17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环割和对照。综上,绞缢可显著提高‘冀砧2号’砧木压条生根率和生根指数,生长素IAA对‘冀砧2号’不定根根原基的诱导和促进不定根伸长具有重要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聚乙烯编织物Coverlys TF150®覆盖对‘蜜光’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李中瀚, 唐美玲, 郑秋玲, 刘明慧, 康 慧, 高 振, 杜远鹏,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73-108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057
  • 摘要 ( 10 ) HTML ( 10 ) PDF (1959KB) ( 10 )   
  • 以欧美杂交种葡萄‘蜜光’为试材,探究聚乙烯(PE)编织物Coverlys TF150®材质的避雨棚膜对树冠和果实微域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Coverlys TF150®透光率比聚烯烃(PO)膜低11.91%,降低了果面微域温湿度,缓解了高温和强光胁迫。Coverlys TF150®覆盖提高了成熟期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总酚、类黄酮和黄烷醇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2020和2021年果实百粒质量分别增加2.15%和2.4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3.70%和3.04%,果实可滴定酸分别降低17.90%和10.53%,果实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18.33%和11.91%,总酚含量分别提高23.30%和13.07%,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24.00%和19.43%,黄烷醇含量分别提高18.20%和15.58%。CoverlysTF150®覆盖提高了葡萄果实中萜烯类香气物质含量,尤其是里那醇含量,降低了C6醛类如己醛的含量。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适合马铃薯块茎计算机断层扫描原位观察的栽培基质筛选
  • 谭 杰, 刘建刚, 刘 菊, 简银巧, 李广存, 金黎平, 徐建飞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85-109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218
  • 摘要 ( 5 ) HTML ( 1 ) PDF (2669KB) ( 1 )   
  • 土壤的不透明性阻碍了马铃薯块茎生长过程的直接可视化,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可避免破坏性取样,实现植株地下生长过程实时连续观测。为了筛选马铃薯块茎CT成像效果好的栽培基质,对6种不同含水量基质的CT成像效果、数据提取效果和植株生长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过筛草炭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状况最佳,过筛草炭、蛭石与过筛草炭混合两种类型基质中块茎干、鲜质量最高。除蛭石基质以外,其他基质成像效果均随含水量降低而改善,但基质含水量过低导致植株无法正常生长。相同含水量条件下,过筛草炭的扫描背景杂质最少、成像效果最佳,可获得更清晰的CT图像。因此,在适宜植株正常生长的含水量条件下,即20%左右含水量条件下,过筛草炭是适合CT扫描观测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紫花含笑不同开花时期花被片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 袁婕俐, 金晓玲, 张 峥, 肖玉洁, 余秋岫, 胡筱璇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095-110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76
  • 摘要 ( 5 ) HTML ( 2 ) PDF (1922KB) ( 2 )   
  • 为分析紫花含笑不同开花时期花被片挥发性成分,确定其主要花挥发性物质,以花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被片为试验材料,采用HS–SPME–GC–Orbitrap–HRMS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从紫花含笑花被片中共鉴定出641种挥发物,共14类化合物,以萜类和酯类物质为主;盛花期花被片挥发物种类最多(434种),初花期次之(392种),花蕾期最少(352种),各时期分别检测到特有挥发物96、80和118 种,特别是在盛花期,检测到了3种特有生物碱类:四氢东非马钱碱、托品酮和毛果芸香碱;盛花期花被片挥发物总含量最高(668.993 μg • kg-1),初花期次之(628.111 μg • kg-1),花蕾期最低(522.590 μg • kg -1);含量较高(> 13.000 μg • kg -1)的主要挥发物有α–愈创木烯、大根香叶烯B、顺–衣兰油–4(15), 5–二烯、β–石竹烯、双环倍半水芹烯、顺式–β–罗勒烯、β–律草烯、双环大根香叶烯、γ–依兰油烯和α–古巴烯;香气强度(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紫花含笑花被片特征香气成分包括苯甲酸甲酯和α–蒎烯,修饰性香气成分包括顺式–β–罗勒烯、β–石竹烯、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使其香气特征呈香草型、花香型和木香型;低香气阈值的 β–紫罗兰酮使初花期花被片较花蕾期呈明显花香型;乙酸苄酯是盛花期花被片特有挥发物,使其呈浓甜香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含笑花被片香气特征不是被高含量挥发物主导,而是被多种挥发物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综上表明,紫花含笑花被片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丰富,但不同花期间存在一定差异;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含量和香气阈值的差异影响了不同花期花被片的香气特征,使其呈现出多样的花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 黄龙病菌在柑橘果实橘络中的分布
  • 吕若亚, 李 云, 郑永钦, 邓晓玲, 郑 正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10-111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200
  • 摘要 ( 7 ) HTML ( 1 ) PDF (2197KB) ( 1 )   
  • 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可在柑橘果实橘络中大量增殖。为探究其在染病柑橘果实橘络内的增殖与分布规律,以感染黄龙病的沃柑、脐橙、琯溪蜜柚和沙田柚果实为材料,利用RT-qPCR对果实橘络单位片段(每1.5 cm长片段)组织中的CL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感染黄龙病的沃柑和脐橙同一果实橘络不同位置片段中的CL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橘络中的CLas数量存在差异,其中沃柑和琯溪蜜柚橘络平均每1.5 cm片段中的CLas数量显著高于脐橙和沙田柚(P < 0.05)。沃柑和脐橙果实同一橘络位于中端或中后端片段组织中的平均CLas显著高于前端(P < 0.05),而琯溪蜜柚和沙田柚各部位无差异。CLas在不同品种果实橘络中的丰度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橘络中的物质组成有关,而CLas更倾向于在果实橘络中端或中后端组织中增殖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在橘络中的分布有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梨火疫病拮抗细菌FX1及其抑菌物质的防病作用
  • 贺 旭, 韩 剑, 盛 强, 罗 明, 包慧芳, 黄 伟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18-112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048
  • 摘要 ( 6 ) HTML ( 4 ) PDF (1355KB) ( 4 )   
  • 以前期从植物酵素液中初筛出的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拮抗细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打孔抑菌圈法、共培养法复筛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X1菌株。FX1菌株的除菌发酵滤液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11 mm,与梨火疫病菌共培养的抑菌率为99.99%。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FX1菌株发酵滤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酸沉淀法和硫酸铵饱和沉淀法得到的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酸沉淀法提取物抑菌活性更强。利用特异性引物在FX1菌株中扩增检测到脂肽类(bmyB、fenD、ituC、srfAA、srfAB、bioA、yngG和yndJ)和抑菌蛋白类(TasA)抑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明该菌株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和抑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利用库尔勒香梨(Korla Fragrant Pear)离体花序和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盆栽苗测定FX1菌株抑菌物质的防病效果显示,喷施FX1菌株脂肽类物质粗提液、除菌发酵滤液和菌体发酵液对香梨花序3 ~ 5 d的保护性防效分别为79.07%、56.85%和50.02%;对杜梨苗7 ~ 15 d的保护性防效分别为72.64%、72.85%和71.54%,均达到了与农用链霉素(82.33%)接近的效果,治疗性防效分别为61.59%、52.02%和56.03%。B. velezensis FX1菌株的胞外抑菌物质对梨火疫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新几内亚凤仙花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 张晓勇, 李树江, 龙巧芳, 杨友联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30-114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28
  • 摘要 ( 6 ) HTML ( 2 ) PDF (2735KB) ( 2 )   
  • 为明确引起温室栽培的新几内亚凤仙花(Impatiens hawkeri)根腐病病原菌种类,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ITS、COXⅡ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旋柄疫腐霉(Phytopythium helicoides)。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旋柄疫腐霉对新几内亚凤仙花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菌还可侵染凤仙花(I. balsamina)、四季海棠(Begonia cucullata)、丽格海棠(B. elatior)、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微型月季(Rosa hybrida)、玫瑰(R. rugosa)、倒挂金钟(Fuchsia hybrida)、玉树(Crassula arborescens)和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等9种园艺植物。培养特性表明,该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7 ~ 32 ℃,最佳培养pH为6 ~ 7。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10种商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98%噁霉灵可溶性粉剂、4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毒力最强。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与新方法

  • 梨叶片原生质体制备方法的建立及其基因瞬时转化试验
  • 高成昱, 王艺衡, 靳江周, 李 涛, 李金斗, 周梦瑶, 张海霞, 马 辉, 张玉星, 亓宝秀, 许建锋,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41-115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264
  • 摘要 ( 9 ) HTML ( 6 ) PDF (3374KB) ( 6 )   
  • 以‘新梨7号’梨叶片为材料,探究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主要因素,制备高产优质的叶肉原生质体,并进行基因瞬时转化和表达。将继代30 d的组培苗嫩叶在最佳酶解液(1.0%纤维素酶,0.1%果胶酶,0.4%离析酶,0.5 mol • L-1甘露醇,20 mmol • L-1 KCl,20 mmol • L-1 MES,10 mmol • L-1 CaCl2,1.0 g • L-1 BSA)中酶解12 h,可制备出产量为1.09 × 106 protopl • mL-1、活力为90%的原生质体。将1 ~ 2 µg • mL-1 pROK2-GFP质粒DNA通过40% PEG-4000介导转化至上述原生质体中并培养12 h,可以观察到GFP绿色荧光信号,转化率可达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 园艺植物花芽分化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进展
  • 金 洲, 卢 山, 江俊浩, 李寿仁, 张 楠, 江晓钰, 吴 凡,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51-116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058
  • 摘要 ( 8 ) HTML ( 9 ) PDF (816KB) ( 9 )   
  • 不同园艺植物花芽分化时期的划分略有差异,分化时间有所不同。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在因素包括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内源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营养可通过调控激素水平影响园艺植物的成花。花芽分化机理有碳氮比学说、激素平衡假说、激素信号调节假说和营养假说。同时,随着对各园艺植物花芽分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花芽分化过程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综述了近年来园艺植物花芽分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红梨新品种‘红丰梨’
  • 王家珍, 李俊才, 蔡忠民, 沙守峰, 李宏军, 姜晓艳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65-116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362
  • 摘要 ( 9 ) HTML ( 2 ) PDF (1042KB) ( 2 )   
  • ‘红丰梨’是从以‘红茄梨’为母本,‘南果梨’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红梨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10 g。表面红色,果肉白色,后熟后肉质细腻多汁,微香,风味酸甜,石细胞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3.3%,总糖10.84%,可滴定酸0.38%,维生素C 0.0229 mg • g-1。可在辽宁鞍山、锦州、葫芦岛及相似气候条件地区栽培。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牛蒡新品种‘川大力1号’
  • 姜媛媛, 王 涛, 左丹丹, 王 龙, 杨瑞武, 廖进秋, 张 利,
  • 园艺学报. 2023, 50(5): 1171-117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1-0028
  • 摘要 ( 5 ) HTML ( 2 ) PDF (1302KB) ( 2 )   
  • ‘川大力1号’是从四川省简阳市传统栽培牛蒡混杂群体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牛蒡新品种。生育期290 ~ 320 d,花果期100 ~ 120 d,果球数约450个,牛蒡子平均产量为2 321.2 kg • hm-2。牛蒡子含水5.2%、总灰分3.5%、牛蒡苷7.4%。经田间观察,该品种对牛蒡常见病虫害,如黑斑病、白粉病、红蜘蛛和蚜虫等表现为中抗区域适应性和抗逆性强,适宜于四川盆地中部龙泉山脉东麓地区栽培。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3, Vol.50 No.4  No.3 No.2 No.1
2022, Vol.49 No.12  No.S2 No.11 No.10 No.9 No.S1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1, Vol.48 No.12  No.S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0, Vol.47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9, Vol.46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8, Vol.45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7, Vol.44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6, Vol.43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5, Vol.42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4, Vol.41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3, Vol.40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2, Vol.39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1, Vol.38 No.S  No.12 No.11 No.10 No.0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0, Vol.37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9, Vol.36 No.S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8, Vol.35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7, Vol.3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6, Vol.3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5, Vol.32 No.6  No.5 No.4 No.3 No.02 No.1
2004, Vol.3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3, Vol.30 No.6  No.5 No.4 No.03 No.02 No.1
2002, Vol.29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1, Vol.28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新品种更多>

《园艺学报》英文

• 2015年创刊

• SCIE收录

• ScienceDirect开放获取

CN 10-1305/S

ISSN 2095-9885 ONLINE ISSN 2468-0141

在线出版:

http://www.keaipublishing.com/cn/journals/horticultural-plant-journal/

在线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hort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