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2025年 52卷 4期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主编:张友军

出版单位:《园艺学报》编辑部;主 任:陈 洁

CN:11-1924/S

ISSN:0513-353X

电话:010-82109523

E-mail:yuanyixuebao@126.com

  • 当期目录
  • 优先发表
  • 过刊浏览
  • 专刊专栏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

  • 葡萄VvARF18调控果实膨大及其互作蛋白筛选
  • 梁靖, 曾宝珍, 梁国平, 毛娟, 陈佰鸿
  • 园艺学报. 2025, 52(4): 821-83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94
  • 摘要 ( 188 ) HTML ( 3) PDF (3316KB) ( 58 )   
  • 为探究葡萄VvARF18在果实发育中的分子机制,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Red Globe’)为材料,克隆了VvARF18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将该基因在番茄中异源过表达以验证其对果实发育的影响。VvARF18基因CDS长度为2 109 bp,编码703个氨基酸,pI为6.5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VvARF18与河岸葡萄(Vitis riparis)VrARF18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在番茄中异源过表达,T3代转基因番茄果实纵横径显著高于野生型,其体积与单果质量明显增加,表明VvARF18对果实膨大具有正调控的作用;转录激活试验发现VvARF18没有毒性但具有自激活活性,筛选与其保守功能结构域B3-Auxin存在互作的蛋白,发现其与信号复合体VvCOP9存在潜在互作关系。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群体转录组的葡萄远缘杂交遗传机制分析
  • 王毅, 梁振昌
  • 园艺学报. 2025, 52(4): 835-845.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115
  • 摘要 ( 146 ) HTML ( 0) PDF (6011KB) ( 23 )   
  • 目前主要酿酒葡萄品种均为欧亚种,遗传背景单一。本研究中系统分析了51份葡萄核心种质(包括野生种、欧亚种、欧美杂交种品种和种间杂交种4类)绿果期、转色期以及成熟期的果实转录组数据,并从多个角度对不同类型种质进行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欧亚种的多样性极低且自交衰退严重,而野生葡萄保持了较高的多样性,通过远缘杂交可以有效地将野生种的多样性引入栽培种。表达聚类分析和表型分析也表明利用远缘杂交和人工选择可以快速获得具有良好果实品质和较高抗性的新品种。基于转录组的多样性分析可以提供更多DNA水平多样性分析所不具备的信息,可以作为传统多样性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综上,野生种对葡萄育种具有重要作用,远缘杂交是恢复葡萄种群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杏果实中调控有机酸积累的QTL定位及其主效基因筛选
  • 姜凤超, 杨丽, 张俊环,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 园艺学报. 2025, 52(4): 846-85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38
  • 摘要 ( 54 ) HTML ( 1) PDF (2694KB) ( 37 )   
  • 以‘串枝红’为母本和‘骆驼黄’为父本构建杏F1杂交群体,并采用液相色谱测定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和总酸含量,同时,利用重测序数据挖掘杂交群体的SNP变异信息,构建杏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苹果酸在发育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而柠檬酸呈出一直升高的变化规律。苹果酸和总酸具有典型的数量遗传特征,而柠檬酸呈现偏正态分布,可能存在主效调控基因。杏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平均距离为0.52 cM,利用该图谱定位获得11个QTL,其中,与苹果酸相关区间包含88个基因,与柠檬酸相关包含310个基因,与总酸相关包含40个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表明苹果酸、柠檬酸和总酸分别与模块m13、m05和m08显著相关,富集分析发现柠檬酸相关候选基因主要与三羧酸循环循环(TCA)、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原异生等途径和通路相关。对QTL、WGCNA和TCA循环涉及的基因取交集,发现仅PA08G28879在三者中同时出现,其可能是调控杏果实中柠檬酸积累的主效基因(PaMDH1),可作为探索杏果实有机酸积累分子机制的候选基因。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利用色差仪参数分析青花菜和花椰菜叶片颜色特征
  • 章毅颖, 张余, 褚云霞, 陈海荣, 邓姗, 李嫒嫒, 赵洪, 刘昆, 韩瑞玺, 任丽
  • 园艺学报. 2025, 52(4): 872-88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29
  • 摘要 ( 79 ) HTML ( 0) PDF (1654KB) ( 24 )   
  • 依靠人眼视觉判定叶片颜色并分级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准确性。为探究叶片颜色定量化、数字化定义的可行性,利用色差仪对56份青花菜和74份花椰菜种质资源进行了叶片颜色参数(L*a*b*C*H* E*)的采集和计算,并进一步结合相关表型性状进行颜色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色差仪测定参数值能准确反映出青花菜叶片蓝绿色与绿色、灰绿色的区别,也能有效地表征花椰菜叶片颜色深浅特征,其中a*b*值可作为青花菜和花椰菜叶片颜色识别的重要参考。同时,叶面蜡粉性状也会影响叶片颜色识别,蜡粉越多,b*值越小,叶片颜色更偏蓝绿色。L*值能作为区分青花菜和花椰菜叶片的有效参考。因此,色差仪测定参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青花菜和花椰菜叶片颜色的相关特征,且避免感官判断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为青花菜和花椰菜叶片颜色及其相关性状的数字化描述判定和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非呼吸跃变和呼吸跃变型甜瓜成熟果实的激素与转录组分析
  • 唐伶俐, 贺玉花, 王庆涛, 安璐璐, 徐永阳, 张健, 孔维虎, 户克云, 赵光伟
  • 园艺学报. 2025, 52(4): 883-89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71
  • 摘要 ( 73 ) HTML ( 0) PDF (3714KB) ( 16 )   
  • 甜瓜果实按照成熟习性可分为非呼吸跃变和呼吸跃变两种类型,其不同的激素、糖类代谢等成熟相关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对非呼吸跃变和呼吸跃变型甜瓜成熟果实进行激素代谢物分析,发现非呼吸跃变型甜瓜果实中脱落酸(ABA)、1–氨基环烷羧酸(ACC)、反式玉米素核苷–5′–单磷酸二钠盐(tZRMP)和生长素含量较高;进一步对非呼吸跃变型和呼吸跃变型甜瓜成熟果实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代谢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各种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在非呼吸跃变型和呼吸跃变型甜瓜成熟果实中差异较大。通过RNA-seq建库和qRT-PCR鉴定到CmARFCmARR2-likeCmGAI-likeCmPP2CCmACOCmEIL与激素代谢差异表达相关。在非呼吸跃变型甜瓜果实成熟中,ABA、吲哚、ACC和GA起关键作用;但在呼吸跃变型甜瓜果实中,除ABA外,IAA、GA和ETH信号通路也参与了调控。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兰属种间杂种花香成分特征分析
  • 汪锦, 高丽, 贺红宇, 涂勋良, 蒋彧
  • 园艺学报. 2025, 52(4): 897-90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71
  • 摘要 ( 66 ) HTML ( 0) PDF (1321KB) ( 8 )   
  • 以春兰‘宋梅’(Cymbidium georingii‘Songmei’)作为母本、墨兰‘翠玉’(C. sinense‘Cuiyu’)作为父本,培育筛选出两个杂交子代O1和O2,测定其花形态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形态指标上,杂交子代的主瓣宽、捧瓣宽、副瓣宽和一箭着花数等特征与母本亲缘关系更近;而花莛颜色、花色、舌色和花瓣条纹等特征与父本亲缘关系更近。在花香成分上,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萜烯类、酯类、烃类、醛类、酮类、烷烃类和酸类等8类。相较于父本,子代株系的共有成分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香气物质种类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O1的香型特征为果香型和清香型,主要香气影响物质为醛类;O2香气成分种类的丰富度更高,香型特征为清香型,主要香气影响物质为醇类。结合成分种类和含量,萜烯类、醇类和酮类是国兰重要的香气成分,甲基庚烯酮为国兰香味的特征物质。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是构成国兰香气的物质基础,利用杂交手段可以培育出具有独特香气类型的杂交后代。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梅花花瓣瞬时转化体系构建
  • 田壮, 房晨曦, 刘雅婷, 王雨桐, 薛林蕾, 石嘉欣, 任天放, 张俊卫, 包满珠, 张杰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08-92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48
  • 摘要 ( 59 ) HTML ( 0) PDF (4519KB) ( 11 )   
  • 以梅花(Prunus mume)花瓣为受体,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影响梅花花瓣瞬时转化效率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侵染方式、侵染时间、发育阶段和基因型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整花真空法、侵染时间为15 min、发育阶段为初开期和‘雪梅’基因型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三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梅花花瓣GUS瞬时表达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共培养时间、农杆菌类型、侵染浓度(OD600值),其中,以农杆菌EHA105、OD600值为0.6、共培养5 d的花瓣GUS瞬时表达率最高(32.67%),并以梅花花青素合成基因(PmANS)为目的基因对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了成功验证。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月季‘月月红’RcRAP2.7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马豫皖, 刘澳, 刘向东, 张雅婧, 董炫克, 李玉帆, 陈己任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21-93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32
  • 摘要 ( 76 ) HTML ( 0) PDF (2023KB) ( 12 )   
  • 为探究‘月月红’(Rosa chinensis‘Yueyuehong’)月季中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RcRAP2.7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克隆了RcRAP2.7 CDS全长,并进行转录表达分析。RcRAP2.7 CDS序列全长1 338 bp,编码446个氨基酸,在121 ~ 183和212 ~ 276位氨基酸区域含有两个AP2/ERF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RcRAP2.7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启动子区域调控元件分析表明RcRAP2.7可能涉及激素信号通路和胁迫响应。进一步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其C端结构域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RcRAP2.7在干旱、高盐和极端温度等胁迫条件下,其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叶片中,RcRAP2.7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较对照下调表达,而在低温和高盐胁迫下先上调后下调又上调;在根中,RcRAP2.7表达量受干旱、高盐和极端温度等胁迫的影响,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胁迫48 h时表达量最高。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激素、转录组和代谢组研究木棉皮刺的遗传调控
  • 邵一帆, 朱宝庆, 王童欣, 廖建和, 吴繁花, 杨思怡, 冯建行, 于旭东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33-94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76
  • 摘要 ( 62 ) HTML ( 0) PDF (3712KB) ( 12 )   
  • 以木棉(Bombax ceiba)上部少刺区和基部多刺区茎皮为材料,通过植物激素测定、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探究木棉皮刺形成的关键调控基因。激素测定发现,少刺区茎皮脱落酸、茉莉酸和水杨酸含量高于多刺区,而多刺区赤霉素含量高于少刺区。转录组测序发现,在有刺区,生长素生物合成通路中,Aux/IAA蛋白基因和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基因的表达高于无刺区;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通路中 B-ARR基因表达高于无刺区;在无刺区,赤霉素生物合成通路中,GID1DELLATF基因的表达高于有刺区;茉莉酸生物合成通路中,JAR1JAZMYC2基因的表达高于有刺区。通过qRT-PCR验证了13个(BRI1BZR1/2AUX1AUX/IAAARFDELLAJAR1TGAPR-1SIMKKMYB62MYB123WRKY28)影响木棉皮刺发育的关键基因,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表明RNA-Seq结果可靠。代谢组学筛选出了2 187个代谢物和92个差异代谢物,确定苯丙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的CCRCOMT基因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FLS基因与木棉皮刺形成有关;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代谢通路中,代谢物(2S)-2–异丙基苹果酸和(2R,3S)-3–异丙基苹果酸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槲皮素参与木棉皮刺形成。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栽培·生理生化

  • 苹果砧木B9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田玉凤, 马松亚, 杨安, 韩晓蕾, 张彩霞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47-95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707
  • 摘要 ( 66 ) HTML ( 0) PDF (7571KB) ( 20 )   
  • 为了建立高效的苹果砧木再生体系,以B9组培苗离体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同浓度的TDZ/NAA植物激素组合、暗培养时间、苗龄以及潮霉素浓度等影响再生的重要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3.0 mg · L-1 TDZ + 0.3 mg · L-1 NAA + 蔗糖30 g · L-1 + 琼脂7 g · L-1,苗龄45 d,暗培养14 d时不定芽再生效率最高;增殖培养基为MS + 0.8 mg · L-1 6-BA + 0.2 mg · L-1 IAA + 蔗糖30 g · L-1 + 琼脂7 g · L-1时,不定芽增殖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为1/2MS + 0.6 mg · L-1 IBA + 蔗糖30 g · L-1 + 琼脂7 g · L-1时,组培苗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最高。叶片再生时潮霉素筛选浓度为2 ~ 4 mg · L-1,生根时潮霉素筛选浓度为2 ~ 3 mg · L-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乙烯利诱导‘库尔勒香梨’萼片离区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及调控信号研究
  • 温玥, 邵白俊杰, 孙天雨, 张淑琴, 王春峰, 田嘉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59-97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72
  • 摘要 ( 53 ) HTML ( 0) PDF (9947KB) ( 16 )   
  • 为明确乙烯利诱导‘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及调控信号,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材料,于大蕾期喷施300 mg · L-1乙烯利和等量清水(对照),在离区形成前期、形成期、形成后期采集幼果,观察萼片脱落外部形态特征和离区细胞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测定萼片脱落过程中脱萼果离区和宿萼果离区对应部位乙烯浓度、活性氧水平和Ca2+含量。结果表明:乙烯利诱导下‘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过程中脱落外部形态特征、萼片离区细胞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对照表现一致;离区形成前期和形成期,脱萼果离区和宿萼果离区对应部位乙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高137.38%、15.02%(脱萼果)和294.95%、110.16%(宿萼果);在离区形成期,脱萼果离区羟自由基清除速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Ca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高33.88%、9.38%和15.02%。综上所述,乙烯利处理通过增加脱萼果离区乙烯浓度、活性氧水平以及Ca2+含量,从而加速‘库尔勒香梨’萼片细胞程序性死亡进程,促进萼片脱落。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蛋氨酸对桃树新梢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杜豪, 赵世龙, 肖元松, 罗静静, 彭福田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73-98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295
  • 摘要 ( 69 ) HTML ( 0) PDF (2675KB) ( 25 )   
  • 桃树新梢生长量大,修剪用工多。前人的研究表明氨基酸肥料不仅可作为新型氮肥,还对控制新梢生长有一定效果,但使用蛋氨酸控梢的效果与作用机理并不清楚。以5年生‘元香蜜桃为试材,叶面喷施等浓度的蛋氨酸和尿素,分析其对桃新梢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安全有效抑制桃树新梢冗余生长的营养型绿色化控物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尿素处理相比,喷施低浓度蛋氨酸显著抑制了新梢生长,但喷施蛋氨酸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17.39%),并提高了枝梢内木质素、原果胶含量,增加了枝梢强度;降低了枝梢中赤霉素(36.85%)和生长素(24.96%)含量,同时可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冰糖橙风味组学解析及风味品质差异分析
  • 孔佳涛, 付彩霞, 吴雅诺, 刘园, 胡哲辉, 徐娟, 黄皓, 赵曌, 陈磊, 陈嘉景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84-99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191
  • 摘要 ( 54 ) HTML ( 0) PDF (2701KB) ( 13 )   
  • 对湖南洪江和云南新平两个产区4份商业成熟期冰糖橙果实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等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与消费者偏好、风味强度等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明确两个产区冰糖橙风味品质差异,解析与消费者偏好所关联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两份云南冰糖橙的化渣性、香气及整体品质较优,而湖南冰糖橙的有机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滋味更加浓郁;两地样品果皮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同,但绝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含量在云南冰糖橙中更高,导致其果实香味更加浓郁,而湖南冰糖橙香味则更加柔和。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筛选出35种可用于区分两地冰糖橙风味品质的差异风味物质,其中D–柠檬烯、β–月桂烯、α–蒎烯、瓦伦烯、γ–氨基丁酸等含量高的主要风味物质均在云南地区冰糖橙中占优,仅L–脯氨酸和(E)-2–己烯醛在湖南冰糖橙中含量更高,以上风味物质可作为区分两地冰糖橙感官差异的代谢标志物。相关性分析表明苹果酸、柠檬酸和辛醛、(E)-2–己烯醛分别与滋味和香味高度相关,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驱动因子。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植物生长延缓剂延迟黄花菜花期及对代谢产物的影响
  • 孟璐, 马涛, 岳新丽, 王慧, 李小玉, 王力
  • 园艺学报. 2025, 52(4): 997-100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35
  • 摘要 ( 62 ) HTML ( 0) PDF (2823KB) ( 9 )   
  • 对黄花菜喷施矮壮素(500、1 000和2 500 mg · L-1)、烯效唑(50、100和500 mg · L-1)和多效唑(50、100和500 mg · L-1),探讨其对黄花菜花期延迟及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均对黄花菜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有显著影响。其中,烯效唑显著增加了花蕾质量,多效唑处理使开花时间比对照延迟16 d。在代谢产物分析中发现,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花期影响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生长延缓剂主要通过增加黄花菜氨基酸含量和降低糖含量来调节黄花菜生长发育。黄河流域黄花菜生产中推迟其开花的最佳处理为500 mg · L-1的多效唑。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 林茜, 邓振鹏, 阳新月, 周克友, 易小平, 王季春
  • 园艺学报. 2025, 52(4): 1007-101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3-1022
  • 摘要 ( 73 ) HTML ( 0) PDF (1104KB) ( 14 )   
  • 于2020和2021年,以早熟马铃薯‘早大白’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不施肥对照(CK)、高量化肥(T1)、与高量化肥总养分一致的中量化肥 + 有机肥(T2)、中等化肥(当地农户常规施肥,T3)、与中量化肥总养分一致的低量化肥 + 有机肥(T4)、低化肥(T5)和与低量化肥总养分一致的单施有机肥(T6)共7个处理,对产量、品质以及氮磷钾素利用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肥料的产量贡献率,其中T2处理表现最佳。化肥用量递减会降低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影响马铃薯产量,而有机肥替代配施中量化肥能够减缓化肥递减对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商品薯率和单株结薯数,并提高块茎产量,T2产量最高,为18 810.35 kg · hm-2。总体上化肥递减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会递减,而有机肥的替代配施能改善品质下降,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更能增加块茎的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T2的品质最优。综上,施用有机肥促进了养分利用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同等生态条件下,每公顷施用750 kg复合肥配施3 375 kg商品有机肥是更有助于实现高产量、高品质、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外源褪黑素影响盐碱复合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的综合评价
  • 段青青, 韩梅梅, 王友平, 常培培, 谭月强, 张自坤
  • 园艺学报. 2025, 52(4): 1020-103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85
  • 摘要 ( 72 ) HTML ( 0) PDF (2304KB) ( 17 )   
  • 为确定盐碱胁迫下促进西瓜种子萌发的适宜褪黑素(melatonin,MT)浓度,以西瓜品种‘早春红玉’为试材,研究复合盐碱胁迫(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1991)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外源褪黑素浸种预处理对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液浓度的增大,西瓜种子的相对发芽势(RGE)、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芽长(RSL)、相对胚根鲜质量(RRFW)、相对胚芽鲜质量(RSFW)、相对胚根干质量(RRDW)、相对根总长度(RTRL)、相对根系投影面积(RRPA)、相对根表面积(RRSA)和相对根体积(RRV)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相对胚芽干质量(RSDW)变化不显著;以半致死浓度为选择依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求得所有单项指标半致死盐碱浓度的平均值为66.2 mmol · L-1,并作为西瓜盐碱胁迫试验的筛选浓度;外源褪黑素浸种可提高该盐碱胁迫浓度(66.2 mmol · L-1)下西瓜种子的RGE、RGI、RVI、RRL、RSL、RTRL、RRPA、RRSA和RRV,50 µmol · L-1 MT处理主要表现在可促进根系形态建成,200 µmol · L-1 MT处理主要表现在可促进萌发活力和胚根胚芽生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种子萌发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排序为50 µmol · L-1 MT > 200 µmol · L-1 MT > 100 µmol · L-1 MT > 400 µmol · L-1 MT > 25 µmol · L-1 MT > 盐碱胁迫;15个评价指标中有14个与综合评价值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综合评价结果可靠;即MT预处理中,50 µmol · L-1浓度促进盐碱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效果最佳,且该处理的SOD、POD、CAT和α–淀粉酶活性最高,H2O2含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最低,幼苗成活率、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地上及根部干鲜质量最高。综上,50 µmol · L-1褪黑素处理通过加速淀粉分解和提高抗氧化水平来促进盐碱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砧木和缓释肥对乌桕‘红紫佳人’生长及观赏性状的影响
  • 王甜甜, 周琦, 诸葛菲, 蒋冬月, 李因刚
  • 园艺学报. 2025, 52(4): 1037-105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39
  • 摘要 ( 61 ) HTML ( 0) PDF (2974KB) ( 8 )   
  • 以乌桕(Triadica sebifera)新品种‘红紫佳人’为材料,分别以乌桕和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一年生容器苗为砧木开展嫁接,并对所得嫁接无性系进行不同水平缓释肥处理,测定和分析其生长性状和观赏性状,以及叶片变色过程中色素、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筛选出生长和观赏的最适施肥量和砧木。结果表明:以乌桕为砧木的处理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较优且更早进入观赏期,而以山乌桕为砧木落叶较迟。不施肥情况下,嫁接无性系叶片中花色素苷积累较快,叶片变色较早;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片中花色素苷的积累呈减缓趋势,但落叶盛期则呈延后趋势。因此,施肥不仅能通过减缓叶片中花色素苷的积累来推迟叶片变色,还可通过推迟落叶盛期来增加观赏期时长。砧木为乌桕、施肥量为2 kg · m-3处理苗的株高、砧木直径、地下部及总干质量、根系性状等生长性状和苗冠大小、苗冠厚度、叶片数等观赏性状均最大,观赏期较长。因此,砧木为乌桕且施肥量为2 kg · m-3的处理更利于‘红紫佳人’生长和观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 转录因子对园艺作物果肉颜色的调控
  • 袁路明, 朱红菊, 刘文革
  • 园艺学报. 2025, 52(4): 1051-106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61
  • 摘要 ( 101 ) HTML ( 0) PDF (1794KB) ( 25 )   
  • 果肉颜色是园艺作物果实的重要性状,对自身种子传播、营养物质评价,消费者选择都十分重要。果肉颜色表现出多样性及复杂性,比如猕猴桃果肉存在绿、黄、红心,西瓜果肉存在黄、红、白、混合等多种颜色。果肉颜色的形成主要受色素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影响,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苷等。通过调控色素类物质代谢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表达,可以实现对园艺产品颜色的调控。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通过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实现对基因表达和颜色的调控。在前人的研究中,多种转录因子被发掘并证明对色素代谢通路中相关基因及颜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如MYB、NAC、MADS、WRKY等。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与新方法

  • 基于RUBY及CaREF1的辣椒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 王中一, 刘熠, 胡博文, 朱凡, 刘峰, 杨莎, 熊程, 欧立军, 戴雄泽, 邹学校
  • 园艺学报. 2025, 52(4): 1093-110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5-0368
  • 摘要 ( 98 ) HTML ( 0) PDF (5906KB) ( 121 )   
  • 以新型可视化报告系统RUBY为标记,筛选获得基因递送高效辣椒受体材料3份,并结合 促再生因子小肽CaREF1,构建了辣椒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线椒‘L27’、朝天椒‘遵辣1号’ 及珠子椒‘1-51’的基因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利用搭载RUBY报告系统的发根农杆菌K599 进行遗传转化,于不定芽再生分化培养基(MS + 5 mg · L-1 6-BA + 1.2 mg · L-1 IAA + 10 nmol · L-1 CaREF1) 及壮芽培养基[MS +(5 ~ 10)mg · L-1 6-BA + 0.5 mg · L-1 IAA + 3 mg · L-1 GA3 + 10 nmol · L-1 CaREF1]培 养60 d 后,平均再生效率可达84% ± 7%,平均再生芽数约为5.52个,阳性转化率约为5‰。基于该体系 建立了辣椒农杆菌介导的可视化遗传转化体系,且有效在多个辣椒种质中实现了CRISPR/Cas9 介导的基 因编辑,T0代植株编辑效率高达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紫红长茄新品种‘浙茄11号’
  • 王五宏, 严亚琴, 胡天华, 胡海娇, 魏庆镇, 汪精磊, 包崇来
  • 园艺学报. 2025, 52(4): 1107-110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73
  • 摘要 ( 62 ) HTML ( 0) PDF (1226KB) ( 23 )   
  • ‘浙茄11号’是以自交系E123-2-11-9-4-7-5-6-9 为母本,自交系E152-2-3-15-6-9-3-5-6 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中早熟紫红长茄新品种。生长势中等,株高92 cm,第9节出现门茄花。花紫色,花柄、花萼紫色。平均单株结果数34个以上,果皮紫红色,果肉白色,果实粗细均匀,果面光滑,紫红亮丽,光泽度好;果长30 ~ 33 cm,横径2.6 ~ 2.9 cm,单果质量100 ~ 105 g,果肉嫩,品质佳。商品果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综合抗性较强;产量58 300 kg · hm-2以上,适宜浙江省保护地栽培。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5, Vol.52 No.3  No.2 No.1
2024, Vol.51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3, Vol.50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S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2, Vol.49 No.12  No.S2 No.11 No.10 No.9 No.S1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1, Vol.48 No.12  No.S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0, Vol.47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9, Vol.46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8, Vol.45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7, Vol.44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6, Vol.43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5, Vol.42 No.S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4, Vol.41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3, Vol.40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2, Vol.39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1, Vol.38 No.S  No.12 No.11 No.10 No.0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0, Vol.37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9, Vol.36 No.S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8, Vol.35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7, Vol.3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6, Vol.3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5, Vol.32 No.6  No.5 No.4 No.3 No.02 No.1
2004, Vol.3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3, Vol.30 No.6  No.5 No.4 No.03 No.02 No.1
2002, Vol.29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1, Vol.28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新品种更多>

《园艺学报》英文

• 2015年创刊

• SCIE收录

• ScienceDirect开放获取

CN 10-1305/S

ISSN 2095-9885 ONLINE ISSN 2468-0141

在线出版:

http://www.keaipublishing.com/cn/journals/horticultural-plant-journal/

在线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hort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