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0卷, 第10期 上一期    下一期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

    • 无籽沙糖橘泛素结合酶E2基因CrUBC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吴秀兰, 李桂花, 唐文武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069-207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1185
    • 摘要 ( 384 ) HTML ( 42) PDF (2052KB) ( 230 )   
    • 泛素结合酶E2是底物泛素化的关键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雌蕊S-RNase进行泛素化和降解,在自交不亲和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无籽沙糖橘’和‘沙糖橘’的花蕾为试材,以甜橙EST序列EY715921为依据克隆到965 bp的cDNA全长序列,其编码152个氨基酸的UBC2蛋白,命名为CrUBC2。在‘无籽沙糖橘’和‘沙糖橘’的编码区发现1个C/T替换,并引起苏氨酸(Thr)变成异亮氨酸(Ile)。多序列比对表明‘沙糖橘’与其他8种植物UBC2仅有1个氨基酸差异,表现出进化中的高度保守性。qRT-PCR分析表明CrUBC2在花药中的表达量最高,异交授粉后的基因表达量是自交授粉的2.22倍 ~ 5.36倍,呈现明显的特异表达。体外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无籽沙糖橘’CrUBC2蛋白对自交花粉管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异交花粉管生长无影响,这可能与该蛋白参与S-RNase泛素化并导致异交亲和有关。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番茄生物钟基因SlLNK1SlEID1SlELF3光周期响应分析
    • 刘慧, 黄婷, 陶建平, 张佳琪, 张榕蓉, 宋刘霞, 赵统敏, 游雄, 熊爱生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079-209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627
    • 摘要 ( 227 ) HTML ( 28) PDF (2211KB) ( 167 )   
    • 利用BLAST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获得番茄生物钟基因LNK1(night light-inducible and clock-regulated 1)、EID1(eia-like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和ELF3(early flowering 3)在35个物种中的直系同源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LNK1EID1ELF3起源于陆地植物。通过qRT-PCR证明三者均响应光周期和不同光照强度,光照显著诱导SlLNK1表达,抑制EID1ELF3的表达。在2个光周期(48 h)中,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节律变化。通过转录组分析3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发现,它们在不同组织中呈现差异:SlLNK1在叶片、茎和花中高表达,SlEID1SlELF3在根和果实中特异性表达。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利用人工miRNA沉默StIAA22对马铃薯根系构型的影响
    • 杨江伟, 段小琴, 张飞燕, 张丽, 邓玉荣, 王晓凤, 郑智勇, 张宁, 司怀军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091-210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61
    • 摘要 ( 143 ) HTML ( 14) PDF (2969KB) ( 67 )   
    • 通过检测26个StIAA家族基因在马铃薯根系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发现:18个StIAA基因在根系成熟后的表达量比发育初期显著上调,8个StIAA基因变化不显著。利用人工microRNA(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技术对上调表达最为显著的StIAA22做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构建干扰表达载体pBI121-amiRIAA,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马铃薯栽培品种‘Dèsirèe’。经定量PCR检测,StIAA22在所有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其根系形态构型与非转基因植株差异明显,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长明显变短,侧根数量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以上结果表明StIAA22在调节马铃薯根系形态建成中起关键作用。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切花菊F1代光反应周期的遗传表现
    • 袁储聪, 苏江硕, 蒋甲福, 邓波, 张飞,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04-211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465
    • 摘要 ( 119 ) HTML ( 7) PDF (1927KB) ( 106 )   
    • 光反应周期在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生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状。选择光反应周期差异较大的6个品种配置3个杂交组合:‘Q-17’ב绿黄红边’、‘南农庐火’ב迷你黄’和‘Q1-39’ב黑心黄’,3个组合分别获得了386、208和181株F1后代。光反应周期的变异系数依次为5.85%、10.94%和8.76%,现蕾期、露色期、株高、节间长和叶片数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27% ~ 27.21%之间,光反应周期在3个组合F1群体中的中亲优势分别为5.81、6.88和9.69;除‘Q1-39’ב黑心黄’组合的株高中亲优势不显著外,其他的5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正向或负向中亲优势。混和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光反应周期、现蕾期、露色期在3个杂交组合中的遗传模型存在差异。光反应周期在‘Q-17’ב绿黄红边’组合中符合A-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0.4%;在‘南农庐火’ב迷你黄’组合中符合A-0模型,没有主基因控制;在‘Q1-39’ב黑心黄’组合中符合B-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4.93%,属于高度遗传力。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卷丹侧生器官边界域基因LlLBD18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殷小雨, 何国仁, 毕蒙蒙, 唐玉超, 郝春莲, 渠雨潇, 郝泽慧, 徐雷锋, 胡凤荣, 杨盼盼, 明军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17-212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66
    • 摘要 ( 169 ) HTML ( 8) PDF (2493KB) ( 68 )   
    • 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为试材,克隆了1个LBD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LlLBD18(GenBank序列号ON455210)。其开放阅读框为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含有1个典型的LOB结构域。进化树分析发现LlLBD18与姜(Zingiber officinale)ZoLBD18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lLBD18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lLBD18在卷丹初生珠芽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根中,在叶片中最低。在珠芽形成过程中,LlLBD18的整体表达情况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且在珠芽原基启动前期(离体诱导4 d)最高。功能研究发现,在卷丹中过表达LlLBD18可以促进珠芽形成,而沉默LlLBD18后的珠芽形成受到显著抑制,表明LlLBD18在卷丹珠芽形成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SSR荧光标记构建睡莲核心种质
    • 苏群, 王虹妍, 刘俊, 李春牛, 卜朝阳, 林玉玲, 卢家仕, 赖钟雄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28-213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902
    • 摘要 ( 177 ) HTML ( 13) PDF (5429KB) ( 143 )   
    • 采用SSR荧光标记技术对240份睡莲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其群体结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验证;基于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并进行t筛选验证。结果表明,16对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到205个等位基因,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036,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16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697,表明睡莲的遗传多样性丰富。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最优的群体数 K 值为3,群体间有少量种质混杂;群体结构分析将240个睡莲品种(种)分为3个类群。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按70%、65%、60%、55%、50%、45%、40%、35%、30%、25%、20%、15%和10%的比例取样,各个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最终确立了15%的取样比例,包含36个睡莲品种(种)核心种质,其中Shannon’s信息指数(I)保留率为11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保留率为11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保留率为102%。t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包含36个睡莲品种(种)的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多样性。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月月粉’月季PP2C家族基因鉴定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分析
    • 申玉晓, 邹金玉, 罗平, 尚文倩, 李永华, 何松林, 王政, 石力匀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39-215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52
    • 摘要 ( 193 ) HTML ( 22) PDF (6182KB) ( 144 )   
    • 利用生物信息方法从月季‘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9个PP2C家族成员,其编码氨基酸的长度在122 ~ 1 082 aa之间,等电点介于4.03 ~ 9.34,大部分蛋白呈亲水性。系统进化树分析将其分为12个亚族,同一亚族内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基因片段复制事件是PP2C家族基因扩张的主要原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约85%的月季PP2C含有逆境应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等,推测其在响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月季PP2C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和发育时期特异性,且部分基因参与干旱和高温胁迫响应过程,其中3个A亚族基因在干旱胁迫中响应明显,1个A亚族基因和2个G亚族基因在高温胁迫中响应明显。通过qRT-PCR分析11个不同亚族PP2C基因在月季失水胁迫和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发现6个A亚族基因(RC0G0099200、RC1G0458700、RC1G0569200、RC2G0066800、RC2G0089100和RC5G0571100)和1个G亚族基因(RC3G008370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受ABA诱导并参与植物失水胁迫响应。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滇山茶登录品种统计及表型性状分析
    • 吴贵进, 陈龙清, 韦秋雨, 胡云冲, 徐剑, 栗冬雪, 陈盛通, 王仲朗, 耿芳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57-217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1192
    • 摘要 ( 183 ) HTML ( 7) PDF (4125KB) ( 86 )   
    • 对世界山茶属(Camellia)植物品种注册中心2021年及以前已登录的滇山茶(C. reticulata)823个品种进行资源和形态特征分析,并对其中形态特征记载完整的213个品种进行性状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山茶品种资源丰富,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主要来源地;其花色以红色系为主,其次是粉色,稀有复色和白色;花型主要为半重瓣型和重瓣型,少有单瓣型;叶形以椭圆形为主,其次为圆形、卵形、披针形;叶尖以渐尖为主,叶基以楔形为主。213个品种的表型多样性指数(H)为0.41 ~ 1.91,其中叶宽的H值最大(1.91);变异系数(CV)为15.16% ~ 49.08%,叶长的CV最小(15.16%),花瓣数的CV最大(49.08%);通过主成分分析,推测叶片的性状对滇山茶品种分类有重要作用;以叶片大小、花瓣数等聚类,213个品种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单瓣型花良种选育的材料,第Ⅲ类群花瓣数和叶片较大,可作为重瓣型花良种选育的材料。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茶树镁转运子基因CsMGT6的表达和功能鉴定
    • 文婷, 李婧, 张家琪, 魏仪, 祝文睿, 倪德江, 王明乐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71-218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506
    • 摘要 ( 138 ) HTML ( 14) PDF (2950KB) ( 138 )   
    • 为探究镁转运子(Magnesium Transporters,MGT)参与调控茶树镁元素吸收、转运的机制,从茶树品种‘鄂茶10号’中克隆了1个镁转运子基因CsMGT6(GeneBank登录号:ON934629),并分析其功能。CsMGT6位于茶树第3号染色体上,开放阅读框为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CsMGT6含有2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保守的GMN基序。系统进化树显示,CsMGT6属于第5亚族,与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ArMGT6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sMGT6定位在细胞质膜上。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发现,镁缺乏条件下CsMGT6在茶树根和叶部的响应不同,且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响应存在差异。沙门氏杆菌功能互补试验表明,CsMGT6属于低亲和镁转运子,可能在较高浓度镁存在的条件下参与镁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结果表明CsMGT6可被镁缺乏诱导表达,可能参与维持茶树细胞质膜内外的镁稳态。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栽培·生理生化

    • 普通型与短枝型苹果接穗对嫁接幼树根系构型的影响
    • 朱杰, 李潞, 孙明飞, 高美娜, 梁博文, 徐继忠, 李中勇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83-2191.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71
    • 摘要 ( 192 ) HTML ( 21) PDF (878KB) ( 161 )   
    • 以嫁接在‘冀砧2号’自根砧上的‘天红1号’(普通型红富士)、‘天红2号’(短枝型红富士)1年生盆栽苹果幼树为试材,以‘冀砧2号’/‘冀砧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类型品种接穗嫁接在‘冀砧2号’自根砧上的根系构型和内源激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天红1号’接穗植株新梢长度、地上部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和根冠比最高。‘天红1号’接穗植株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天红2号’接穗植株和对照植株。‘天红1号’接穗植株根系体积、根尖数最大;对照植株的根系长度、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分叉数最大。‘天红1号’接穗植株叶片IAA含量,根系IAA、ZR和GA3含量最高。‘天红1号’接穗植株根系MdPIN1aMdAUX1MdARF7MdYUCCA10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和‘天红2号’接穗植株。综合研究结果,与短枝型红富士‘天红2号’相比,普通型红富士‘天红1号’嫁接在‘冀砧2号’自根砧上的树体长势旺,根系发达;不同生长类型接穗梢尖产生生长素的多少及向基运输的生理生化机制差异是造成同一自根砧根系构型差异的主要原因,ZR和GA3参与了根系构型的建成。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不同浓度盐和氮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形成的交互作用
    • 彭玲, 冯璐, 宋爱云, 董林水, 李庆军, 刘京涛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192-220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40
    • 摘要 ( 163 ) HTML ( 24) PDF (1771KB) ( 152 )   
    • 以‘沾化冬枣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3和5 g · L-1)和氮肥(0、2、4和8 g · L-1)对冬枣品质形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盐碱生境氮素养分管理及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 g · L-1 NaCl与4 g · L-1氮交互处理下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保持较高水平,5 g · L-1 NaCl与8 g · L-1氮交互处理下光合能力最低。相同NaCl处理下,增施4 g · L-1氮对抑制果实Na+积累,提高K+含量效果最好,5 g · L-1 NaCl与无氮交互处理致使K+/Na+降至最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3 g · L-1 NaCl处理下升至最高值,而在5 g · L-1 NaCl处理下降至最低值,同一NaCl浓度与4 g · L-1氮配施最有助于提高3种糖组分含量。5 g · L-1 NaCl和8 g · L-1氮处理分别是促进苹果酸和柠檬酸积累的主要因子,无氮或8 g · L-1氮与5 g · L-1 NaCl配施显著提高了果实总酸含量。综上,3 g · L-1 NaCl与4 g · L-1氮配施维持了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保持了细胞内营养平衡,促进了果实主要糖组分的积累,使糖酸比最高,有利于品质的提高。5 g · L-1 NaCl胁迫下不施氮或增施8 g · L-1氮形成离子毒害,破坏了叶片功能,造成冬枣营养亏缺而有机酸积累过高,不利于品质形成。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疏再发, 吉庆勇, 邵静娜, 郑生宏, 周慧娟, 何卫中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207-221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481
    • 摘要 ( 173 ) HTML ( 20) PDF (885KB) ( 133 )   
    • 以‘景白1号’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施肥、常规施肥、100%施化肥、30%有机肥替代化肥和100%有机肥替代化肥5个处理,研究对茶园土壤养分和茶叶产量与品质影响。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镁等含量,并提高了茶树对N、P、K、Mg等元素的吸收量,但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茶树对各元素吸收呈现不同趋势。施肥处理均提高了茶叶产量,其中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增产最显著,3年平均增产27.28%。此外,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与不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茶叶游离氨基酸的累积,降低茶叶酚氨比;不同施肥结构作用于茶树3年后,GA、EC、EGCG、EC、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及总儿茶素等含量降低,常规施肥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茶叶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同时,施肥处理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且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提高幅度更明显。试验结果综合表明,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够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提升茶叶品质。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 梨梢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敏感性研究
    • 谢昀烨, 丘观玉, 方丽, 戴美松, 施泽彬, 武军, 王汉荣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220-222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06
    • 摘要 ( 95 ) HTML ( 7) PDF (3378KB) ( 55 )   
    •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 ~ 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 ~ 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 ·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 0.01 mg · 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 · 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 · L-1苯甲 · 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 · L-1 < EC50 < 1 mg · L-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油菜素内酯和寡糖素提高杨梅对凋萎病抗性的机理初探
    • 俞浙萍, 严秀娟, 张淑文, 郑锡良, 孙鹂, 任海英, 梁森苗, 戚行江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229-2241.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873
    • 摘要 ( 89 ) HTML ( 8) PDF (1296KB) ( 35 )   
    • 为探究免疫诱导剂油菜素内酯和寡糖素对杨梅凋萎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以‘东魁’杨梅幼苗为试材,研究外源诱导剂对接种凋萎病菌后杨梅的抗性、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 · 链蛋白可显著降低杨梅凋萎病病情指数,抗性诱导效果分别达47.94%和39.01%;两者均能有效促进杨梅幼苗生长发育,处理后的杨梅株高、叶长和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在接种后28 d,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 · 链蛋白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梅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提高13.9% ~ 26.8%。在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 · 链蛋白处理下,SOD、POD和CAT酶活性短时间内显著升高,28 d时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87.4%、106.5%和77.9%,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 · 链蛋白均能显著诱导杨梅病程相关基因MrPR1MrPR2MrPR10上调表达,在接种后7 ~ 28 d仍维持在较高表达水平。综上,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 · 链蛋白对杨梅的凋萎病抗性诱导效果较好,其诱导机理可能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以及病程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密切相关。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转录组分析超表达MpICE1香蕉抗枯萎病机理
    • 史敬芳, 胡春华, 李昊宸, 杨乔松, 盛鸥, 毕方铖, 董涛, 李春雨, 邓贵明, 高慧君, 何维弟, 刘思文, 易干军, 窦同心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242-225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682
    • 摘要 ( 168 ) HTML ( 5) PDF (1456KB) ( 55 )   
    • 前期研究发现在香蕉中超表达大蕉(Musa spp.‘Lingchuan Dajiao’)MpICE1能显著提高香蕉抗枯萎病能力,为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机理,通过转录组对接种Foc TR4前0 d和接种后7、14 d的野生型和超表达MpICE1香蕉(Musa spp.‘Brazil’)的根部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前超表达MpICE1香蕉可诱导一系列基因的高表达,且这些高表达的基因富集在苯丙烷合成、黄酮合成、ABC转运蛋白、MAPK信号传导和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等途径中,与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相关。MpICE1的超表达可能会增强香蕉的基础免疫反应,从而对Foc TR4的抗性增强。另外,接种Foc TR4后,超表达MpICE1香蕉接种前0 d高表达的大部分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到7 d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编码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的基因(Ma06_g18840)可能是MpICE1的靶基因,且其表达量受MpICE1的抑制,与氧化脂质(JA和OPDA)代谢相关,可能通过JA或OPDA信号途径调节根部细胞壁结构。泛素碳端水解酶(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36/42)也受MpICE1的影响,但具体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甜瓜镰刀菌果腐病菌拮抗菌筛选及其拮抗性研究
    • 何亚芳,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张学军, 史应武, 杨蓉, 侯新强, 龙宣杞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257-227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41
    • 摘要 ( 109 ) HTML ( 2) PDF (7479KB) ( 62 )   
    • 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盐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获得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M1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JS6-1和JS3-4。两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甜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90和21.05 mm,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S6-1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JS3-4。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KW1、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tia alternata HB2、香梨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 FL1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及产铁载体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和铁载体等物质。采用酸沉淀法提取两株菌脂肽类物质,并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BM1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脂肽类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5和19.05 mm,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3.77%。综上,拮抗菌JS6-1和JS3-4对镰刀菌属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茄子青枯病抗性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 王亦栖, 颜爽爽, 余炳伟, 甘雨薇, 邱正坤, 朱张生, 陈长明, 曹必好
    • 园艺学报. 2023, 50(10): 2271-228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835
    • 摘要 ( 130 ) HTML ( 5) PDF (3271KB) ( 41 )   
    • 茄子在生产中易受青枯病侵袭。为挖掘茄子青枯病抗性基因,前期以茄子高抗青枯病自交系和感病自交系为试材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4个与调控青枯病抗性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分别命名为SmSP1SmSPL2SmDDA1a1SmDDA1a2。序列分析发现,4个E3连接酶的结构域在7个物种中较为保守,SmSP1及SmSPL2属RING型E3连接酶,SmDDA1a1和SmDDA1a2属CRLDDB型E3的底物受体。亚细胞定位表明,除SmDDA1a2定位于细胞核,SmSP1、SmSPL2和SmDDA1a1定位于细胞核及其他细胞部位。4个基因在茄子抗感材料的根、茎及叶中均有表达,叶中最高。青枯菌及外源激素可诱导4个基因的表达,且在抗性材料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材料。水杨酸可诱导SmSP1的表达,茉莉酸甲酯可诱导SmSPL2SmDDA1a1SmDDA1a2的表达,乙烯利可诱导4个基因的表达。VIGS基因沉默结果显示,在抗性材料中沉默SmSP1SmDDA1a2后,导致植株青枯病抗性下降,沉默SmSPL2SmDDA1a1后,对植株青枯菌抗性没有影响。以上结果表明,SmSP1SmDDA1a2可能参与茄子青枯病抗性的调控。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