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 柑橘超量表达CsNBS-LRR通过SA信号途径增强对溃疡病抗性
    • 李 强,祁静静,窦万福,秦秀娟,何永睿*,陈善春*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17-82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625
    • 摘要 ( 452 ) HTML ( 779 ) PDF (1493KB) ( 779 )   
    • 克隆了柑橘CsNBS-LRR基因,分析该基因在柑橘溃疡病菌(Xcc)、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的表达特征,通过在晚锦橙中超量表达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CsNBS-LRR的开放阅读框为3 633 bp,编码1 210个氨基酸。其在感病品种晚锦橙中受Xcc诱导下调表达,而在低感品种四季橘中上调表达;在四季橘中受水杨酸诱导明显上调表达,而晚锦橙中上调幅度较小;两品种CsNBS-LRR受茉莉酸甲酯诱导均不明显;超量表达载体转化晚锦橙获得4个阳性植株;抗性评价表明超量表达CsNBS-LRR明显提升了转基因植株对柑橘溃疡病的相对抗性(病情指数为野生型的75% ~ 88%);转基因植株中水杨酸含量和水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明显提高;水杨酸信号途径中的PR基因转录水平也升高。综上所述,CsNBS-LRR是柑橘抗溃疡病的1个抗病基因,它可能通过对水杨酸途径的调控一定程度上增强柑橘对溃疡病抗性。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龙眼‘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 薛 鑫1,2,3,石胜友1,2,3,*,侯世奎4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27-83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531
    • 摘要 ( 679 ) HTML ( 710 ) PDF (757KB) ( 710 )   
    •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 ~ 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 ~ 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 ~ 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香蕉漆酶基因家族鉴定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刘彦英,倪珊珊,项蕾蕾,陈裕坤,赖钟雄*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37-85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626
    • 摘要 ( 376 ) HTML ( 745 ) PDF (2680KB) ( 745 )   
    • 为研究香蕉漆酶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香蕉漆酶基因成员,分析其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香蕉抗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香蕉A(Musa acuminata)基因组筛选了22条漆酶基因(MaLAC),从香蕉B(Musa balbisiana)基因组筛选了11条漆酶基因(MbLAC),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MaLAC比MbLAC更保守。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MaLAC可分为5类,MbLAC可分为4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MaLAC启动子序列包含大量光响应、激素应答及非生物胁迫等应激响应元件,推测MaLAC基因家族在响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qRT-PCR技术对MaLAC部分成员在响应不同低温胁迫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MaLAC3-2、MaLAC4、MaLAC4-5、MaLAC17在低温(13、4、0 ℃)处理下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28 ℃),推测可能在香蕉响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预测香蕉MaLAC家族有18个成员受miRNA调控,主要受miR397和miR408的调控;推测香蕉MaLAC可能参与miRNA调控途径。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楸子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高 源,王大江,王 昆*,丛佩华*,张彩霞,李连文,朴继成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53-86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609
    • 摘要 ( 282 ) HTML ( 504 ) PDF (737KB) ( 504 )   
    • 利用4对叶绿体DNA引物扩增49份楸子[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种质资源的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trnH-psbA、trnS-trnG spacer + 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序列,基于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的序列变异,从母系遗传的角度评价楸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序列经测序、拼接、比对和合并之后的片段长度为3 790 bp,共有173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其中包含2个单一突变位点、20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51个插入/缺失位点。在49份楸子种质中,trnH-psbA、trnS-trnG spacer + 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区域的变异位点的数量分别为26个、25个、120个和2个,单倍型数量分别为9个、7个、8个和3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DNA片段的单倍型有14个。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均为trnH-psbA(Hd = 0.775,Pi = 0.02143),最低的为5′trnL-trnF(Hd = 0.481,Pi = 0.00072)。49份楸子种质4个叶绿体DNA区域合并后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d = 0.854,Pi = 0.00949)。Tajima’s D检验中,4个叶绿体DNA区域在P > 0.10水平上均不显著,楸子的4个叶绿体DNA区域在进化上遵循中性进化模型。楸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不同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多数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少,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Ogura CMS育性恢复基因orf687在萝卜中的分布
    • 张 丽*,王庆彪,王艳萍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64-87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819
    • 摘要 ( 212 ) HTML ( 426 ) PDF (954KB) ( 426 )   
    • 以129个萝卜品种(包括5个栽培种和4个野生种)为试材,研究了Ogura CMS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orf687(Rfo)的分布。对orf687基因扩增的结果表明,除油用萝卜外,orf687目的片段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长萝卜(83份,89.16%)、欧洲小萝卜(28份,85.71%)、黑萝卜(6份,100%)、荚用萝卜(1份,100%)和野生萝卜(10份,70%)中。东亚大长萝卜中的红萝卜品种95.45%含有orf687,高于白萝卜和绿萝卜。进一步利用PCR-RFLP对orf687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发现,没有恢复功能的基因型(rfrf)在野生萝卜中所占比率最高,为57.14%,其次是东亚大长萝卜(47.13%)和欧洲小萝卜(37.50%)。在东亚大长萝卜中,红萝卜品种具有rfrf基因型的比率为76.19%,高于白萝卜(41.67%)和绿萝卜(23.53%)。在利用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种的过程中,rfrf基因型的材料没有育性恢复功能,可作为保持系,用于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上述结果可为萝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提供指导。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辣椒MYB基因家族的鉴定及与辣味关系分析
    • 居利香,雷 欣,赵成志,舒黄英,汪志伟,成善汉*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75-89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735
    • 摘要 ( 551 ) HTML ( 887 ) PDF (4288KB) ( 887 )   
    •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辣椒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72个MYB转录因子,并对其序列特征、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蛋白质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通过辣椒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胎座组织转录组测序筛选与辣味可能相关的MYB基因。结果表明,辣椒MYB有1R、2R(R2R3)、3R、6R等类型,其中R2R3型居多,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具有典型的W型R2R3保守基序;获取20个motif元件并进行位置分析,发现同一支MYB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进一步与拟南芥聚类得到37个类群,推测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转录组测序发现,CaMYB98、CaMYB168等12个MYB表达量符合‘黄魔王’辣椒果实胎座组织在不同发育期的辣椒素含量变化规律,推测其可能通过特异位点的结合来上调或下调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对辣椒素代谢路径的调控,可作为辣味调控的重要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凤仙花组(Impatiens sect. Impatiens)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 王 茜1,2,3,杨旭东2,4,5,夏常英1,3,4,李 瑾4,5,于胜祥4,5,*
    • 园艺学报. 2020, 47(5): 893-90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426
    • 摘要 ( 338 ) HTML ( 625 ) PDF (13377KB) ( 625 )   
    • 运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仙花组3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植物的花粉普遍表现为单粒4沟花粉,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具角萌发沟,表面具网状纹饰;此外,不同种花粉在大小、极面观形状、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密度等性状上有明显差异,如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偶见近圆形、近方形等,花粉表面网状纹饰的网眼有疏密均匀和疏密不均匀两种类型,网脊边缘形状有平滑和波状,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不同的密度等。综合以上性状将本组植物的花粉划分为2个类型,8个亚类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表面纹饰的网眼是否均匀、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的密度等特征可作为凤仙花组组下划分的依据,对其种水平的界定也有一定的帮助。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朱顶红幼嫩花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高效植株再生
    • 于 波1,黄丽丽1,朱 玉2,朱根发1,孙映波1,*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07-915.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672
    • 摘要 ( 487 ) HTML ( 544 ) PDF (2757KB) ( 544 )   
    • 为建立高效的朱顶红植株再生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幼嫩花梗为外植体开展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对2,4-D和噻苯隆(TDZ)浓度、外植体发育时期及大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将切片厚度为1 mm的幼嫩花梗外植体置于添加0.5 mg ? L-1 TDZ 和2.0 mg ? L-1 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5.3%。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至相同的培养基上,每月继代1次,平均每月增殖10.6倍。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达98.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可再生出12.3个小植株。经过36次(3年)继代培养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和植株再生效率没有显著变化。幼苗移栽至温室驯化,成活率达97.5%。再生植株移栽到田间,没有发现明显的表型变异。对随机选择的再生植株和母株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分析,证实再生植株没有发生DNA水平变异。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碱胁迫下杜鹃花抗氧化体系的响应及亚细胞分布
    • 刘 攀,耿兴敏*,赵 晖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16-92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314
    • 摘要 ( 338 ) HTML ( 498 ) PDF (736KB) ( 498 )   
    • 为探讨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耐碱性机理,以3个杜鹃花园艺栽培品种‘胭脂蜜’(R. obtusum‘Yanzhimi’)、‘红珊瑚’(R. obtusum‘Hongshanhu’)及‘红月’(R. obtusum‘Hongyue’)为试验材料,对植株进行为期2个月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碱胁迫处理,观察植株在碱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叶片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质3个亚细胞部位中活性氧及抗氧化体系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据碱害指数,3个杜鹃花品种耐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胭脂蜜’>‘红珊瑚’>‘红月’。在碱胁迫下,3个品种的3个亚细胞部位中H2O2和超氧阴离子水平显著提高,导致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胭脂蜜’的3个亚细胞部位中SOD、POD、CAT和GR酶活性显著提高,APX在叶绿体和细胞溶质中的活性显著上升;而‘红珊瑚’仅叶绿体中的CAT和APX、线粒体中的SOD、POD和CAT以及细胞溶质中的SOD、GR活性显著提高;‘红月’的SOD活性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显著提高,CAT活性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显著提高,POD及APX活性显著下降,GR活性无显著变化。碱胁迫下,3个品种的非酶促抗氧化剂AsA和GSH含量在叶绿体中降低,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增加。抗碱性强的‘胭脂蜜’在碱胁迫后ROS水平较稳定,MDA含量较低,SOD、POD、APX和GR活性较高。3个亚细胞部位比较发现,细胞溶质中H2O2和超氧阴离子的水平显著高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SOD、POD和GR及抗氧化剂AsA和GSH也主要分布在细胞溶质中,活性氧与抗氧化系统的亚细胞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APX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CAT在线粒体活性最高。碱胁迫下不同亚细胞部位活性氧积累和过氧化损伤程度不同,相应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在各亚细胞的响应也不同,细胞溶质是杜鹃花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主要场所。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茉莉酸、水杨酸类激发子外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比较
    • 焦 龙1,2,边 磊1,罗宗秀1,李兆群1,辛肇军1,修春丽1,蔡晓明1,*,陈宗懋1,*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27-93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803
    • 摘要 ( 464 ) HTML ( 540 ) PDF (1438KB) ( 540 )   
    • 为比较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激发子外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选用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水杨酸甲酯(MeSA)等4种激发子喷施茶树,用动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收集分析茶树挥发物。4种激发子均可提高茶树挥发物组分数及总量。对照茶树仅释放2种物质,总量低于0.01 ng ? h-1 ? g-1;JA可诱导新释放9种物质,总量可达4.37 ng ? h-1 ? g-1,80%以上为(E)–β–罗勒烯、(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醛等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MeJA可诱导新释放27种物质,总量可达95.41 ng ? h-1 ? g-1,80%以上为(E)–β–罗勒烯、DMNT、(E,E)–α–法尼烯等萜类化合物;SA可诱导新释放苯甲醚、苯酚、MeSA等3种芳香族化合物,总量可达191.21 ng ? h-1 ? g-1,90%以上为MeSA;MeSA仅诱导新释放MeSA,总量可达507.5 ng ? h-1 ? g-1。激发子浓度提高,茶树挥发物中主要组分释放量或组分数增加。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显示,4种激发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得分数差异显著,但JA与MeJA、SA与MeSA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各聚为一类。综上,JA、MeJA、SA、MeSA等4种激发子均可显著增加茶树挥发物释放,茉莉酸类与水杨酸类激发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差异大,而同类激发子诱导的茶树挥发物相似。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激发子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理机制及抗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杏CCD1和CCD4启动子克隆及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冯 靖1,杨 灿1,卢娟芳1,席万鹏1,2,*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39-95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610
    • 摘要 ( 324 ) HTML ( 786 ) PDF (3068KB) ( 786 )   
    • 以‘轮台小白杏’杏果实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数据库中的CCD1和CCD4基因片段,通过基因组步移法克隆了两个启动子pPaCCD1和pPaCCD4,获得了长度分别为2 233和1 838 bp的启动子序列。利用PlantCare数据库对启动子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均含有多个光响应、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等共有顺式作用元件,此外,PaCCD1启动子中含有刺激诱导和种子特异性调控等响应元件,PaCCD4启动子中含有赤霉素、低温和增强转录水平等响应元件,这暗示PaCCD1和PaCCD4的表达可能受光信号、激素和胁迫等多种信号的共同调节。为进一步确定其启动子核心区,基于基因结构特征与顺式作用元件的分布情况,分别构建两个不同长度缺失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烟草叶片。GUS活性检测发现,在PaCCD1的启动子上游–2 174 ~–1 700 bp、–1 700 ~–1 200 bp、–1 200 ~–600 bp区间内均包含影响启动子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PaCCD4启动子在上游–1 740 ~–1 200 bp和–1 200 ~–600 bp这两个区间内含有顺式作用元件,随着启动子片段的缺失,PaCCD1和PaCCD4的GUS活性逐渐减弱。PaCCD1的启动子核心区域在–1 200 ~ 2 174 bp区段内,PaCCD4的启动子核心区域在–1 200 ~ 1 740 bp区段内。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褪黑素对‘无核白’葡萄体细胞胚的诱导作用
    • 雅 蓉1,徐伟荣2,3,4,5,*,张 莹1,夏思琪2,张宁波2,3,5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53-96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958
    • 摘要 ( 315 ) HTML ( 613 ) PDF (2543KB) ( 613 )   
    • 以欧洲葡萄‘无核白’(Vitis vinifera‘Thompson Seedless’)未开放的小花蕾为外植体,研究0、1.0、2.0、3.0 mg ? L-1褪黑素(Melatonin)对其体细胞胚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核白’小花蕾在 MS + 1.0 ~ 3.0 mg ? L-1 褪黑素 + 2.0 mg ? L-1 6-BA + 30 g ? L-1蔗糖 + 3 g ? L-1植物凝胶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30 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好,为73.67% ~ 89.10%,显著高于2,4-D处理,愈伤组织形成所用时间较2,4-D处理缩短了14 d。愈伤组织诱导1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均出现体细胞胚,其中,以MS + 1.0 mg ? L-1褪黑素 + 2.0 mg ? L-1 6-BA + 30 g ? L-1蔗糖的培养基体细胞胚的发生率最高,180 d时达12.05%。体胚在 MS + 60 g ? L-1 蔗糖 + 0.5 g ? L-1活性炭的X6培养基中萌发30 d后,将萌发的子叶胚转移至MS + 0.2 mg ? L-1 6-BA + 0.1 mg ? L-1 NOA + 30 g ? L-1 蔗糖 + 0.5 g ? L-1活性炭的成苗培养基上,其中,1.0 mg ? L-1褪黑素诱导产生的体胚发育正常的数量较多,为14.84%。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的体胚诱导率均于180 d后增长较快,且低浓度的褪黑素有利于体胚萌发与正常发育,2,4-D诱导的愈伤组织无体胚形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梨CRK家族基因及其腐烂病菌侵染响应成员的鉴定
    • 刘 河,朵 虎,赵 丹,孙 娥,马富鹏,马春玲,左存武*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63-97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759
    • 摘要 ( 313 ) HTML ( 631 ) PDF (2371KB) ( 631 )   
    • 在植物响应逆境过程中,半胱氨酸富集类受体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 like kinase,CRK)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中以结构域Stress-antifung(Pfam:PF01657)和Pkinase(Pfam:PF00069)的保守序列为种子序列,在全基因组范围鉴定了梨(Pryus spp.)CRK家族成员。此外,对其蛋白理化性质、进化特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regulatory element,cis-element)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共获得32个CRK家族成员,其氨基酸数、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介于440 ~ 1 217、48.90 ~ 137.02 kD和5.31 ~ 8.59,主要位于质膜。根据进化分析,将来自梨、拟南芥、苹果、番茄和水稻的156个CRK分为6个亚组,梨CRK主要分布于亚组Ⅳ,Ⅴ和Ⅵ。梨CRK中存在5个串联重复的基因簇,共包含了20个成员。此外,该基因家族所有成员的启动子区域都存在多个响应激素和逆境信号的cis-element。接种腐烂病菌Valsa pyri(Vp)后,杜梨(Pyrus betulifolia,抗病)和‘早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感病)中分别发现8个和10个CRK发生了差异表达,6个基因在两种资源中都发生了差异表达。差异基因中,Pbr001477.1和Pbr000205.4在抗、感病资源中都显著上调,而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在两种资源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结球甘蓝抽薹性遗传规律和QTL定位分析
    • 王五宏,汪精磊,李必元,魏庆镇,胡天华,胡海娇,包崇来*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74-98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825
    • 摘要 ( 353 ) HTML ( 504 ) PDF (1640KB) ( 504 )   
    • 以早抽薹‘S-1’与晚抽薹‘G-1’为亲本,构建F1、BC1、BC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采用SLAF-BSA方法对抽薹时间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抽薹性状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 + 多基因平均遗传率是93.41%。共检测到2个QTL,分别为2号染色体上的2.31 ~ 3.09 Mb和33.57 ~ 34.40 Mb,总长度为1.61 Mb。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茶树DHAR酶基因的克隆与非生物胁迫响应分析
    • 刘婧愉*,滕瑞敏*,李 辉,刘 昊,庄 静**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83-99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684
    • 摘要 ( 243 ) HTML ( 473 ) PDF (1858KB) ( 473 )   
    • 利用RT-PCR技术从茶树‘龙井43’cDNA中克隆得到1个编码茶树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CsDHAR,该基因全长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级家族成员,具较高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sDHAR蛋白与拟南芥DHAR1、DHAR2进化关系近,在不同物种间,与毛果杨、胡杨等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理化性质分析表明CsDHAR属于亲水性蛋白;结构分析表明CsDHAR蛋白具典型功能结构域,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构成。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sDHAR在茶树叶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对‘龙井43’与‘安吉白茶’中CsDHAR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龙井43’在低温、高温处理4 h表达量最高、干旱和高盐处理24 h表达量最高;‘安吉白茶’在高温、高盐处理4 h表达量最高,干旱处理2 h表达量最高。不同逆境胁迫下CsDHAR均被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茶树响应逆境胁迫调节过程。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 microRNA 参与柑橘生长发育和抗逆的研究进展
    • 姚利晓,何永睿,陈善春*
    • 园艺学报. 2020, 47(5): 995-100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552
    • 摘要 ( 389 ) HTML ( 658 ) PDF (842KB) ( 658 )   
    • microRNA(miRNA)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植物miRNA最早于2002 年在拟南芥中发现,柑橘miRNA 的研究始于2005 年,现已发现了许多保守的miRNA 和新的miRNA。对参与柑橘生长发育及对生物学胁迫和非生物学胁迫应答过程的miRNA 进行了归纳,并对cis-miR156、cis-miR396 和cis-miR3954 在柑橘中的功能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模式植物和大田作物相比,柑橘miRNA 的功能研究相对滞后,新发现miRNA 的功能有待深入研究。最后对利用柑橘特异的病毒载体和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加快柑橘miRNA 功能研究进行了展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三倍体梨新品种‘华香酥’
    • 张 莹1,曹玉芬1,*,田路明1,董星光1,霍宏亮1,李树玲2,黄礼森1,赵德英1,齐 丹1,徐家玉1,闫 帅1,王立东1
    • 园艺学报. 2020, 47(5): 1009-101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074
    • 摘要 ( 272 ) HTML ( 478 ) PDF (904KB) ( 478 )   
    • ‘华香酥’是以‘沙01’与‘南果梨’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梨新品种。树势强,树姿开张。平均单果质量180 g,果实倒卵形,果皮底色黄绿,阳面着淡红色;果肉乳白色,肉质松脆,较细,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4%,可滴定酸含量0.13%,风味甜,微香,品质上等,耐贮性较强。在辽宁省兴城市9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40 d。盛果期产量39 000 kg ? hm-2。抗寒性较强,抗梨黑星病。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