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设施栽培‘冬枣’花发育和花蜜分泌规律的研究
    谢文杰, 陈西玲, 石国朝, 张鹏, 李新岗, 张睿, 段晓姗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735-274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70
    摘要1508)   HTML140)    PDF (1716KB)(596)   

    以‘冬枣’为研究对象,记录了设施栽培模式下花发育的物候期,追踪了花发育和泌蜜过程,评估了泌蜜量及其糖含量。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枣花萌芽期大幅度提前,单花开放时间和盛花期时间均延长,花蜜量更大,花蜜糖含量更高。总体来看,‘冬枣’在设施栽培模式下的物候期、花发育、花蜜含量和成分等表现均优于露地栽培。

    温州蜜柑与椪柑果实日灼发生差异及机制
    吴卓群, 陈鹏旭, 陈思怡, 张福琼, 方红, 祝建, 谢宗周, 李春龙, 刘继红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743-275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513
    摘要1085)   HTML55)    PDF (4516KB)(272)   

    日灼是柑橘生产中常见的生理障碍,但其形成机制不清晰。2021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凤凰山,以温州蜜柑和椪柑果实为试材,通过日灼果皮受伤程度对比、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和基因表达量差异等多角度综合比较二者的日灼差异并分析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温州蜜柑(日灼发生率43.12%)比椪柑(22.52%)更易遭受日灼伤害;日灼对于温州蜜柑果皮细胞紧密度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还造成木质素的积累,并积累更多的活性氧。聚甲氧基黄酮途径中的代谢物川皮苷在椪柑日灼伤害过程中显著富集。类黄酮代谢中关键酶基因CrCHS2CrCHICrFNS以及聚甲氧基黄酮合成关键基因CrOMT2在椪柑日灼果皮中均显著上调,并且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同日灼等级的温州蜜柑。上述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和椪柑果实产生日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椪柑含有更多抗氧化物质,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活性氧积累,从而减弱日灼造成的伤害。

    柑橘不育系新品种‘阳光1号’
    张文龙, 万润楚, 郑妮, 陈焱, 赖恒鑫, 余歆, 钱春, 曹立
    园艺学报    2024, 51 (9): 2221-222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1-1145
    摘要865)   HTML4)    PDF (3065KB)(77)   

    ‘阳光1号’(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是由‘红美人’(爱媛28)和‘春香’橘柚杂交而来的柑橘不育系新品种。树势强,坐果率高,叶面光滑,叶尖渐尖,果实呈高扁球形,大部分果实有短颈,果面光滑,易剥皮,果肉呈浅橙色,脆嫩化渣,无核,单果质量240 ~ 270 g,可溶性固形物为13.0% ~ 15.0%,可滴定酸约为0.65%,维生素C含量435.0 mg · L-1。重庆地区11月下旬成熟,耐贮运。露地栽培裂果率高,适宜于温室设施栽培。主产区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四川平原/丘陵地区、湖南湘西地区等,产量26.3 ~ 37.5 t · hm-2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美乐’葡萄品质及香气物质的差异分析
    马宗桓, 李玉梅, 韦霞霞, 李文芳, 陈佰鸿, 毛娟
    园艺学报    2024, 51 (5): 1083-109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163
    摘要735)   HTML2)    PDF (2687KB)(141)   

    本研究旨在明确河西走廊不同产地‘美乐’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含量特征。对嘉峪关、张掖和武威3个产地连续3年的气候资料、土壤养分、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3个产地土壤普遍缺乏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均在4级(缺乏)以下,土壤pH在7.72 ~ 8.23之间,属于中性到碱性土壤;土壤表层大量元素氮、磷和钾的含量较为丰富,武威不同深度土壤中铁、铜和锰的含量较高。张掖产地4—9月的月有效积温和昼夜温差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产地,而降水量以武威最多。3个产地果实品质中葡萄糖含量为张掖 > 嘉峪关 > 武威,蔗糖含量与之相反,武威产地酒石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含量高于其他两个产地。2018和2019年嘉峪关产地香气物质总含量高于其他两个产地。3个产地的环境因子温度、降水量等和果实糖酸含量显著相关,同时土壤中的钙、锰、铜和铁等矿质元素与果实糖酸含量也显著相关。由此可认为不同产地各类型香气物质的差异是环境因子和土壤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辣椒新品种‘陇椒13号’
    张茹, 陈灵芝, 王兰兰
    园艺学报    2024, 51 (7): 1709-171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1-1015
    摘要617)   HTML4)    PDF (1429KB)(103)   

    ‘陇椒13号’是以自交系1474为母本,自交系1439为父本配制的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长28 cm、宽3.1 cm、肉厚0.27 cm,平均单果质量66 g,果色绿,果面皱、味辣,果实商品性好,品质优良,耐低温弱光,抗病毒病,中抗疫病,丰产性好,在北方日光温室种植产量为75 000 kg · hm-2左右。适宜于北方地区及气候类型相似地区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露地种植。

    CRISPR/Cas9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王晨雨, 刘孟军, 王立新, 刘志国
    园艺学报    2024, 51 (7): 1439-145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760
    摘要614)   HTML18)    PDF (961KB)(469)   

    CRISPR/Cas9是细菌和古细菌的免疫防御系统,1987年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一段特殊的重复间隔序列,后来在20多种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此重复间隔序列,2002年这段特殊的序列被正式命名为CRISPR,之后人们便展开了一系列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研究。CRISPR/Cas9技术是继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transcription 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技术后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该系统具有操作设计简单,突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陆续应用在柑橘、葡萄、香蕉、草莓、黄瓜和马铃薯等众多园艺植物中。本文综述了CRISPR/Cas9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种编辑器的发展历程,包括单碱基编辑器、双碱基编辑器及引导编辑器,介绍了CRISPR/Cas9技术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

    番茄SlWRKY46调控低温胁迫响应的功能研究
    孙会茹, 党峰峰, 任敏, 张嘉宁, 樊蓓, 陈国梁, 程国亭, 王延峰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758-277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14
    摘要613)   HTML74)    PDF (6426KB)(449)   

    为了探究SlWRKY46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分析了从‘Micro-Tom’番茄叶片中克隆到SlWRKY46的CDS序列,该基因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Ⅱa亚族,编码25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自激活结果显示,SlWRKY46定位在细胞核,在酵母系统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Y2H)分析发现,该转录因子可形成同源二聚体。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SlWRKY46的表达受低温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显著诱导。启动子转基因番茄的GUS活性也受低温和ABA的诱导。番茄过表达SlWRKY46植株的耐低温性提高,低温处理下活性氧积累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减少。低温处理下,抗氧化酶和AB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过表达与野生型植株中存在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SlWRKY46正调控番茄的耐低温性,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酶和ABA途径发挥调控作用。

    沃柑实生后代三倍体发掘及遗传鉴定
    冯意斯, 田啸宇, 杨崇山, 陈香玲, 邓秀新, 解凯东, 郭文武, 谢宗周, 柴利军, 叶俊丽
    园艺学报    2024, 51 (10): 2231-224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522
    摘要606)   HTML36)    PDF (3587KB)(319)   

    从柑橘二倍体实生后代中发掘天然三倍体是培育无核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对沃柑饱满小种子进行催芽和实生播种,通过形态学初筛,结合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法进行倍性鉴定,共获得98个三倍体株系。利用2对在母本及候选父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子代三倍体的来源进行分析,在三倍体子代中均仅能检测到与沃柑相同的条带。进一步利用36对S-RNase引物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子代中均出现了沃柑S基因型S11/SM,其中2个株系还出现了候选父本砂糖橘的S基因型S22,推测这两个株系为沃柑与砂糖橘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子代,且由2n雌配子受精形成,其余株系为沃柑自交产生的同源三倍体。与同时期沃柑二倍体幼苗相比,三倍体幼苗生长缓慢,节间距变短,矮化明显,主根短粗,须根少,叶色浓绿且叶片较厚。同时,异源三倍体植株叶片中多个胁迫响应相关基因(CitCOMTCitGRAS、CitERF4CitERF9)的表达均较二倍体和同源三倍体显著上调。

    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465’
    李怡斐, 杨小苗, 王春萍, 段敏杰, 黄启中, 黄任中, 张世才
    园艺学报    2024, 51 (9): 2223-222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1-1060
    摘要594)   HTML2)    PDF (1427KB)(82)   

    ‘艳椒465’是以雄性不育系481-4-1A为母本,恢复系0416Y02为父本,培育的三系配套加工型辣椒新品种。晚熟,植株生长势中上,平均株高100.68 cm。平均始花节位13.05节。果实朝天单生,小羊角形,长10.10 cm,横径1.36 cm,果肉厚0.14 cm,平均单果质量7.38 g,成熟果红色。皮薄,辣味强。抗病毒病和疫病,中抗炭疽病。高产,平均鲜椒产量为30 849 kg · hm-2。适宜在西南、华北、西北等辣椒主栽区春季露地栽培。

    植物VIGS载体构建策略研究与应用进展
    任恒泽, 李丹莹, 余亚婷, 吕务云, 郝心愿, 王新超, 王玉春
    园艺学报    2024, 51 (7): 1455-1473.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753
    摘要579)   HTML19)    PDF (1158KB)(414)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一种基于植物抗病毒机制开发的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反向遗传学技术。该技术不依赖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具有周期短、操作简单高效、高通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代谢途径和抗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中综述了植物VIGS作用机理、应用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载体构建策略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激素调控柑橘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
    姜波, 吕远达, 刘淑梅, 闫化学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928-294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204
    摘要562)   HTML25)    PDF (556KB)(4694)   

    柑橘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非呼吸跃变型果实,脱落酸与果实成熟关系最大,但乙烯、赤霉素、生长素等激素也在柑橘成熟和转色中发挥重要作用。生产上,一些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柑橘果实上市时期的调整和果实的采后保鲜等。本文中综述了上述植物激素在柑橘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激素间的互作、以及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草莓FaGH3.17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杨娟博, 郭丽丽, 卢世雄, 苟惠敏, 王帅珽, 曾宝珍, 毛娟
    园艺学报    2024, 51 (11): 2483-249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1008
    摘要499)   HTML37)    PDF (2258KB)(338)   

    为了研究GH3.17在草莓中对盐胁迫的响应,克隆了FaGH3.17,分析其进化关系、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等,进行烟草亚细胞定位以及拟南芥异源过表达,验证其在盐胁迫中的功能。结果表明,FaGH3.17为酸性且不稳定的疏水性非分泌性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FaGH3.17与蕨麻的亲缘关系最近。盐胁迫下,异源过表达FaGH3.17拟南芥株系的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分别升高了15.43%、42.97%、18.86%,而Pro含量、POD、SOD及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分别降低了13.28%、15.42%、14.22%、19.87%,并且盐响应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异源过表达FaGH3.17显著降低了拟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预示着GH3.17可能会减弱植株的耐盐性。

    姜DUF966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分析
    郭昌权, 李丹琪, 惠馨冉, 郑婧雅, 侯梦璐, 朱永兴
    园艺学报    2024, 51 (9): 2031-204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422
    摘要487)   HTML5)    PDF (5900KB)(135)   

    为了解姜DUF966家族基因(ZoDUF966)的功能,利用生物学信息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鉴定。共鉴定出11个ZoDUF966,在系统发育上被划分为a、b和c组,分别包含5、4和2个成员。所有ZoDUF966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并定位于细胞核;除ZoDUF966_1b、ZoDUF966_3b和ZoDUF966_11a外,其余8个均为碱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11个ZoDUF966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6和16号染色体上分别有4和3个,还有4条染色体上均只有1个。ZoDUF966的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大量与光响应、胁迫、生长发育以及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ZoDUF966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生物胁迫以及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其中ZoDUF966_6c响应低温胁迫,ZoDUF966_9b则在接种腐皮镰刀菌后高度上调表达。qRT-PCR结果显示,ZoDUF966响应干旱、淹水和盐胁迫。干旱胁迫下,根系中ZoDUF966_6c/10a/11a和根茎中的ZoDUF966_7a/11a显著上调表达,根茎中ZoDUF966_1b/4b/8a/1a显著下调表达。盐胁迫下,根系中ZoDUF966_9b/7a显著上调表达,根系中ZoDUF966_5a显著下调表达。淹水胁迫下,根茎中ZoDUF966_7aZoDUF966_10a分别显著上调,叶中ZoDUF966_1b和根系中的ZoDUF966_11a显著下调表达。

    生物有机肥加专用肥对葡萄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产量的影响
    伍少福, 韩科峰, 吴良欢
    园艺学报    2024, 51 (5): 1099-111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157
    摘要481)   HTML4)    PDF (1554KB)(172)   

    以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探究生物有机肥 + 专用化肥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葡萄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肥 +专用复合肥 + 专用水溶肥处理下的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和交换性钙、镁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OTU总数均显著上升(P < 0.05),但土壤真菌多样性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没有明显变化。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土壤细菌菌群分属于40门、108纲、240目、326科和595属,土壤真菌菌群分属于13门、32纲、71目、126科和172属。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肥 + 专用复合肥 + 专用水溶肥处理,在细菌门水平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提高了80.33%,在细菌纲水平上,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提高了29.62%,放线细菌纲(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提高了108.56%,在真菌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提高了4.48%,在真菌纲水平上,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提高了10.42%,但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分别降低了26.38%和29.42%。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环境因子解释率分别为64.21%和56.91%,其中土壤pH、速效钾和交换性钙、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生物有机肥 + 专用复合肥 + 专用水溶肥处理的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规施肥对照分别提高了25.91%和5.61%。

    不同落叶剂对冬枣落叶效果及养分回流的影响
    刘新月, 翟昭慈, 陶佳淋, 冯坤, 蔡晓腾, 刘志国, 刘孟军
    园艺学报    2024, 51 (9): 2120-213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824
    摘要473)   HTML0)    PDF (1756KB)(55)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化学落叶剂对5年生‘冬枣’落叶效果及养分回流的影响,以设施‘冬枣’为研究对象,叶面喷施落叶剂,测定叶片内氮磷钾元素含量及统计落叶率等指标。结果发现:(1)0.20%乙烯利处理枣树的落叶最好,处理后7 d落叶率高达75.75%;(2)枣树自然落叶可发生养分回流现象,其中氮、磷、钾养分回流量分别为4.14、0.27和3.18 g · kg-1;(3)所有化学落叶剂处理下叶片氮均发生养分回流,其中4%尿素、8%尿素、10%尿素、0.5%硫酸锌、1.0%硫酸锌处理显著提高叶片氮养分回流量;4%尿素、8%尿素、10%尿素、0.5%硫酸锌、1.0%硫酸锌、2.0%硫酸锌、0.05%乙烯利和0.10%乙烯利处理的叶片磷可发生养分回流;4%尿素、8%尿素、10%尿素、0.5%硫酸锌、0.05%乙烯利和0.20%乙烯利处理的叶片钾可发生养分回流,但仅8%和10%尿素处理同时显著提高叶片氮、磷、钾养分回流量。综上,生产上以快速落叶为目的的最好处理为0.20%乙烯利;以特定时期落叶且不浪费叶片养分为目的的最好处理为尿素(8%或10%均可),可显著提高氮、磷、钾的养分回流量。

    姜GST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分析
    王艳红, 席克勇, 田野, 刘德麒, 周克贵, 尹军良, 刘奕清, 朱永兴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803-182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384
    摘要454)   HTML17)    PDF (11721KB)(184)   

    为解析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家族的信息,基于姜基因组数据,分析鉴定了ZoGST家族成员及其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利用qRT-PCR检测了10个ZoGST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在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8个GST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在110 ~ 675 aa之间,分子量12.21 ~ 72.51 kD,等电点4.55 ~ 9.51。系统进化树显示,ZoGST可分为Ⅰ~Ⅹ亚家族,第Ⅶ和Ⅹ亚家族成员居多数;ZoGST家族成员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表明该家族成员存在6对片段重复;顺式作用调控元件分析发现上游启动子区含有与光响应、逆境胁迫、激素调节相关的作用元件;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ZoGST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响应病害、低温等逆境胁迫,其中,ZoGSTDHAR5ZoGSTF9ZoGSTF13等在姜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低温和病害胁迫下均有较高表达。qRT-PCR分析表明,盐胁迫下ZoGSTDHAR2(除根茎外)、ZoGSTEF1G2ZoGSTF9在姜不同组织表达量均显著下调;淹水胁迫下,ZoGSTDHAR2等在叶和根茎中表达量显著上调;干旱胁迫下,ZoGSTF9等在根中表达量显著上调。

    褪黑素对番茄衰老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王雅楠, 刘绪涛, 景桐彤, 柴亚婷, 张晓伟, 艾希珍, 毕焕改
    园艺学报    2024, 51 (11): 2594-260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964
    摘要452)   HTML18)    PDF (2457KB)(133)   

    为了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叶片衰老的调控机理,以‘金棚1号’番茄以及MT合成关键基因L–色氨酸脱羧酶编码基因SlTDC过量表达和敲除的番茄为试材,以黑暗模拟衰老,研究MT对番茄衰老相关基因Senescence-associated gene 12(SAG12)表达、活性氧(ROS)积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黑暗处理时间的延长,番茄叶片的SAG12 mRNA表达量、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积累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和氧化还原物质抗坏血酸(reduced 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随着黑暗处理时间的延长亦趋于上升。与清水对照相比,外源MT处理的SAG12 mRNA表达量、H2O2$\mathrm{O}_{2}^{\bar{·}}$含量显著下降,而SOD、POD和A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和氧化还原物质含量显著增加;SlTDC过量表达同样可以显著下调黑暗处理下番茄叶片的SAG12 mRNA表达量及H2O2$\mathrm{O}_{2}^{\bar{·}}$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而抑制或敲除SlTDC则上调了黑暗下番茄叶片的衰老基因表达和活性氧(ROS)的积累,加速叶片衰老;田间应用研究发现,外源MT亦可以显著下调日光温室番茄衰老叶片(叶龄 > 35 d)衰老基因表达和ROS的积累,延缓叶龄增大导致的叶片衰老。综上说明,MT可通过下调衰老基因表达和上调抗氧化能力,加速ROS的清除,延缓黑暗或依赖于叶龄的番茄叶片衰老。

    生物肥和有机肥对桃重茬土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的改善作用
    张帆, 杨阳, 王鸿, 张雪冰
    园艺学报    2024, 51 (9): 2089-210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604
    摘要441)   HTML3)    PDF (4538KB)(134)   

    以种植3年的桃育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未处理(对照)、生物有机肥、硫酸亚铁、松土精、枯草芽孢杆菌和农家肥6个处理,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了不同处理对重茬育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较对照,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的含量分别增加了44.30%、62.18%、58.82%、9.20%、92.97%、80.18%、93.98%、31.77%和94.51%,土壤pH降低了11.15%,而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分别增加了85.71%和89.29%。此外,不同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尤其是农家肥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农家肥处理促进了土壤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且增加了细菌群落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细菌群落的稳定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主要受土壤全钾、钾离子、氯离子、速效钾、镁离子、有效铁、有机质含量、pH和电导率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桃苗株高、茎粗以及叶绿素含量,尤其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处理对苗木生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综上,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桃重茬育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同时加快了桃苗的快速生长。

    桃NAC基因家族的鉴定及PpNAC050促进果实果糖积累研究
    刘建豪, 荆彦付, 刘月芯, 徐摇光, 于洋, 葛秀秀, 谢华
    园艺学报    2024, 51 (9): 1983-199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085
    摘要441)   HTML33)    PDF (5771KB)(338)   

    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 NAC(NAM,ATAF1/2,CUC2)在调控果实品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NAC基因在桃(Prunus persica)果实可溶性糖调控中的作用,在桃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17个NAC基因家族成员(PpNAC),其在桃8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这些PpNAC可归为13个亚类群。克隆了一个在果实发育后期高表达的PpNAC050基因(Prupe.7G014100),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瞬时过表达PpNAC050显著提高了桃果肉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EMSA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PpNAC050作为转录抑制子,可直接与调控果糖含量的基因——液泡膜单糖外转运蛋白基因PpERDL6-1PpERDL16)的启动子结合,暗示PpNAC050可通过抑制PpERDL6-1表达来提高果肉中果糖积累。

    ‘呼红’牡丹高温胁迫响应生理与转录组分析
    卜文轩, 姚奕平, 黄宇, 杨星宇, 罗小宁, 张旻桓, 雷维群, 王政, 田珈宁, 陈露洁, 秦莉萍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800-281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941
    摘要438)   HTML33)    PDF (5183KB)(202)   

    为探究中国南方湿热地区本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高温胁迫阶段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江南牡丹品种‘呼红’2 ~ 3年生植株为试材,采集20 ℃常温对照与40 ℃高温处理0、2、6、12和24 h的成熟叶片,采用生理指标和转录组分析方法探究高温胁迫下不同处理时间基因表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失水,生物膜受损,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明确了游离脯氨酸、相对电导率与可溶性蛋白为衡量牡丹高温胁迫响应中生理机制变化的重要指标。转录组测序总计产生492 693个unigene和840 509个转录本,36 174条差异表达基因在GO、KEGG等5个数据库得到注释。GO富集分析表明,高温处理对比组中热的反应途径、还原型戊糖磷酸循环途径等是主要的富集途径。KEGG富集分析表明,参与信号传导、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响应高温胁迫中起主要作用。通过转录组分析,挖掘到多个参与耐热胁迫响应的转录因子和重要基因,包括热激转录因子PsHSFA2b、PsHSFA3、PsHSFB2b/2a、PsHSFB4、PsHSFC1和NAC、MYB、bHLH等家族基因。对选取的11个基因通过qRT-PCR检测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其结果与RNA-seq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