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1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 低温贮藏对‘金红’苹果能量代谢和品质的影响
    • 王志华, 贾朝爽, 王文辉, 佟 伟, 姜云斌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277-228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418
    • 摘要 ( 939 ) HTML ( 674 ) PDF (825KB) ( 674 )   
    •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金红’苹果果实能量代谢和生理品质的影响,将‘金红’苹果分别放置在–2、0、2、4 ℃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EC)变化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相关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品质指标,并调查果实组织褐变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贮藏及货架期,–2 ℃下的果实ATP、ADP和AXP(AXP = ATP + ADP + AMP)含量、EC以及能量相关代谢酶活性(H+-ATPase、SDH、CCO)、SOD、乙烯释放速率始终保持最低,维生素C含量后期下降迅速;4 ℃下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幅较大;–2 ℃下的果实褐变指数最高(果皮和果肉均出现了严重褐变),0 ℃下的果实果皮和果肉也有轻微褐变,2 ℃和4 ℃果实无褐变。贮藏30、45、90 d以及贮藏90 d + 货架3 d和90 d + 货架5 d期间,2 ℃贮藏的果实保持较高的能量水平,果实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0 ℃果实次之。研究结果表明,‘金红’苹果组织褐变与能量亏缺有密切关系,能量亏缺越多,褐变越严重,适宜的低温能维持果实较高的能量水平,同时抑制果实褐变,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欧洲葡萄‘粉红亚都蜜’NAC基因DRL1负向调节植物抗旱性
    • 朱自果, 阴启忠, 张庆田, 韩 真, 张 倩, 李 勃,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290-230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85
    • 摘要 ( 348 ) HTML ( 369 ) PDF (3553KB) ( 369 )   
    • 以欧洲葡萄‘粉红亚都蜜’(Vitis vinifera‘Yatomo Rose’)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葡萄NAC转录因子DRL1基因对逆境的响应。欧洲葡萄‘粉红亚都蜜’在激素和逆境胁迫下,DRL1表达呈下降趋势,其中以ABA和干旱胁迫处理最为显著。在ABA处理下DRL1转基因烟草株系种子萌发率和根长均高于野生型。干旱处理下,转基因植株对干旱的耐受性降低,同时胁迫相关基因NtLEA5、NtP5CR1、NtPSCS1、NtERD10C和NtDREB3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显著下降。此外,DRL1转基因烟草茎中柱发育受到抑制,尤其是导管横切面积仅为野生型的58%。以上结果表明,DRL1基因可能作为1个负向调节子参与植物的干旱胁迫。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山葡萄低温诱导酵母双杂三框cDNA文库构建和VaCIPK18互作蛋白筛选鉴定
    • 郑巧玲, 申 威, 姚文孔, 徐伟荣,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01-231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15
    • 摘要 ( 441 ) HTML ( 527 ) PDF (4222KB) ( 527 )   
    •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BL(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与其互作蛋白激酶CIPK(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组成的CBL-CIPK系统,在真核生物钙信号转导及各种胁迫应答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SMART与LD-PCR技术构建了山葡萄‘双丰’(Vitis amurensis Rupr. ‘Shuangfeng’)叶片组织低温胁迫下的均一化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库容量分别为1.7 × 106、1.3 × 106与1.9 × 106 cfu • mL-1,外源基因插入片段长度约为500 ~ 2 000 bp,重组率为100%,符合后续双杂交筛选要求。以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受低温诱导表达、具有核质亚细胞定位的山葡萄VaCIPK18全长(VaCIPK18)、激酶结构域缺失(VaCIPK18△S_TKc)以及NAF结构域缺失(VaCIPK18△NAF)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17个候选互作靶蛋白;从中选取并克隆了7个参与非生物胁迫的候选互作蛋白进行酵母回转验证,仅发现1个ABA信号通路上游信号调节因子VaPYL9与VaCIPK18有互作关系。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确定了VaPYL9可与VaCIPK18和VaCIPK18△NAF在酵母中物理互作,而在植物拟南芥原生质体中VaPYL9与VaCIPK18△S_TKc和VaCIPK18△NAF互作,但与全长VaCIPK18不互作。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杧果MiPGP1和MiPGP2的表达分析及其对拟南芥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 李运合, 刘 敏, 刘建东, 吴青松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17-233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422
    • 摘要 ( 260 ) HTML ( 251 ) PDF (2119KB) ( 251 )   
    • 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仅在靠近胚轴端的切面上形成,而在远离胚轴端的切面上则没有不定根形成,前期研究表明生长素极性运输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PGP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粤西1号’杧果(Mangifera indica L.‘Yuexi 1’)子叶切段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了2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MiPGP1和MiPGP2)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MiPGP1和MiPGP2的cDNA全长分别为4 650和4 107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分别为4 092和3 851 bp,分别编码1 363和1 289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分别为6 430和5 747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分别为6 082和5 633 bp。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MiPGP1和MiPGP2属于多重抗药性/磷酸糖蛋白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PGP1和MiPGP2在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在近胚轴端(生根端)和远离胚轴端(非生根端)都有表达,0 h时生根端和非生根端表达量都比较低,培养6 h后二者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直到第10天不定根形成,但非生根端表达量始终高于生根端;吲哚丁酸(IBA)预处理后,MiPGP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 MiPGP1变化不大;2,3,5–三碘苯甲酸(TIBA)预处理后,MiPGP1和MiPGP2的表达量变化不大,仅在个别时间点受到抑制。转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量表达MiPGP2显著促进拟南芥下胚轴不定根的形成。结果表明MiPGP2可能参与了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的形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草莓FaRGA1基因沉默改变开花和匍匐茎抽生特性
    • 罗 贺, 李伟佳, 李 贺, 张志宏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31-233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584
    • 摘要 ( 490 ) HTML ( 322 ) PDF (4430KB) ( 322 )   
    • RGA是赤霉素信号途径中抑制赤霉素介导反应的核心成分DELLA蛋白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中预测了栽培草莓FaRGA1的理化特征及二级结构,分析了FaRGA1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aRGA1蛋白与森林草莓FveRGA1蛋白同源性较高,两者互为直系同源基因。构建了草莓RGA1基因的RNAi载体,以栽培草莓品种‘晶玉’为试材,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FaRGA1基因被沉默的转基因株系3个。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相比,3个FaRGA1沉默株系均表现出连续2年不开花且持续抽生匍匐茎的特性,且短缩茎明显伸长并发生木质化。本研究中发现FaRGA1基因在栽培草莓中对匍匐茎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促进开花,这为今后基于FaRGA1的草莓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的特征及遗传分析
    • 刘富中, 张 映, 杨锦坤, 陈钰辉, 舒金帅, 李淑培, 陈露露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40-234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829
    • 摘要 ( 511 ) HTML ( 377 ) PDF (1249KB) ( 377 )   
    • 以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chl861-2’及其叶色正常近等基因系‘0643-1’为试材,研究其生长变化趋势、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变化和光合特性。该突变体具有叶绿素缺失突变特征,从子叶期开始表现出叶色黄化现象,子叶浅黄色,整个生育期真叶黄色。突变体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生育期延长,生长势和果实显著小于野生型,单果质量只有野生型的71.58%;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四门斗开花结果期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比野生型亲本显著降低;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野生型,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低于野生型,胞间CO2浓度(Ci)高于野生型。以突变体与3个正常叶色自交系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对突变体叶色黄化性状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色黄化性状为隐性核单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chl-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蜡梅科6种植物嫩梢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 沈植国, 孙 萌, 袁德义, 程建明, 丁 鑫, 尚忠海,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49-2361.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507
    • 摘要 ( 342 ) HTML ( 290 ) PDF (1754KB) ( 290 )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对蜡梅科6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共有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药用价值较高的山蜡梅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蜡梅‘鸿运’(Chimonanthus praecox‘Hongyun’)、‘金玉’(Ch. praecox ‘Jinyu’)和‘鄢陵素心’(Ch. praecox‘Yanlingsuxin’),山蜡梅(Ch. nitens)、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及美国蜡梅(Ca. floridus)嫩梢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47、48、44、44、48和46种,共包含141种成分;蜡梅科6种植物共有挥发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物质为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与山蜡梅共有挥发成分分别为15、18、10、14和20种;PCA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单独为一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为一类,山蜡梅和美国蜡梅为一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与山蜡梅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表明:桉叶油醇、对薄荷–1(7),3–二烯为主要差异成分。以上结果表明,6个蜡梅科植物资源嫩梢挥发性成分组成丰富,但种(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潜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花毛茛和银莲花花瓣中花青素苷组成及含量与其花色的关系
    • 孟 晗, 付灯祥, 吴艳梅, 金雪花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62-237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66
    • 摘要 ( 567 ) HTML ( 293 ) PDF (1131KB) ( 293 )   
    • 以10个不同花色的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和4个不同花色的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为材料,采用目视测色法,RHSCC 比色卡比色法,色差仪(CR-400)测定花瓣的花色表型,利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TU-1901)、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对花瓣中花青素苷的成分及结构进行测定,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花色与花青素苷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个积累花青素苷的花毛茛品种花瓣中检测到5种花青素苷元,即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素和锦葵素,这些花青素苷元进一步修饰形成了15种花青素苷。红色系和粉色系品种以芍药素和矢车菊素为主要成分,黄色系品种以天竺葵素或类胡萝卜素为主要成分;经分析矢车菊素苷和天竺葵素苷含量均与亮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天竺葵素苷的积累对花瓣亮度的贡献更大。银莲花4个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出6种花青素苷元,分别为矮牵牛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素和锦葵素,它们通过不同糖基化和酰基化修饰形成了20种花青素苷,呈现出丰富的花青素苷多样性。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NAi沉默CsHB1降低茶树叶片愈伤组织咖啡碱积累
    • 康 馨, 刘 平, 马雯慧, 张媛媛, 林晓蓉, 李 斌, 陈忠正,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73-238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242
    • 摘要 ( 347 ) HTML ( 280 ) PDF (2566KB) ( 280 )   
    • 以‘英红9号’茶树叶片为材料,克隆HD-Zip转录因子基因CsHB1,原核表达CsHB1重组蛋白,利用本氏烟草进行CsHB1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CsHB1的RNAi转基因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英红9号’茶树叶片愈伤组织,并对沉默CsHB1愈伤组织系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和咖啡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基因与NCBI登记的‘龙井43’茶树CsHB1(MF033534)有6个碱基差异,但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原核诱导表达获得CsHB1的49 kD不可溶蛋白;将CsHB1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在沉默表达CsHB1愈伤组织中,CsHB1表达显著下降,催化茶叶咖啡碱合成的N–甲基转移酶基因yhNMT1表达下调,愈伤组织中咖啡碱含量显著降低。推测转录因子基因CsHB1的沉默抑制了靶基因yhNMT1的表达,进而降低‘英红9号’愈伤组织中咖啡碱的合成积累。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PEG介导枸杞内生真菌NQ8GⅡ4遗传转化及转化子评价
    • 闫思远, 杜 娟, 杨富龙, 任苗苗, 李嘉泓, 顾沛雯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85-239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31
    • 摘要 ( 325 ) HTML ( 352 ) PDF (6251KB) ( 352 )   
    • 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载体转入枸杞内生轮状镰刀菌(Fusarium nematophilum)NQ8GⅡ4菌株中,通过生物学测定和PCR检测,获得与野生型NQ8GⅡ4菌株无明显差异的转化子57株,转化效率(单位质量的DNA转化子数)为2 850 株 • mg-1。通过遗传稳定性、表型、荧光性、拮抗性和致病性对比,获得1株与野生型NQ8GⅡ4菌株无差异的转化子。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枸杞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中的侵染定殖规律和生防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苹果花脸病田间病情发展及ASSVd在组培条件下的传播
    • 郗娜娜, 赵 坷, 杨金凤, 孟祥龙, 胡同乐,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397-240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068
    • 摘要 ( 343 ) HTML ( 296 ) PDF (1502KB) ( 296 )   
    • 为了明确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在田间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ASSVd在组培条件下的传播方式,2012—2015年对河北省顺平南神南村3个果园进行持续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果园A、B、C的显症率分别从3.00%、19.35%和10.00%上升至10.00%、34.41%和22.00%,带毒率分别从11.00%、20.43%和14.00%上升至23.00%、37.63%和30.00%,带毒率和显症率都逐年增加,而且带毒率大于显症率,即有些带毒果树不显症。发病果树田间分布有明显的发病中心。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显症果树ASSVd vsiRNA reads数是带毒未显症reads数的4.08倍,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显症树ASSVd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带毒未显症树。以携带ASSVd的组培苗和无毒组培苗为试材,利用RT-PCR检测明确了ASSVd可通过伤口沾染带毒汁液、组培剪污染、含毒培养基、根系接触进行传播,其中根系接触传染率较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柑橘CsNCED3-2的克隆及其响应溃疡病菌侵染的表达分析
    • 谢 宇, 张庆雯, 祁静静, 邹修平, 何永睿, 许兰珍, 雷天刚, 彭爱红, 李 强, 姚利晓, 陈善春, 龙 琴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405-241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70
    • 摘要 ( 323 ) HTML ( 300 ) PDF (3896KB) ( 300 )   
    •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柑橘的一种重要病害,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柑橘中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基因家族进行注释,并克隆出受柑橘溃疡病菌诱导表达的CsNCED3-2,确定了其表达模式。从柑橘全基因组公共数据库共注释出14个NCED基因家族成员,根据系统发育树和功能结构域将其分为4个亚类;CsNCED3-2其序列全长2 377 bp,开放阅读框1 830 bp,编码609个氨基酸,属于RPE65超家族成员和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家族成员,是非分泌性蛋白;在‘晚锦橙’和‘金弹’叶片注射溃疡病菌后的各个时间点,‘晚锦橙’叶片中CsNCED3-2的相对表达量总体高于‘金弹’,并且两品种的相对表达变化呈相反趋势;与茎、叶和种子相比,CsNCED3-2在两品种果皮中表达量较高;两品种的CsNCED3-2上游启动子均含有参与植物激素和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脱落酸响应)、TCA-element(水杨酸响应)、MYC/MYB(干旱响应)等,但数量和类型存在差异。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贵州辣椒叶脉黄化病毒分离物检测及其P0、CP、MP基因进化分析
    • 王莉爽, 李 淳, 杨学辉, 张松柏, 刘 勇,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415-242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67
    • 摘要 ( 496 ) HTML ( 265 ) PDF (1467KB) ( 265 )   
    • 为明确辣椒叶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在贵州辣椒上的发生分布及其分子变异情况。用RT-PCR法对采自贵州省25个采样地点的548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9份为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3.54%。将获得的14个不同采样点PeVYV分离物和已报道的中国和其他国家PeVYV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P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9% ~ 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7.7% ~ 100.0%;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7% ~ 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7.9% ~ 100.0%;M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7% ~ 100.0%,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0%。在系统进化树中,有13个采样点PeVYV分离物P0基因聚在一起,与中国分离物(KP326573)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遵义播州PeVYV分离物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贵州所有PeVYV分离物CP基因与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分离物聚为一支,但不同采样点的PeVYV分离物又聚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而不同采样点MP基因全部聚在一起,且与其他地区PeVYV分离物的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辣椒上不同地区PeVYV分离物具有一定的分子差异,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红芽芋脱毒试管芋诱导及植株再生
    • 刘星月, 朱强龙, 李慧英, 孙静宇, 李必聪, 张宏玉, 黄英金, 方加军, 周庆红,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427-243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470
    • 摘要 ( 340 ) HTML ( 355 ) PDF (2718KB) ( 355 )   
    • 为解决红芽芋脱毒苗移栽成活率低、种苗易分化等问题,以江西地方名优芋品种‘铅山红芽芋’为材料,开展茎尖脱毒、试管芋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芋芽剥取0.2 ~ 1.0 mm茎尖接种于MS + 2.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3%蔗糖培养基中可诱导成苗;通过RT-PCR分子检测,0.3 mm以下茎尖培养的试管苗中未发现芋花叶病毒(DsMV);脱毒苗继代增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3.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3%蔗糖,脱毒苗试管芋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1.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8%蔗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 ℃,光照54 μmol • m-2 • s-1,光周期14 h • d-1;脱毒试管芋的最佳移栽驯化基质为草炭︰蛭石 = 2︰1;脱毒试管芋移栽后,成活率达97.71%,生长中未出现分化现象。脱毒芋相比未脱毒芋增产43.14%,营养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脱毒试管芋的诱导形成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红芽芋健康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大花君子兰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特征
    • 郑 祎, 张 卉, 王钦美, 高 悦, 张志宏, 孙玉新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439-245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466
    • 摘要 ( 461 ) HTML ( 338 ) PDF (1560KB) ( 338 )   
    •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叶片总DNA进行测序,通过组装获得了其叶绿体基因组(cpDNA)全长序列(158 114 bp)。对其cpDNA注释得到135个基因,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40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cpDNA进行简单序列重复(SSR)分析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显示:①大花君子兰cpDNA中共有61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数分别为38、9、2、8、3和1个,多数SSR分布在基因间隔区;②大花君子兰cpDNA密码子偏爱以A或U(T)结尾,亮氨酸使用频率最高,半胱氨酸使用频率最低。基于24种植物的cpDNA全长和23种植物的叶绿体ycf2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大花君子兰与石蒜科植物在同一分支,显示最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大花君子兰属于石蒜科。基于叶绿体ycf2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基于cpDNA全长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大部分相同,支持ycf2基因可以代替cpDNA全长用于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与新方法

    • 依据多倍体形态特征快速高效发掘柑橘四倍体
    • 周 锐, 解凯东, 王 伟, 彭 珺, 谢善鹏, 胡益波, 伍小萌, 郭文武,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451-245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769
    • 摘要 ( 554 ) HTML ( 292 ) PDF (1109KB) ( 292 )   
    • 基于柑橘多胚性品种存在珠心细胞自然加倍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种子催芽、生长室实生播种、幼苗“观根辨叶看油胞”形态初选和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的发掘柑橘四倍体的快速方法。采用该方法,分别从无酸甜橙、红江橙、贡柑、年橘、新会柑、滑皮金柑的432、506、1 356、1 870、2 749和685株实生苗中,发掘出疑似四倍体5、6、5、17、45、7株;通过倍性检测,从上述6个品种分别获得四倍体4、5、5、14、39、5株,形态初选准确率分别为80.0%、83.3%、100.0%、82.4%、86.7%和71.4%。与之前的四倍体发掘方法相比,本方法四倍体初选准确率高,并且从种子播种到获得四倍体植株耗时不超过40 d。SSR分子鉴定表明,所鉴定的四倍体均来自其二倍体品种珠心细胞自然加倍形成的双二倍体,为柑橘三倍体无核育种提供了珍贵的四倍体亲本资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红掌新品种‘粉黛’
    • 田丹青, 葛亚英, 潘晓韵, 潘刚敏, 朱 强, 周 媛, 万 晓
    • 园艺学报. 2020, 47(12): 2459-246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25
    • 摘要 ( 352 ) HTML ( 126 ) PDF (1138KB) ( 126 )   
    • 红掌‘粉黛’是以‘森普瑞(Sempre)’为母本,以‘大玉女(Big Beauty)’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株形中等,平均株高32.5 cm;叶片卵形,中等绿色,平均长17.3 cm,宽10.5 cm;佛焰苞高于叶,阔卵形,深粉红色,表明凹陷度强,平均长9.9 cm,宽8.8 cm;肉穗花序直立,红色,平均长3.8 cm。长势快,冬季表现佳,花多且颜色亮丽。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