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 桃果实中miR160a与其靶基因ARF的鉴定及对IAA的响应分析
    • 张彦苹1,2,*,刘照坤3,朱旭东4,王 晨4,李庆魁1,袁卫明1,娄晓鸣1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13-62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92
    • 摘要 ( 280 ) HTML ( 704 ) PDF (1088KB) ( 704 )   
    • 以水蜜桃品种‘小白凤’果实为试材,利用miR-RACE技术验证了桃miR160a的精确序列,克隆了其3个ARF靶基因(PpARF18、PpARF17和PpARF18-like)的ORF序列。利用RLM-RACE技术以及qRT-PCR方法对Ppe-miR160a作用于3个靶基因的模式及频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pe-miR160a的精确序列与预测序列在5′端和3′端均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其3个靶基因ARF均含有高度保守的B3和生长素响应DNA结合域。RLM-5′RACE结果显示,Ppe-miR160a以裂解的方式作用于3个ARF靶基因,且裂解位点均位于Ppe-miR160a 5′端的第9和第10位碱基之间。IAA响应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IAA处理后的桃果实中Ppe-miR160a以及3个靶基因3′端裂解产物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表明桃果实中的Ppe-miR160a通过介导其3个靶基因的裂解参与生长素信号途径调控。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利用CRISPR/Cas9敲除葡萄VviPDS1基因的研究
    • 郭 晔,万东艳,柴壮壮,王跃进,文颖强*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23-63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26
    • 摘要 ( 389 ) HTML ( 1353 ) PDF (6371KB) ( 1353 )   
    • 选择葡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基因VviPDS1为靶标,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基因敲除载体,瞬时转化葡萄叶片原生质体,检测到不同类型的突变。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无核白’葡萄胚性愈伤组织,筛选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71株。经PCR鉴定,其中53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74.64%。测序结果表明,共有20株在靶点发生不同类型的突变,编辑效率为37.74%;其中9株产生了双等位基因突变。对其进行氨基酸序列预测,在第202位氨基酸之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VviPDS1获得的突变体植株呈现整体矮化,其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白化。表明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细胞中的瞬时或稳定表达进行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在葡萄编辑植株中产生纯合敲除。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桑叶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特征分析
    • 杨亚蒙1,焦 健2,樊秀彩1,张 颖1,姜建福1,李 民1,刘崇怀1,*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35-64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96
    • 摘要 ( 313 ) HTML ( 1044 ) PDF (2022KB) ( 1044 )   
    • 桑叶葡萄(Vitis ficifolia)是中国重要的葡萄属野生资源。以桑叶葡萄‘九里沟桑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完成了其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组装了其叶绿体基因组。注释结果表明,桑叶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0 751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其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IR)和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的长度分别为88 971、26 355和19 070 bp。注释共得到133个基因,包含88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37个tRNA基因。在桑叶葡萄中共搜索到84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五核苷酸重复基序个数分别为55、8、9、9和3个。用MEGA软件,通过邻接法对包括5个葡萄种类的32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桑叶葡萄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欧亚种‘黑比诺’(V. vinifera‘Pinot Noir’)、夏葡萄(V. aestivalis)以及圆叶葡萄(V. rotundifoli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葡萄着色期果皮蛋白质组分析
    • 解振强1,韩柏明1,巫建华2,*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49-66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32
    • 摘要 ( 184 ) HTML ( 700 ) PDF (2937KB) ( 700 )   
    • 为了研究葡萄不同着色期果皮中蛋白质表达特征,以着色初期、中期和后期等3个着色时期的葡萄果皮为研究对象,运用2-DE、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凝胶电泳显示,果皮着色3个时期有1 050个高度重复的蛋白点,差异显著的蛋白点有162个,其中108个蛋白得到鉴定,有87个蛋白映射到葡萄蛋白质组数据库中;3个时期均表达的差异蛋白有20个,且随着果皮颜色加深,差异蛋白数量呈上升趋势。(2)GO分析显示,ATP合成酶β亚基(ATPβ)极显著富集于磷酸核糖代谢过程,对着色初期果皮生理代谢的能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3)KEGG分析表明,碳代谢、生物固碳、磷酸戊糖、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在果皮着色的不同时期显著富集。(4)qRT-PCR分析显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VvMETK4)在果皮着色后期表达量最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金柑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初步分析
    • 谭 嫣1,马小迪1,王久照1,刘小刚1,3,曾 明1,2,*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64-67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774
    • 摘要 ( 249 ) HTML ( 808 ) PDF (1576KB) ( 808 )   
    • 植物体内类黄酮通常以糖基化的形式存在,其糖基化由UDP–糖基转移酶(UDP- glyc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以‘浏阳金柑’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UPLC G2-S QTOF技术对其类黄酮种类进行鉴定,共检测出11种类黄酮,包括C–葡萄糖苷类黄酮、C–新橙皮糖苷类黄酮和O–新橙皮糖苷类黄酮。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出49个金柑果实发育过程中高表达的UGT基因。进化分析显示,13个高表达的FcUGT可能参与了类黄酮的糖基化修饰过程。其中,1个FcUGT编码C–葡萄糖基转移酶,参与了C–葡萄糖苷类黄酮的修饰过程;9个FcUGT编码7–O–葡萄糖基转移酶,可能参与了O–新橙皮糖苷类黄酮的修饰过程;3个FcUGT编码1,2–鼠李糖基转移酶,可能参与了O–或C–新橙皮糖苷类黄酮的修饰过程。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CsWRKY22启动子的克隆及响应柑橘溃疡病菌侵染的表达特征
    • 王丽娟,龙俊宏,谢 竹,吴 柳,彭爱红,何永睿,龙 琴,陈善春,邹修平*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77-69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815
    • 摘要 ( 362 ) HTML ( 772 ) PDF (4382KB) ( 772 )   
    • 由柑橘黄单胞杆菌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引起的柑橘溃疡病严重危害着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CsWRKY22可能是溃疡病感病基因。从‘晚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中克隆了CsWRKY22的两个等位启动子pCsWRKY22-1和pCsWRKY22-2,长度分别为1 428和1 406 bp。序列分析表明两个等位启动子序列一致性为91.76%。两个等位启动子含有多种参与植物防御反应和生长发育的顺式作用元件,相同元件的数量和位置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TATA-box下游,pCsWRKY22-1含有2个22 bp长的TA-rich转录增强序列,而pCsWRKY22-2只含有1个。构建CsWRKY22启动子控制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sWRKY22::GUS,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晚锦橙’,经GFP活性检测和PCR鉴定获得pCsWRKY22-1::GUS和pCsWRKY22-2::GUS转基因植株各8株和4株。GUS组织化学染色、GUS酶活性及定量PCR分析表明,CsWRKY22启动子具有较强的机械伤诱导活性和柑橘溃疡病病原菌诱导活性,同时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表达特性。pCsWRKY22-1机械伤诱导活性高于pCsWRKY22-2,而pCsWRKY22-2溃疡病菌诱导活性高于pCsWRKY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南丰蜜橘’缺铁、锰、锌的症状及其光合特性和营养状况研究
    • 周高峰,李碧娴,付燕玲,管 冠,姚锋先,刘桂东*
    • 园艺学报. 2019, 46(4): 691-70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27
    • 摘要 ( 192 ) HTML ( 664 ) PDF (1595KB) ( 664 )   
    • 为明确‘南丰蜜橘’缺Fe、Mn、Zn元素的症状,揭示其对光合特性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以2年生枳砧‘南丰蜜橘’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砂培盆栽缺素试验。结果表明,缺Fe处理后,‘南丰蜜橘’初级新叶呈现黄绿化,但叶脉仍为绿色,次级新叶淡黄色,新出小叶甚至为白色,叶脉也呈白色,有的次级新梢茎尖枯死,且较正常新叶变得小而狭长;缺Mn处理后,初级新叶叶脉间出现肋骨状突起,突起部位黄化;次级新叶叶脉呈绿色网状,脉间失绿,有的叶片出现褐色斑点;缺Zn处理下,初级新叶出现黄色斑点,后期斑点连成片呈现不规则的黄化区域,次级新叶则出现黄化失绿,有大量黄化斑点,同时伴有小叶簇生症状,且次级新叶显著变小,长宽比显著上升。缺Fe、Mn和Zn均显著降低了‘南丰蜜橘’初级新叶的叶绿素含量,但各处理的降幅存在显著差异(缺Fe > 缺Mn > 缺Zn)。缺Fe处理下的老叶和初级新叶,以及缺Mn和Zn处理下的初级新叶叶片光合作用均受到显著抑制。缺Fe、Mn和Zn处理后,除显著降低植株各部位Fe、Mn和Zn的含量,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硅钙对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翟 江,高 原,张晓伟,韩鲁杰,毕焕改,李清明,艾希珍*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01-71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87
    • 摘要 ( 368 ) HTML ( 829 ) PDF (894KB) ( 829 )   
    • 为了探明硅和钙对黄瓜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以‘津优35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Jinyou 35’)为试材,用盆栽基质培养方法,以不添加硅、钙为对照,研究单施硅(Si)、单施钙(Ca)和硅钙配施(Si + Ca)对黄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i、Ca和Si + Ca处理均能提高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Si处理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小于对照,Ca处理显著大于对照,Si + Ca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Ca和Si + Ca处理可使胞间CO2浓度(Ci)明显升高,而Si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i、Ca和Si + Ca处理Rubisco活化酶(RCA)、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和转酮醇酶(TK)活性显著升高;Si + Ca处理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也明显升高,Si、Ca处理无显著变化。Si、Ca和Si + Ca处理的Rubisco大亚基(rbcL)和小亚基(rbcS)、RCA、FBP、SBP、FBA和TK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大于对照。Si、Ca和Si + Ca处理叶片的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变化,但光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明显高于对照。Si、Ca和Si + Ca均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75%、14.23%和21.28%,黄瓜果实的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亚硝酸盐和单宁含量明显降低。可见,Si、Ca和Si + Ca可提高黄瓜叶片的Calvin循环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增强光合碳同化能力,提高光化学效率,从而促进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3个处理相比,Si + Ca处理的光合能力最强,生长量最大,提质增产效果最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家族基因分析的甘蓝MLPK互作PUB蛋白的筛选
    • 高启国1,*,雷镇泽1,*,梁云飞1,*,姜宇鹏1,朱利泉2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14-72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63
    • 摘要 ( 359 ) HTML ( 610 ) PDF (1928KB) ( 610 )   
    • MLPK(M–位点受体激酶)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正向调控关键元件,其参与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同时自交不亲和下游信号元件也有待于进一步分离。为了探索分离MLPK互作蛋白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不含核定位信号的MLPK短截蛋白(MLPK-T),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检测到MLPK与臂重复蛋白1(ARC1)作用,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分别获得了96个甘蓝、101个白菜、70个琴叶拟南芥和62个拟南芥PUB蛋白,其中含有臂重复序列的PUB蛋白共为127个。通过系统进化分析,筛选到8个含臂重复序列的甘蓝BoPUB蛋白,其8个基因全部在柱头内表达,且成功利用酵母双杂交检测到MLPK与3个含臂重复序列的BoPUB蛋白Bol008579、Bol016165和Bol023511相互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甘蓝NLR家族全基因组鉴定、进化分析及在不同病害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邢苗苗,刘 星,孔枞枞,杨丽梅,庄 木,张扬勇,王 勇,方智远*,吕红豪*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23-73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804
    • 摘要 ( 265 ) HTML ( 1051 ) PDF (3315KB) ( 1051 )   
    • 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87个甘蓝NLR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了进化分析和表达分析。基因结构和motif 组成分析表明,87个基因可分为5个亚类:NB-LRR(34个)、CC-NB-LRR(6个)、TIR-NB-LRR(45个)、RPW8-NB-LRR(1个)和CC-TIR-NB-LRR(1个);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在9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地单一或成簇分布;进化分析表明,甘蓝35个NLR基因与白菜NLR基因存在同源关系,其余52个基因为甘蓝特有;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参与甘蓝枯萎病、黑腐病、根肿病、霜霉病、白粉病等抗性应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参与不同病害胁迫抗性应答反应的NLR基因差异较大,这可能与不同NLR基因对不同病原特异性识别有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重庆地区侵染抱子芥和茎瘤芥的病毒及其株系的分子鉴定
    • 田翠玲1,叶思涵1,李珊蓉2,陈 雪1,罗 可1,向顺雨1,王 丽1,谢中玉1,董 鹏2,青 玲1,孙现超1,*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38-74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755
    • 摘要 ( 196 ) HTML ( 532 ) PDF (1642KB) ( 532 )   
    • 为了明确当前重庆地区抱子芥和茎瘤芥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和株系,在重庆13个区县的18个乡镇采集疑似病毒感染的样品进行病毒RT-PCR检测和株系分析。结果表明:在57份抱子芥样品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的检出率分别为31.58%、85.86%、49.12%、59.65% 和77.19%,其中87.72%的样品受两种及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45.61%的样品受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在41份茎瘤芥样品中,CMV、TuMV、PVX 和 BrYV的检出率分别为36.59%、73.17%、75.61% 和70.73%,其中80.49%的样品受两种及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51.22%的样品受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对各检出病毒分离物CP基因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抱子芥和茎瘤芥中TuMV分离物归属于TuMV的World-B组;CMV分离物归属于CMV亚组Ⅰ;PVX分离物归属于PVX的X3株系;BrYV和TMV与已报道的病毒株系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存在一定的地域相关性,BrYV为重庆地区首次报道。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赤霉素对露地栽培月季‘卡罗拉’生长发育的影响
    • 李茂福1,杨 媛1,2,王 华1,刘佳棽1,金万梅1,*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49-76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62
    • 摘要 ( 670 ) HTML ( 643 ) PDF (1737KB) ( 643 )   
    • 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GA3(以喷水为对照),记录初花和谢花日期,于盛花期时调查花枝长、花柄长、株高及叶片长宽比等生长指标,研究赤霉素处理对露地栽培切花月季‘卡罗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其株高、花枝长、花柄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00 mg · L-1 GA3处理,平均花枝最长,叶片长宽比值最大;300和400 mg · L-1 GA3处理,平均花柄最长;500 mg · L-1 GA3处理,平均株高最高。对300 mg · L-1 GA3处理的植株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及RT-PCR分析结果发现,RhGA2ox、RhGA20ox、RhGA3ox及RhGID1基因表达上调,表明促进了体内GA3的积累,诱导了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植物细胞伸长、细胞体积增大,因而促进植株增高、叶片变长;开花相关基因RhAP1、RhKSN和RhSOC1的表达先上升后下降;RhAP1、RhFT和RhSOC1的表达,尤其是开花素基因RhFT在21 d时的高水平表达可能造成比对照提早开花;而RhKSN基因高水平表达抑制了开花基因表达导致开花期延长。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纬度和海拔对主要苹果品种花芽分化期的影响
    • 辛明志1,陶 炼2,樊 胜1,艾炳伟3,闫 淼1,王 珏1,韩明玉1,张 东1,*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61-77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68
    • 摘要 ( 389 ) HTML ( 605 ) PDF (1643KB) ( 605 )   
    • 花芽分化调控是苹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准确把握花芽分化时期是精准调控的前提和基础,为探究纬度和海拔对苹果花芽分化期的影响,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甘肃省静宁县和四川省茂县3个苹果产区,用摘叶和摘果的方法研究了茂县(海拔1 425、1 680和2 050 m)、静宁(海拔1 601 m)‘长富2号’苹果,杨凌地区(海拔525 m)‘长富2号’、‘烟富6号’、‘嘎拉’和‘秦冠’苹果的花芽分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花芽生理分化的时间为‘长富2号’56 d,‘烟富6号’49 d,‘嘎拉’56 d,‘秦冠’42 d。在茂县不同海拔试验点,‘长富2号’花芽生理分化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为低海拔 > 高海拔(海拔1 425 m试验点为75 d,1 680 m为70 d,2 050 m为65 d)。‘长富2号’在不同地区,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的长短为低纬度 > 高纬度[茂县(31o33′N)为70 d,杨凌(34o18′N)为56 d,静宁(35o41′N)为49 d]。枝条停长时间与花芽分化密切相关,枝条停长越晚越不易形成花芽。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枝条停长晚,但是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相对短。‘嘎拉’和‘长富2号’花芽分化从6月初开始至10月底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有明显的特征,各个时期相互交叉重叠;‘长富2号’各分化时期比‘嘎拉’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并且持续时间长,相对分散,认为这可能与富士苹果成花难有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低温下乙烯对采后菜薹木质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宋康华,贾志伟,常金梅,孙曼丽,张鲁斌*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75-78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61
    • 摘要 ( 269 ) HTML ( 523 ) PDF (775KB) ( 523 )   
    • 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乙烯对采后菜薹木质化的影响,以‘四九菜薹’为试材,分别用不同浓度(100、200 和500 μL · L-1)乙烯利处理,置于1 ℃低温下贮藏,并于0、24、48、72 和96 h取样,进行木质素含量、相关酶活性测定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提高了菜薹茎部的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途径中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氢酶(POD)的活性;200 μL · L-1乙烯处理提高了2个乙烯响应因子(ERF)BcERF2、BcERF1B以及2个POD基因BcPOD67、BcPOD69的表达。乙烯利处理促进了采后菜薹木质化的进程,推测乙烯可能通过乙烯响应因子BcERF2和BcERF1B调控BcPOD69、BcPOD67等参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山东南瓜和丝瓜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王 健1,冀树娴1,王 莹2,耿 超1,李向东1,田延平1,*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84-79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707
    • 摘要 ( 172 ) HTML ( 579 ) PDF (1228KB) ( 579 )   
    • 在山东泰安采集到两个表现黄花叶症状的丝瓜和南瓜样品中检测到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通过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两个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CN:Cm:17(丝瓜分离物)和CN:Lc:17(南瓜分离物)。结果表明,CN:Cm:17和CN:Lc:17 基因组除Poly(A)尾巴外,分别含有9 593和9 591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通过多聚蛋白策略编码一个含3 08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CN:Cm:17和CN:Lc:17在氨基酸水平上一致率为96.7%;CN:Cm:17与韩国分离物KR:RDA:07的氨基酸一致率最高(97.8%);CN:Lc:17与CN:CJLX30535:14和CN:spider131932:13的一致率最高(98.4%)。重组分析发现,CN:Lc:17具有显著重组事件,为KR:KR-PA:05和CN:Cm:17的重组体。基于多聚蛋白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聚类结果显示分组与分离物的地理起源存在密切相关性,所有中国分离物分别聚集在A-Ⅴ和A-Ⅵ亚组。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三色堇转录组SSR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 杜晓华*,杨雅萍,朱小佩,牛杨莉,刘会超
    • 园艺学报. 2019, 46(4): 797-80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11
    • 摘要 ( 198 ) HTML ( 590 ) PDF (808KB) ( 590 )   
    • 为解决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缺乏共显性DNA标记的问题,利用MISA软件对其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67 576条unigene进行筛选,共检测出23 791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4.20%,平均分布距离为6.75 kb。SSR位点中主导类型为三核苷酸重复,占总SSR的28.31%;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占总SSR的12.86%。AG/CT与GAA/TTC分别是二核苷酸与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重复类型的4.01%和1.85%。利用Primer 3共设计出6 863对SSR引物。随机选择3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18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可重复条带,并在42份三色堇资源中表现多态性。基于扩增的多态性SSR信息,42份三色堇种质资源的聚类结果与其遗传背景基本一致。本研究中获得的18对SSR引物可为三色堇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等提供有力工具。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苦瓜新品种‘丰绿3号’
    • 张长远*,罗剑宁,何晓莉,龚 浩,吴海滨,黄河勋
    • 园艺学报. 2019, 46(4): 809-81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28
    • 摘要 ( 204 ) HTML ( 400 ) PDF (1419KB) ( 400 )   
    • ‘丰绿3号’苦瓜是以强雌系B201-b1作母本,优质自交系E12206-e6作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果实长圆锥形,深绿色,条瘤明显,长25 cm左右,横径约6.2 cm,肉厚1.0 cm,单瓜质量约440 g,商品性好。从播种至始收春季76 d,秋季54 d。单株坐果力强,丰产性好,平均产量为36.61 t · hm-2。耐热、耐涝性强,植株不易早衰。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和海南冬季种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