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 葡萄叶片衰老过程中不同光质对其光合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王海波,王 帅,王孝娣,史祥宾,王志强,刘凤之*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05-21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05
    • 摘要 ( 387 ) HTML ( 948 ) PDF (2753KB) ( 948 )   
    • 以栽植于日光温室中适宜延迟栽培的‘贝达’砧‘意大利’葡萄为试材,自2013年8月1日始至落叶(2014年1月31日)止每天分别进行红光和蓝光不同光质延长光照至24:00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葡萄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外观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v/Fm、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叶片抗衰老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红光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v/F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有序,明显减缓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解体,显著延缓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前期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v/F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破坏了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但在叶片衰老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v/F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高于对照,并且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比对照排列整齐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补充红光和对照。综上,补充红光处理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的生理功能期。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甜橙CsKT1的钾转运功能鉴定及其互作蛋白分析
    • 吴娟娟1,苑 平1,李卫东1,李先信1,2,孔佑涵1,*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15-22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25
    • 摘要 ( 233 ) HTML ( 696 ) PDF (2383KB) ( 696 )   
    • 植物K+的跨膜运输过程是由细胞膜上的钾转运蛋白介导的。分析甜橙基因组序列信息发现,甜橙CsKT1与拟南芥Shaker家族成员中的AKT1同源性最高,具有典型的Shaker钾通道特征。互补钾吸收缺陷酵母的试验结果显示,表达CsKT1的钾吸收缺陷酵母能在K+浓度为10、1和0.1 mmol · L-1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以‘冰糖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Bingtangcheng’)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方法检测到CsKT1在植株根部的表达量比冠部高,并且低钾(0.1 mmol · L-1 K+)胁迫处理24 h时植株中CsKT1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CsKT1能定位到细胞质膜上。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CsKT1蛋白C端能与拟南芥CIPK23互作,还能与甜橙CsCIPK7蛋白(与拟南芥CIPK23同源性最高)互作,同时甜橙CsCIPK7蛋白能与拟南芥CBL1蛋白互作;进一步的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柑橘CBL家族有8个成员,其中CsCBL1与拟南芥CBL1、CBL9的同源性最高。这些结果说明,CsKT1是柑橘中的类AKT1钾转运蛋白。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土霉素处理对Valencia夏橙中淀粉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姚廷山1,2,周 彦1,Diann Achor3,周常勇1,2,*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27-23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48
    • 摘要 ( 261 ) HTML ( 657 ) PDF (3412KB) ( 657 )   
    • 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会造成柑橘韧皮部坏死堵塞,导致光合同化物运输不畅,淀粉大量积累。在感染HLB的4年生Valencia夏橙病株上分别注入0.1和0.2 g · 株-1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90 d后运用qPCR检测,病株中HLB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含量均明显降低,且0.2和0.1 g · 株-1 OTC处理的效果相当。I2/KI显色及LM 观测表明,0.2 g · 株-1 OTC处理后植株的淀粉含量从注射前的18.58 μg · mm-2减少至90 d 的5.24 μg · mm-2,而0.1 g · 株-1的处理90 d 仅降至11.88 μg · mm-2。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后90 d内,试验用浓度0.2 g · 株-1 OTC在植株体内可降解至200 μg · kg-1以下。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注射0.2 g · 株-1 OTC后30 和90 d,淀粉合成及分解相关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其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AGPase表达量下降最显著,这与OTC注射后30 和90 d叶片内淀粉含量下降结果一致。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福建地方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 曾少敏,陈小明,黄新忠*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37-251.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73
    • 摘要 ( 241 ) HTML ( 689 ) PDF (843KB) ( 689 )   
    • 对保存的50份福建省地方梨资源的26个果实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果实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应用Q型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种质和性状进行分类,并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所收集种质的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丰富,以果点明显、果锈多、果面粗糙、果肉脆、风味酸甜、无涩味、果心小和成熟期为9月的种质居多,分别占92%、52%、54%、50%、50%、70%、54%和80%。(2)数量性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67.60%)最大,其次为可滴定酸含量(48.26%)、糖酸比(42.22%)和固酸比(41.14%)。(3)描述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0.324 ~ 1.660,其中颜色和形状较高,多样性最丰富,而数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达1.698 ~ 2.074,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4)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4.71时将供试种质分为5个组,组内具有一定的特征,组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发现按地域聚类的趋势;R型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1.236处将果实性状聚为5组,多数性状间表现两两相关,部分性状间逻辑相关性明显。(5)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反映86.545%的贡献率,各性状贡献率较为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第1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而第2、4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第3主成分负向增长有利于增大果实大小。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笃斯越橘响应低温和短光周期的蛋白质组分析
    • 乌凤章*,王贺新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65-27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18
    • 摘要 ( 204 ) HTML ( 564 ) PDF (1369KB) ( 564 )   
    • 以3 年生笃斯越橘苗为材料,将苗木分别置于对照(23 ℃,日照长度14 h),低温短日照(4 ℃,日照长度10 h)和低温长日照(4 ℃,日照长度14 h)的人工气候室中。处理21 d后,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枝条蛋白质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质谱鉴定出5 972个蛋白质,600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低温短日照与对照比对组中,丰度显著上调蛋白有140个,丰度显著下调蛋白有114个;在低温长日照与对照比对组中,丰度显著上调蛋白有255个,丰度显著下调蛋白有122个;在低温短日照与低温长日照比对组中,丰度显著上调蛋白有39个,丰度显著下调蛋白有187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1)RNA代谢,(2)蛋白质翻译后修饰,(3)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4)能量代谢和转换,(5)脂质代谢,(6)次生代谢产物合成,(7)抗氧化与胁迫防御,(8)光合作用,(9)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结果表明与抗冻性有关的蛋白差异表达主要受低温诱导,少数蛋白表达受低温和光周期共同影响,低温短光周期更有利于抗冻性形成。低温锻炼可显著提高RNA代谢、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抗氧化和防御反应、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以及脂质代谢过程中许多蛋白质的丰度,提示这些代谢途径和相关蛋白可能在笃斯越橘抗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光质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机理
    • 董 飞1,王传增2,孙秀东1,张 庆3,董玉惠1,王立霞1,刘世琦1,*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80-29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02
    • 摘要 ( 271 ) HTML ( 714 ) PDF (868KB) ( 714 )   
    •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 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茄子紫外光受体蛋白基因SmUVR8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张君豪,何永军,周 露,刘 杨,陈火英*
    • 园艺学报. 2019, 46(2): 295-30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776
    • 摘要 ( 213 ) HTML ( 494 ) PDF (2735KB) ( 494 )   
    • 以光敏感型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蓝山禾线茄’子叶为材料,克隆了紫外光受体蛋白基因UVR8同源基因SmUVR8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通过转化拟南芥突变体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功能。序列分析表明,SmUVR8的CDS全长1 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属于较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蛋白序列比对发现,SmUVR8与其他茄科植物的UVR8高度同源。通过拟南芥uvr8突变体转化试验发现,转基因植株(SmUVR8/uvr8)恢复了野生型的表型,说明SmUVR8与拟南芥的UVR8功能具有相似性。通过实时定量PCR发现,UV-B照射影响SmUVR8以及下游SmHY5和SmCHS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SmUVR8与SmCOP1的互作依赖于UV-B。推测UV-B在茄子中是通过紫外光受体SmUVR8与SmCOP1的互作,促进SmHY5和SmCHS的表达。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大白菜抗TuMV显性位点F2的QTL-seq分析
    • 李国亮,张淑江,钱 伟,李 菲,章时蕃,张 慧,方智远,孙日飞*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07-31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17
    • 摘要 ( 245 ) HTML ( 573 ) PDF (820KB) ( 573 )   
    • 为了挖掘大白菜抗TuMV基因的多样性,制定抗TuMV的遗传改良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对抗TuMV的显性位点进行QTL分析。以大白菜对TuMV高抗的‘89B’和高感的‘强势’为亲本,构建F2群体。采用人工磨擦接种TuMV法对F2群体进行单株接种鉴定,经卡平方测验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不符合3︰1(χ2 = 4.8 > χ0.052 = 3.84),非单基因遗传,为数量位点控制。选取表型高抗和高感的F2单株各40株进行混池,对2个极端池以及2个亲本进行重测序分析。通过计算抗、感池与亲本间的△(SNP-index),获得两个抗TuMV位点区域,物理位置为A07染色体的13.9 ~ 14.4 Mb和A08染色体的16.4 ~ 17.4 Mb。上述两个区域共筛选出具有多态性位点的基因68个,其中6个基因与植物抗性有关,其编号分别为Bra028499、Bra028500、Bra016311、Bra016312、Bra016313和Bra016314,其中Bra028499和Bra028500编码抗病蛋白,Bra016311、Bra016312、Bra016313和Bra016314编码抗TMV蛋白。Bra028499、Bra028500、Bra016311和Bra016314含有TIR-NBS-LRR特殊结构域。在已定位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中,大约80%属于NBS基因家族,因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大白菜抗TuMV有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一个矮牵牛花器官发育突变体aps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 周 琴1,鲁 瑞1,张书婷1,包满珠1,刘国锋1,2,*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17-32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41
    • 摘要 ( 285 ) HTML ( 690 ) PDF (3133KB) ( 690 )   
    • 在利用矮牵牛W138株系构建突变体库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花器官发育突变体,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花萼和花瓣发育异常,命名为aps(abnormal petals and sepals)。与正常W138植株相比,aps突变体最明显的表型是花冠开裂,通常为3裂,同时5个花萼中有2个出现部分瓣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瓣化花萼的表皮细胞表现为正常花瓣的细胞形态。通过突变体自交、与正常姊妹株和矮牵牛W115株系杂交以及F1自交和回交等遗传分析发现,aps突变性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qPCR分析结果表明,在突变体花萼中,3个B类基因(FBP1、PMADS1和PMADS2)和部分E类基因(FBP2、FBP4和FBP5)出现异位表达或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所有A类基因(FBP26、FBP29、PFG、AP2A、AP2B和AP2C)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E类基因FBP9和FBP23的表达量也下调;突变体花瓣中,A类基因除FBP29不表达外,其他所有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B类基因FBP1和PMADS2,E类基因FBP2、FBP5、FBP23和PMADS12的表达量上调;C类和D类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花萼和花瓣中没有明显变化,但在雄蕊和花柱中C类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D类基因FBP7在子房中显著下调。aps突变体为研究矮牵牛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制及相关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柑橘胼胝质合成酶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
    • 彭 蕴,范海芳,雷天刚,何永睿,陈善春*,姚利晓*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30-33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79
    • 摘要 ( 320 ) HTML ( 941 ) PDF (1025KB) ( 941 )   
    • 胼胝质由胼胝质合成酶合成,胼胝质沉积是植物对入侵病原的防御反应。为了探索胼胝质合成酶(Callose synthase,CalS)基因在柑橘中对黄龙病的应答情况,从甜橙基因组中筛选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柑橘胼胝质合成酶(CsCalS)家族的12个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中的胼胝质合成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sCalS5和CsCalS12在柑橘健康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胼胝质合成酶基因。比较黄龙病感病材料和健康对照材料,发现CsCalS5、CsCalS7和CsCalS8在感病的‘砂糖橘’和‘强德勒’柚中均上调表达,可能参与柑橘对黄龙病病原的应答反应。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CRISPR/Cas9介导柑橘CsLOB1基因启动子的多位点编辑
    • 邹修平1,范 迪2,彭爱红1,何永睿1,许兰珍1,雷天刚1,姚利晓1,李 强1,罗克明2,*,陈善春1,*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37-34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83
    • 摘要 ( 268 ) HTML ( 743 ) PDF (1384KB) ( 743 )   
    • 为了获得CsLOB1启动子较大片段删除的突变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CsLOB1启动子进行多位点编辑。通过在CsLOB1启动子的EBEPthA4区域及其上、下游设计不同的靶标位点,构建了2个植物表达载体pCas9CsLOB1:2sites和pCas9CsLOB1:3sites,分别对CsLOB1启动子同时进行2个位点和3个位点的编辑。测序结果表明pCas9CsLOB1:2sites和pCas9CsLOB1:3sites的基因编辑效率分别为64.7%和80.0%,突变体植株在2个sgRNA之间发生了DNA片段的删除。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的sgRNA具有不同的突变效率,其差异是由于不同的sgRNA对CsLOB1-识别和结合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本结果表明对CsLOB1启动子进行多位点编辑可以获得删除较大DNA片段的突变体。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结球甘蓝自交系YL-1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崔慧琳1,2,李志远2,方智远2,杨丽梅2,庄 木2,吕红豪2,刘玉梅2,宋江华1,*,张扬勇2,*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45-355.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30
    • 摘要 ( 268 ) HTML ( 577 ) PDF (1330KB) ( 577 )   
    • 为了筛选结球甘蓝高效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以高代自交系YL-1、21-3、12J35、650为试材,比较不同材料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差异。在4份供试材料中,YL-1为最优转化受体,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YL-1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遗传转化。进一步对YL-1遗传转化过程中光照强度、Basta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发现光照强度为4 000 lx时更有利于不定芽诱导;除草剂最适筛选浓度为8 mg · L-1;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 = 0.3侵染8 min,YL-1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基于建立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47株抗除草剂植株,PCR检测显示其中12株为阳性,初步表明bar基因已转化到甘蓝中,转化率达到2.18%。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2株PCR阳性材料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均检测到bar基因高效表达。甘蓝高代自交系YL-1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结球甘蓝基因功能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基础。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双孢蘑菇担子与担孢子形态发育显微观测
    • 赵建霞1,2,冯伟林2,金群力2,沈颖越2,宋婷婷2,蔡为明2,*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56-36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605
    • 摘要 ( 190 ) HTML ( 735 ) PDF (3323KB) ( 735 )   
    • 利用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担子(basidia)、担孢子(basidiospore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微观形态特征。担子呈近圆柱体紧密簇状生长,不同发育时期菌褶中不同类型担子的比例并非持续不变,且发育早期(孢子梗形成前)的担子顶部有膜状物(即担子顶膜,Apical Membrance of Basidia,AMB)。担子发育过程中两个细胞核在担子中部融合,融合的单细胞核向担子顶部迁移并发生减数分裂,最终在担子顶部形成4个单倍体核,第二次分裂有时存在不同步性,使担子头部出现3核现象,减数分裂后的4个单倍体核最终平均地移入担孢子中。担孢子壁为两层,担孢子内呈现大小不均的脂滴状物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牡丹休眠相关基因PsGRASs筛选、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 吴 红,刘春英,付祥梅,盖树鹏,张玉喜*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65-37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207
    • 摘要 ( 214 ) HTML ( 620 ) PDF (1374KB) ( 620 )   
    • 通过筛选、克隆牡丹PsGRASs基因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初步解析其是否参与牡丹休眠解除,以期为牡丹反季节催花提供候选基因。利用HMM(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基于GRAS基因家族的种子(Pfam号为PF03514)序列,利用BioEdit软件对牡丹花芽休眠的454测序转录组数据进行本地检索,筛选到2个具有GRAS结构域的序列。通过RACE扩增得到了其全长cDNA,其中PsGRAS1序列为2 308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 848 bp,编码615个氨基酸;PsGRAS2为2 034 bp,ORF为1 560 bp,编码518个氨基酸,两个编码PsGRASs 蛋白的同源性为19.87%。进化树结果表明,PsGRAS1蛋白与拟南芥GRAS家族中的DELLA亚家族的GAI和RGLs聚到一个大的分支,PsGRAS2蛋白与拟南芥HAMs(AtSCL6/15/22/26/27)并为一支,说明PsGRAS1和PsGRAS2来自GRAS家族的两个不同分支。组织表达结果显示PsGRAS1和PsGRAS2在牡丹初花期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PsGRAS1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在雄蕊中最低;而PsGRAS2在苞片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花瓣中最低。在牡丹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PsGRAS1呈下调趋势,低温28 d表达水平最低,而PsGRAS2呈先上调后下调趋势,低温14 d表达水平最高。在外源GA3处理7 d的牡丹花芽中,PsGRAS1的表达显著下降,而PsGRAS2显著提高。这表明PsGRAS1和PsGRAS2都参与了休眠过程,但功能不同。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
    • 姚晨阳1,2,葛 红2,吴 华3,贾瑞冬2,赵 鑫2,吕英民1,*,杨树华2,*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75-38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96
    • 摘要 ( 319 ) HTML ( 722 ) PDF (772KB) ( 722 )   
    • 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玫瑰品种盛开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玫瑰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差异。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酚类、酮类、烷烃、酸类和醚类共9大类。其中,苯乙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其乙酸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是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玫瑰品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丰花玫瑰花瓣中香茅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单瓣白玫瑰和重瓣红玫瑰中橙花醇、香叶醇、橙花醛、香叶醛,以及β–蒎烯和顺式β–罗勒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5种玫瑰聚为两组,一组为紫枝玫瑰和日本四季玫瑰,另一组为重瓣红玫瑰、单瓣白玫瑰和丰花玫瑰。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茶树CsAIL的克隆及在不同休眠阶段的表达分析
    • 张伟富1,刘 莹1,3,孙冷雪1,王 璐1,曾建明1,杨亚军1,王新超1,韦朝领2,*,郝心愿1,*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85-39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19
    • 摘要 ( 200 ) HTML ( 610 ) PDF (1222KB) ( 610 )   
    • 从茶树不同休眠状态腋芽转录组中筛选出一条差异表达基因,经全长克隆和同源性分析证实该基因为与多年生植物休眠的形成和解除密切相关的AINTEGUMEN-LIKE (AIL)的同源基因,命名为CsAIL。生物信息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1个1 87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9.2 kD,理论等电点为6.6,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该蛋白有两个保守的AP2结构域,是植物中特有的广泛参与生长发育调节的AP2亚家族成员。亚细胞定位预测CsAIL蛋白不存在于叶绿体或者线粒体中,可能定位于其他细胞器;经同源性分析,在‘云抗十号’和‘舒茶早’全基因水平上分别鉴定了11个和12个AIL同源基因。系统进化树及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CsAIL与‘云抗十号’CSA001743.1和‘舒茶早’TEA027750.1的进化关系最近,与已知的拟南芥AIL蛋白处于不同分支,但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和已知的重要氨基酸位点。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可能受生理节律、光及多种激素等信号共同调控。CsAIL在茶树顶芽、腋芽和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叶片中较低,花中几乎不表达。在茶树冬季类休眠和生理休眠阶段,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叶和越冬芽中均逐渐下调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生态休眠及萌动阶段显著上调。分析其可能的下游调控基因CsCYCD3.2和CsCYCD6.1的表达,二者与CsAIL的表达模式高度一致,与越冬芽的休眠状态存在高度关联。本研究表明,CsAIL可能是参与茶树休眠调控的关键基因,与CsCYCDs共同在茶树年休眠—生长循环中发挥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黄瓜新品种‘粤丰’
    • 梁肇均,林毓娥*,王 瑞,黄河勋,吴廷全,江 彪,刘文睿,彭庆务
    • 园艺学报. 2019, 46(2): 397-39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03
    • 摘要 ( 266 ) HTML ( 377 ) PDF (3603KB) ( 377 )   
    • ‘粤丰’是由早熟抗病的‘豫优4号’为母本,与‘渝亮3号’杂交育成的华北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雌花节率高,回头瓜多。瓜条顺直、美观,长棒形,瓜长38.0 cm,横径3.8 cm,肉厚1.2 cm,单瓜质量约390 g,皮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白,瘤小而密,肉质脆,味微甜,商品性好,耐热,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