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 苹果乙烯响应因子基因MdERF11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分析
    • 王佳慧,于建强,张全艳,韩朋良,由春香,胡大刚*,郝玉金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1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171
    • 摘要 ( 407 ) HTML ( 623 ) PDF (1592KB) ( 623 )   
    • 以‘嘎拉’苹果(Malus × domestica Borkh.)为试材,克隆了乙烯响应因子基因MdERF11(序列号 MDP0000756341)。测序发现,该基因包含全长为48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6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一乙烯响应因子与拟南芥AtERF11蛋白同源序列相似性最高。利用PlantCare数据库进行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MdERF11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脱落酸(ABA)、乙烯及干旱信号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dERF11在苹果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柄和果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并且MdERF11的表达明显受到ABA的诱导。在外源ABA的处理下,MdERF11过量表达的苹果愈伤组织的生长势明显比野生型强,表明MdERF11降低了苹果愈伤组织对ABA的敏感性。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小冠开心形和细型主干形‘玉露香’梨光能截获与光合作用差异
    • 蔚 露1,牛自勉1,*,林 琭1,**,姜闯道2,**,王红宁3,谢 鹏1,李志强1,郭晋鸣4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1-2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146
    • 摘要 ( 388 ) HTML ( 457 ) PDF (881KB) ( 457 )   
    • 小冠开心形和细型主干形是黄土高原梨树生产中的主要树形模式。为阐述这两种树形对冠层光能截获和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以山西芮城县4年生的‘玉露香’梨为试材,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测定了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光合的光响应特性、荧光淬灭动力学特性以及光午休期间叶片的热耗散特性和光呼吸。结果表明:小冠开心形冠层不同方位和不同时刻截获的PAR均高于细型主干形,平均提高47.6%;与细型主干形相比,小冠开心形叶片光响应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p与光饱和点LSP显著升高;光合碳同化过程的3个限制因子中,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tpu对冠层光环境变化最敏感。正午强光胁迫下,小冠开心形叶片光呼吸速率Pr与总光合速率Pg的比例(Pr/Pg)比细型主干形叶片提高58.5%,NPQ中可恢复组分r(qE)提高了8.9%,而不可恢复组分r(qI)降低了75.0%。两种树形相比,小冠开心形梨树冠层可截获更多的光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更强,强光胁迫时能够通过更高效的热耗散和光呼吸进行自我保护,可作为黄土高原产区梨树适宜树形。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柑橘属SAU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 王福生1,2,余 洪1,胡 洲1,管德龙3,张 盼1,朱世平1,2,赵晓春1,2,*
    • 园艺学报. 2020, 47(1): 23-4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581
    • 摘要 ( 321 ) HTML ( 758 ) PDF (2407KB) ( 758 )   
    • 分析SAUR(Small auxin up-regulated RNA)基因家族在不同柑橘基因组中的数量、连锁群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基因表达模式等,从香橼、柚、莽山野橘和克里曼丁橘等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69、62、58和70个SAUR基因。SAUR在基因组上分布不均,呈现明显的串联重复现象,基因家族成员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串联重复和染色体大片段复制引起。大多数柑橘SAUR基因不含内含子,含有SAUR特有的4个保守motif。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来源于拟南芥、水稻、番茄、马铃薯和柑橘的629个SAUR基因分为9组,每一组都含有5个物种的家族成员,并且同一个物种的SAUR基因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顺式元件分析表明,CclSAUR基因家族成员的上游序列含有光响应、转录因子结合、激素响应、伤害响应、低温响应、玉米素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元件。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CclSAUR都能响应外源IAA和低温处理。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外源硅对PEG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金 宁,吕 剑*,郁继华*,颉建明,金 莉,张国斌,冯 致
    • 园艺学报. 2020, 47(1): 41-5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330
    • 摘要 ( 256 ) HTML ( 453 ) PDF (894KB) ( 453 )   
    • 为探明硅缓解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抑制黄瓜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以‘新春4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为试材,PEG模拟干旱胁迫,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硅处理(0.5 mmol ? L-1 Si)、PEG处理(10% PEG)、PEG与硅共处理(PEG + Si)对黄瓜种子萌发、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PEG处理显著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其发芽势、发芽率、芽苗全长及鲜质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PEG + Si处理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发芽势、芽苗全长及鲜质量显著大于PEG处理,MDA及Pro的含量显著低于PEG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正常条件下,Si处理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苗全长、鲜质量、MDA含量、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在种子萌发0 ~ 48 h,10% PEG处理的淀粉含量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低,同时降低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萌发36 h时,黄瓜种子α–淀粉酶(AMY)和β–淀粉酶(BMY)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EG + Si处理显著降低了淀粉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显著上调了AMY和BMY基因表达水平;Si处理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且无显著差异,显著上调了BMY的基因表达,对AMY无显著影响。可见,在干旱胁迫下,Si通过提高黄瓜种子抗氧化酶活性、淀粉水解酶活性、减少MDA积累量和上调AMY、BMY基因表达水平,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速率,促进种子萌发。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黄瓜CsSUN和CsLNG1调控果实大小的机理分析
    • 徐 婧,潘玉朋,程智慧*
    • 园艺学报. 2020, 47(1): 53-6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363
    • 摘要 ( 341 ) HTML ( 436 ) PDF (1662KB) ( 436 )   
    • 对黄瓜Q30(CsSUN/CsLNG1)及以其为遗传背景的3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即Q30(CsSUN/CsLNG1)、QK1.2-S(Cssun/CsLNG1)、QK2.1-S(CsSUN/Cslng1)、QK1.2+2.1-S(Cssun/Cslng1)进行组织形态、内源激素和转录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与QK1.2-S和QK2.1-S相比,Q30果实最为细长,茎粗最小,植株最高。在果实各发育期,Q30的细胞最小,而细胞密度最大。Q30在开花前6 d的BR/ABA及GA3/ABA显著低于3个近等基因系,随着果实发育差异逐渐缩小。各材料ZT/ABA和IAA/ABA在果实发育各时期基本无显著差异。开花前6 d和开花当天Q30的CsSUN表达量均显著高于QK1.2-S和QK1.2+2.1-S,CsLNG1表达量显著高于QK1.2-S,整体来看也高于QK1.2+2.1-S;与细胞膨胀相关的基因Csa1G422480(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基因)、Csa6G014540(扩张蛋白基因)、BR生物合成基因Csa1G524640和GA3调节基因Csa3G872170的定量分析结果却相反,在子房期Q30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3个近等基因系。随着果实发育,Q30的CsSUN表达水平与QK1.2-S和QK1.2+2.1-S差异逐渐缩小,CsLNG1与QK2.1-S和QK1.2+2.1-S差异也逐渐缩小,而Csa1G422480、Csa6G014540、Csa1G524640、Csa3G872170表达水平反而逐渐上升,后期甚至显著高于3个近等基因系。综上所述,CsSUN和CsLNG1控制Q30黄瓜细长果实是由于子房期抑制了细胞增大,导致细胞体积小,细胞密度增大;进入果实迅速增长期后该基因对细胞大小的抑制作用减弱,在原有数量基础上细胞逐渐变大,果实持续增长。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二倍体马铃薯StBRC1a功能缺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功能分析
    • 冯爽爽1,2,罗嘉翼1,2,朱曦鉴2,4,蒋继滨2,4,黄三文1,3,*,张金喆2,*
    • 园艺学报. 2020, 47(1): 63-7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75
    • 摘要 ( 248 ) HTML ( 480 ) PDF (1657KB) ( 480 )   
    • 为研究二倍体马铃薯TCP转录因子基因StBRC1a的功能,在二倍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group phureja S15-65中对StBRC1a进行了克隆,发现StBRC1a有两个不同长度的转录本,分别命名为StBRC1aL与StBRC1aS。序列分析后发现,二者均具有TCP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由59个氨基酸组成的非典型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域及1个R结构域。通过构建系统演化树发现,StBRC1aL和StBRC1aS与番茄的SlBRC1a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CYC/TB1类TCP转录因子。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的结果表明StBRC1aL与StBRC1aS在腋芽中特异性的高表达。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StBRC1a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体后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植株表现为分枝显著增多的表型,说明StBRC1a对于二倍体马铃薯的分枝具有抑制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蜡梅花离体摊放过程中香气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分析
    • 陆安霞1,周心如1,叶玉龙1,2,李小恋1,谢关华1,汪 蓓1,童华荣1,*
    • 园艺学报. 2020, 47(1): 73-8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33
    • 摘要 ( 277 ) HTML ( 475 ) PDF (1162KB) ( 475 )   
    • 蜡梅花是重要的天然花香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采摘后蜡梅花摊放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离体蜡梅花在摊放过程中开放状态变化不明显,花枝经清水培养,花苞到全开状态历经32 h左右。全开状态蜡梅花的挥发性物质种类随摊放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摊放12 h最多,此时出现了酮类、醛类和酚类;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在摊放20 h后降低。主要挥发性物质乙酸苄酯在摊放12 h达峰值,较0 h增加35.04%;4–乙基苄醇和α–罗勒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α–罗勒烯在摊放4 h后急剧增加,20 h达最大值;芳樟醇、别罗勒烯和2,6–二甲基–2,4,6–辛三烯在摊放24 h内呈降低趋势,分别较0 h下降了18.32%、78.92%和41.19%。结合感官审评与GC–MS分析结果可知,全开状态的蜡梅花采摘后离体摊放20 h内能较好地保持花香的鲜灵度和浓郁度,且在12 ~ 20 h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丰富,具花果香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蜡梅花作为天然花香原料的更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蝴蝶兰AP2/ERF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在低温下表达特性分析
    • 崔 波1,*,郝平安2,梁 芳1,张 燕1,王喜蒙1,4,李俊霖1,3,蒋素华1,许申平1
    • 园艺学报. 2020, 47(1): 85-9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091
    • 摘要 ( 318 ) HTML ( 458 ) PDF (1184KB) ( 458 )   
    • 用RT-PCR方法从‘大辣椒’蝴蝶兰叶片中克隆得到4个AP2/ERF家族基因,命名为PhAP2/ERF1 ~ PhAP2/ERF4。蛋白结构域和序列比对发现PhAP2/ERF1 ~ PhAP2/ERF4均含有1个AP2结构域, PhAP2/ERF2还含有1个B3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4个蛋白与兰科AP2/ERF家族成员亲缘关系最近,PhAP2/ERF1属于AP2/ERF家族DREB亚家族中的A1类,PhAP2/ERF2属于RAV亚家族,PhAP2/ERF3属于ERF亚家族的B4类,PhAP2/ERF4属于DREB亚家族中的A2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低温驯化和低温胁迫条件下PhAP2/ERF1 ~ PhAP2/ERF4在‘大辣椒’和‘富乐夕阳’蝴蝶兰叶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大辣椒’叶片中的表达趋势一致,表达量在低温胁迫早期达到最高,在胁迫中晚期有所下降;而4个基因在‘富乐夕阳’叶片中的表达趋势有较大差异,PhAP2/ERF1和PhAP2/ERF2的表达在低温处理整个过程中没有被诱导或仅有较小幅度增加,PhAP2/ERF3对低温的响应时间显著晚于‘大辣椒’,PhAP2/ERF4的表达趋势与‘大辣椒’差异较小。蝴蝶兰AP2/ERF在抗冷品种‘大辣椒’和不抗冷品种‘富乐夕阳’叶片中的表达差异暗示AP2/ERF基因家族在蝴蝶兰低温胁迫响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中国樱桃InDel标记开发及其在蔷薇科果树中通用性评价
    • 王 珏1,*,王 燕1,2,*,张 静2,陈 涛1,3,王 磊2,陈 清1,汤浩茹1,2,王小蓉1,2,**
    • 园艺学报. 2020, 47(1): 98-11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062
    • 摘要 ( 258 ) HTML ( 420 ) PDF (1313KB) ( 420 )   
    • 对栽培和野生中国樱桃进行De novo基因组测序和比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筛选出50 617InDel位点,并挑选均匀分布的200个标记进行验证,其中,27个标记在中国樱桃种内表现出多态性。利用多态性标记,对不同来源的192份中国樱桃(168份栽培和24份野生)种质进行基因型分型,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标记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Hs)为0.010 ~ 0.500,平均0.23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10 ~ 0.375,平均0.198,表明中国樱桃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根据聚类结果和地理分布将192份中国樱桃种质大致划分为5个群体。筛选出在蔷薇科李亚科樱属、李属、桃属、杏属、苹果亚科梨属、苹果属和蔷薇亚科草莓属、悬钩子属等重要果树共8个属156个个体中表现出较好通用性标记34个。物种与中国樱桃亲缘关系越近,InDel标记的多态性越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伏令夏橙’原位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谢幸男*,杨 莉*,刘 范,田 娜,车婧如,靳三鹏,张永艳**,程春振**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11-11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130
    • 摘要 ( 391 ) HTML ( 485 ) PDF (2243KB) ( 485 )   
    • 以‘伏令夏橙’实生苗为材料进行原位转化体系建立及优化。首先,研究侵染部位对原位转化效率的影响:使用带有PBI121载体的农杆菌分别侵染5周龄‘伏令夏橙’实生苗上胚轴切口、顶芽切口(保留/去除真叶)2次,共培养3 d后进行抗性筛选及暗处理,7周后提取叶片DNA用于转基因植株PCR鉴定;之后,以上胚轴切口作为侵染部位进一步研究苗龄对原位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周龄上胚轴切口再生率为93.10%,转化率为20.68%;保留/去除真叶后侵染顶芽时,再生率分别为81.74%和94.55%,转化率分别为19.09%和17.82%;4周龄和6周龄上胚轴切口再生率为94.59%和91.50%,转化率为25.42%和19.36%。可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原位转化4周龄‘伏令夏橙’的上胚轴切口可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原位转化操作简单、周期短、转化率高,在甜橙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四川地区猕猴桃病毒1的RT-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彭期定,吕 蕊,杨 婷,林宏辉,席德慧*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20-12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166
    • 摘要 ( 183 ) HTML ( 401 ) PDF (1407KB) ( 401 )   
    • 为了明确近期新西兰报道的侵染猕猴桃的新病毒——猕猴桃病毒1(Actinidia virus 1,AcV-1)在四川地区猕猴桃上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子特性,采用RT-PCR对来自四川6个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的90份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和‘金果’的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份样品为AcV-1阳性,检出率为24.4%。将获得的5个AcV-1分离物和已报道的新西兰分离物K75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分离物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4.8% ~ 97.1%和89.7% ~ 99.6%,其中除邛崃分离物HYH5与新西兰分离物K7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7.1%)外,其余4个分离物均低于9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主要聚集在3个分支上,分离物HYH5与新西兰分离物K75位于同一分支,其余分离物位于另外2个分支。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草莓CIPK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 刘 涛,王萍萍,何红红,梁国平,卢世雄,陈佰鸿,毛 娟*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27-14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19
    • 摘要 ( 347 ) HTML ( 685 ) PDF (2601KB) ( 685 )   
    • 从拟南芥数据库中获得CIPK基因家族注册号,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在蔷薇科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数据库中得到CIPK基因家族成员19个,可分为6个亚族。该基因家族分布在草莓7条染色体中的6条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157 ~ 1 196,理论等电点3.91 ~ 9.34,分子量18 667.68 ~ 133 714.31 D。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有11条基因只有1个外显子,其余基因外显子数2 ~ 15。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细胞质、细胞核和叶绿体上表达。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基因家族成员主要以α–螺旋、β–转角和不规则卷曲为主。对上游2 kb区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成员对逆境胁迫应答MYB响应明显,除FvCIPK02、FvCIPK15、FvCIPK17外,其他基因均对脱落酸应答元件ABRE响应明显。qRT-PCR数据分析表明,FvCIPK16、FvCIPK10和FvCIPK09分别在PEG、ABA和NaCl处理下,草莓试管苗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8.4倍、29倍、13倍,说明FvCIPK16强响应干旱胁迫,FvCIPK10强响应ABA诱导,FvCIPK09强响应高盐胁迫;另外发现各处理的FvCIPK03相对表达量均下调,推测FvCIPK03在植物逆境胁迫中起负调节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芹菜AgHAT4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 尹 莲1,刘洁霞1,陈龙正2,沈 迪1,段奥其1,冯 凯1,徐志胜1,熊爱生1,*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43-15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306
    • 摘要 ( 207 ) HTML ( 329 ) PDF (1388KB) ( 329 )   
    • 以两个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和‘文图拉’为试验材料,分别克隆获得HAT4转录因子基因AgHAT4。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从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与理化性质、以及系统进化树等方面对该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HAT4含有1个长为90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99个氨基酸。‘六合黄心芹’和‘文图拉’中的AgHAT4基因有1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编码的氨基酸有1个位点的差异,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3.71和33.68 kD,等电点均为9.12。进化树分析表明芹菜AgHAT4与胡萝卜的HAT4属于同一分支。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由3个α螺旋和一些无规则卷曲构成,且未定位到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gHAT4在芹菜叶柄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次之,叶片中表达量最低。多种非生物胁迫导致芹菜AgHAT4的表达量发生变化。与未胁迫对照相比,高温胁迫处理后‘六合黄心芹’中AgHAT4的表达量在24 h明显上调,在盐胁迫条件下‘文图拉’和‘六合黄心芹’中AgHAT4的表达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在处理2 h后表达量达到峰值。‘文图拉’中AgHAT4的表达量在高温处理4 h后表达量最高,而在低温条件下在处理2 h后表达量最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蚕豆中三叶草黄脉病毒编码的NIa-Pro蛋白亚细胞定位特征初步研究
    • 涂丽琴1,2,*,吴淑华1,*,赵文浩1,范小燕1,干射香1,崔晓艳3,程兆榜1,陈 新3,朱月林2,周益军1,季英华1,**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53-16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55
    • 摘要 ( 227 ) HTML ( 352 ) PDF (1294KB) ( 352 )   
    • 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重要成员。核内涵体a蛋白酶(Nuclear Inclusion a Protease,NIa-Pro)是一种由Potyvirus病毒编码的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的蛋白,在病毒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参与多聚蛋白切割等多种功能的行使。选择2018年在江苏发现的ClYVV蚕豆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NIa-Pro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全长729 bp,编码1个24.3 kD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亚细胞定位特征,构建了融合YFP荧光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YFP-NIa-Pro,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都有较强的荧光信号。取浸润区样品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YFP-NIa-Pro在本氏烟叶片中正常表达。这些结果初步表明ClYVV编码的NIa-Pro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菊花胚发育相关基因Cm2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徐素娟1,2,吴 泽1,2,赵静雅1,2,侯慧中1,2,陈发棣1,滕年军1,2,*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61-16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135
    • 摘要 ( 238 ) HTML ( 447 ) PDF (1328KB) ( 447 )   
    • 通过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雨花落英’与四倍体菊花脑(C. nankingense)杂交后胚的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分析,筛选到1个菊花胚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的基因Cm2S。采用高保真PCR技术,克隆得到Cm2S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表明,Cm2S开放阅读框为852 bp,编码283个氨基酸。利用SMART在线网站预测Cm2S蛋白的功能结构域,结果显示,Cm2S蛋白属于AAI_LTSS家族,具有两个保守的AAI(Alpha-Amylase Inhibitors)结构域。对其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Cm2S与青蒿(Artemisia annua)种子贮藏蛋白AaSSP6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m2S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Cm2S在菊花的胚中特异性表达,且在授粉后18 d正常胚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授粉后12 d的胚,是其315.11倍,同时也显著高于授粉后18 d败育的胚,是其1.98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萱草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 高 晋1,曾桂萍1,宋莉莎1,赵 致1,2,李 忠1,2,*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69-17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343
    • 摘要 ( 293 ) HTML ( 433 ) PDF (3586KB) ( 433 )   
    • 为明确在贵州发现的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萱草叶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XCS369)的菌丝为灰白色、绒毛状,菌落中心隆起呈灰褐色,背面橄榄绿色,培养15 d表面可产生白色孢子粉;分生孢子光滑,无色,椭圆至长椭圆形。在以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XCS369与古巴炭角菌(Xylaria cubensis)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99%,结合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古巴炭角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 28 ℃,最适pH 7,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粉的利用最高,菌丝生长对光照不敏感。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山茶“绿岛型”叶斑病——叶点霉引起的新病害
    • 何美仙1,孙占斌2,*,缪作清3,*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79-18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229
    • 摘要 ( 305 ) HTML ( 338 ) PDF (2307KB) ( 338 )   
    • 201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山茶种植基地发现了一种“绿岛型”叶斑病,为明确其病原,采集病叶,分离和纯化病原菌,并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到健康山茶植株上,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症状表现一致,确定其为致病菌。病原菌有拟球形带孔口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大多梨形,具粘质鞘和附属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态与叶点霉一致。待测菌株rDNA-ITS序列与NCBI库中相关菌株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与 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同源性达99%。因此,确定山茶“绿岛型”叶斑病病原菌为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与新方法

    • 葡萄蚕豆萎蔫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及应用
    • 张梦妍,张尊平,任 芳,胡国君,范旭东*,董雅凤*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87-19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16
    • 摘要 ( 231 ) HTML ( 390 ) PDF (1370KB) ( 390 )   
    • 建立了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rapevine fabavirus,GFab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技术。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103.8%,相关系数0.998),灵敏度是常规RT-PCR的1 000倍,并具有特异性。采用RT-qPCR和常规RT-PCR方法对葡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部位的316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T-qPCR方法对GFabV的检出率(96.8%)明显高于RT-PCR(70.8%)。RT-qPCR对休眠枝条中GFabV的检出率达100%,对其他部位样品的检出率均在92%以上,明显高于RT-PCR(42% ~ 97%)。各个发育时期样品GFabV的RT-qPCR检出率(85% ~ 95%)也普遍高于RT-PCR(70% ~ 90%)。该技术对于田间样品的检测适用范围广。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苹果矮化砧木新品种‘冀砧1号’
    • 张学英,李中勇,邵建柱,陈海江,徐继忠*
    • 园艺学报. 2020, 47(1): 195-19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738
    • 摘要 ( 236 ) HTML ( 288 ) PDF (207KB) ( 288 )   
    • ‘冀砧1号’是由‘SH40’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苹果矮化砧木。嫁接基砧及品种接穗亲和性良好,成活率90%以上。作中间砧嫁接‘天红2号’,定植翌年始花,开花株率可达70%,4年生树高2.56 m,产量可达27 000 kg ? hm-2。成龄树树高是对照SH40的75%左右,枝展是SH40的75% ~ 85%,中短枝占总枝量的80%以上;果实平均单果质量221.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 ~ 16.5%,硬度8.67 kg ? cm-2,产量可保持在45 000 ~ 52 500 kg ? hm-2。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或气候类似的区域应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