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水培通氮低氧胁迫法,研究猕猴桃幼苗生长量及叶、根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核苷(ZR)对低氧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猕猴桃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植株鲜、干样质量均低于对照,美味猕猴桃生长受影响相对较小;低氧胁迫下,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叶内ABA分别较对照增加289.2%和412.9%,根内ABA含量分别增加188.5%和177.4%;叶内IA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第6 d 达峰值时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分别比对照增加87.3%和61.4%,根内IAA含量变化与叶类似,第4 d 达峰值时分别比对照增加90.4%和59.6%;叶和根GA3和ZR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低氧胁迫8 d 时,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幼苗叶内GA3和ZR分别比对照降低56.5%和79.0%;70.5%和86.1%;根内降低33.1%和55.1%,46.9%、71.3%;低氧胁迫下,猕猴桃幼苗根和叶内IAA/ABA、ZR/ ABA、GA3/ABA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以弱光适应性不同的4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 )基因型(甜味型和辣味型)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75~100 μmol·m-2·s-1)条件下辣椒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特性,以及光合特性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变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增加,'伏地尖'(辣味型)和'上海园椒'(甜味型)具有较高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叶绿体数目减少,但叶绿体变大,基粒数、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增加,淀粉粒增大、增多,2个辣味型材料比2个甜味型材料具有较高的叶绿体数和基粒数。辣椒(甜味型)展叶过程中下表皮气孔密度下降,而展叶14 d以后的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变化不大。弱光下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减小,但气孔变大,其中'上海园椒'气孔纵轴、横轴较正常光照下增加,'20078'则横轴显著增加;弱光环境中叶片表皮细胞变大并发生扭曲皱褶,气孔与表皮平齐或略显外突,保卫细胞角质层上可观察到明显的环状褶皱。弱光下辣椒幼苗的光饱和CO2同化速率(Asat)、暗呼吸速率(Rd)、夜间呼吸速率(Rn)、光呼吸速率(R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CO2补偿点(Г)、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以及RuBP最大再生速率下降,表观量子效率(Фi)上升;辣味型较甜味型材料Asat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具有较低的LCP 、LSP 及其Rd 、Rn和Rp。弱光下各基因型辣椒的光合启动时间均有所延长,弱光敏感性材料表现更为明显。
为了探讨嫁接增强黄瓜抗冷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津绿3号’黄瓜为接穗,对低温胁迫下嫁接和自嫁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及AsA、GSH和 H202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嫁接黄瓜叶片DHAR mRNA和GR mRNA相对表达量均大于自嫁黄瓜,GalLDH mRNA和APX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自嫁黄瓜差异无显著差异; DHAR、GR、GalLDH和APX活性均高于自嫁黄瓜;AsA和GSH含量与AsA/DHA和GSH/GSSG比值均高于自嫁黄瓜, DHA、GSSG和H2O2含量均低于自嫁黄瓜。嫁接黄瓜叶片DHAR和GR较高的转录水平维持的较高DHAR和GR活性是AsA和GSH含量明显高于自嫁黄瓜的重要原因, 而嫁接黄瓜叶片较高的GalLDH和APX活性与GalLDH mRNA和APX mRNA相对表达量无关。
以开花指数为1级的‘洛阳红’牡丹切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源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其采后开花衰老进程中开花指数、花径增大率、瓶插寿命、内源乙烯生成量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影响,从乙烯生物合成角度探讨了乙烯对其采后开花衰老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0 μL·L-1乙烯处理6 h明显加快了‘洛阳红’花朵开放进程,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并促使其在盛开后出现严重落瓣;1.0 μL·L-1 1-MCP处理6 h则延缓了花朵开放,延长了瓶插寿命,但却影响了部分切花的充分开放;内源乙烯的生成分别受乙烯和1-MCP处理的促进和抑制,与切花的开放衰老进程密切相关。不同处理后ACS、ACO酶活性分析表明,ACS活性变化与内源乙烯的生成相联系,是影响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的主要因子,这与目前得出的ACS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限速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从福建建新花卉基地采集表现茎腐症状的斑叶露兜树病株,采用常规方法分离获得10个镰刀菌菌株;经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及菌株的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将所鉴定的菌株回接健康斑叶露兜树,可使植株表现茎腐病症状。将斑叶露兜树无症株(AS)与病株(S)分段取样,研究该菌在斑叶露兜树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含菌量因植株部位和发病状态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经不同部位取样分析,无症株和病株均表现为茎部含菌量最高,根部次之,叶部最低;在不同发病状态的植株中,病株的含菌量显著高于无症株。
用60Co γ-射线照射梨试管苗,照射后对其顶芽、侧芽和叶片3种外植体分别接种,经过继代和筛选,获得了形态变异明显的变异无性系,其变异表现为茎变粗,节间变短, 叶长/宽比变小,叶柄变短。经染色体计数鉴定,这些变异中既有三倍体也有四倍体。多倍体的气孔长度及比叶重比对照二倍体显著增大。
以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四倍体白菜杂交获得的同源四倍体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形态学和石蜡切片方法研究其花药解剖结构及发育。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为结构性雄性不育,其退化或畸形雄蕊分为5种类型:盾状雄蕊、条状雄蕊、片状雄蕊、羽状雄蕊和瓣状雄蕊。该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败育有两个时期,盾状雄蕊花药败育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整个发育时期均处在孢原细胞分化期,无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的分化,不形成药室,属孢子体败育型;其它类型雄蕊,花药败育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由于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瓣状化雄蕊。
以白菜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用特异引物对SLG基因进行克隆,获得SLG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324 bp,命名为BcSLG。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白菜BcSLG基因cDNA序列包含一完整的编码框,编码432个氨基酸,含有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7个N-糖基化位点。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cSLG与其它植物的SLG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大白菜和甘蓝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cSLG基因在自交不亲和系的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叶片中表达最低, 在自交亲和系的柱头、花蕾和叶片中相对表达较低。
通过测定‘紫柄籽银桂’桂花种子在自然脱水过程生理生化的变化,研究种子的脱水敏感性。结果表明:‘紫柄籽银桂’种子不耐脱水,种子生活力随着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种子含水量下降到11.6%时,生活力仅为6%;自然脱水过程中,种子细胞膜系统受到损伤,相对电导率不断上升;种子内SOD活性随着含水量下降而呈总体下降的趋势;POD先呈波动性上升,脱水12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急剧下降。种子O2-含量在脱水12 h之前随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 12 h之后随含水量的下降而急剧上升;随着脱水的进行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的加剧,MDA的含量增加,导致种子丧失生活力。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