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2卷, 第7期 上一期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

    • 利用CRISPR/Cas9编辑草莓FvPDS基因的研究
    • 刘丽锋, 宋艳红, 赵霞, 李刚, 周厚成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687-1695.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12
    • 摘要 ( 110 ) HTML ( 8) PDF (785KB) ( 66 )   
    •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其编码的PDS基因参与并调控植物类胡萝卜素的累积,PDS基因突变会使植物产生肉眼可见的白化表型,常用来作为检测基因编辑成功与否的标记基因。选取森林草莓FvPDS基因作为靶标,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双靶点基因编辑载体,农杆菌介导法稳定遗传转化森林草莓种质HLJ-005(红果)、HLJ-004(白果),通过TA克隆测序法分析基因编辑的类型。遗传转化HLJ-005约2 250块叶片外植体,筛选到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植株147株,通过PCR鉴定,24株为阳性材料,阳性率为16.32%,最后测序获得了5株具有编辑的材料,编辑效率为20.83%;遗传转化HLJ-004约2 305块叶片外植体,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植株234株,PCR检测为6株阳性材料,阳性率为2.56%,测序只有3株为具有编辑的材料,编辑效率为50%。两个编辑位点都产生了突变,分别是单碱基或多个碱基的缺失,但是这两份种质的突变类型不尽相同。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稳定表达,HLJ-004、HLJ-005两个森林草莓实现双靶点同时敲除,HLJ-004、HLJ-005可作为草莓基因编辑的遗传转化材料,并验证了适合草莓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核桃JrPR1JrGLU鉴定及抗炭疽病功能分析
    • 许海峰, 王贵芳, 相昆, 沈广宁, 张美勇, 陈新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696-170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58
    • 摘要 ( 59 ) HTML ( 6) PDF (1480KB) ( 27 )   
    • 病程相关基因(Pathogenesis-related genePR)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基因在植物抵御病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炭疽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的‘鲁康8号’和‘香玲’核桃为试材体外接种胶孢炭疽菌,10 d后‘香玲’青皮病斑明显增大,而‘鲁康8号’无明显变化。转录组分析发现二者青皮的差异基因富集在植物—病原互作、MAPK信号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抗病相关途径,并初步筛选到JrPR1JrPR5JrGLUJrGLU5在抗病品种‘鲁康8号’中高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JrPR5JrGLU5分别在芽和叶片中高表达,JrPR1JrGLU在果实中高表达,可作为调控果实炭疽病抗性候选基因。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发现JrPR1定位于细胞壁和细胞间隙,JrGLU定位于细胞壁,并分析了它们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核桃果实瞬时表达发现JrPR1和JrGLU均能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生长,提高果实炭疽病抗性。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莲雾开花对喷施氯吡硫磷的生理响应以及转录组分析
    • 孙东宇, 魏冬, 杨胤延, 胡彩珠, 胡志群, 周东辉, 周碧燕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18-173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45
    • 摘要 ( 60 ) HTML ( 3) PDF (1217KB) ( 20 )   
    • 莲雾生产中“乐斯本”是主要的催花药剂(主要成分氯吡硫磷)。以‘印度红’莲雾为试验材料,探究喷施氯吡硫磷对莲雾成花枝率和花穗数量,叶片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喷施1.67 g · L-1氯吡硫磷对‘印度红’莲雾开花起促进作用。氯吡硫磷处理的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增强,AsA、GSH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系统、光合膜等方面,涉及光合作用通路。共选出27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8个与呼吸作用相关、4个与光合作用相关、3个与碳水化合物相关、2个与成花相关、4个与水杨酸相关、1个与生长素相关、3个与脱落酸相关、2个与氧化还原平衡相关。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发现大部分变量显著相关。氧化还原平衡模块与成花诱导模块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其模块中正向调控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SsHTHSsOxr1在莲雾成花诱导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番茄表皮蜡质合成相关基因SlCER1-7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 张瑞益, 封文佳, 李奔奔, 宋怡颖, 韦明月, 柴乖强, 霍彦波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33-174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624
    • 摘要 ( 66 ) HTML ( 4) PDF (2964KB) ( 29 )   
    •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和表达分析、转基因等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表皮蜡质合成相关基因SlCER1-7的功能。结果表明,SlCER1-7序列全长为2 078 bp,开放阅读框为1 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SlCER1-7为亲水性蛋白;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lCER1-7与茄子CER1的亲缘关系最近。SlCER1-7在番茄成熟叶、绿果皮、黄果皮和红果皮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幼叶中的表达量较低。在番茄中过表达SlCER1-7,果实总蜡质含量增高,并以直链C33烷烃和支链iso-C32烷烃增加最明显;保水性测定表明SlCER1-7转基因番茄果实的保水性增强。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马铃薯低温胁迫相关基因StHY5的功能分析
    • 窦雪婷, 朱熙, 张宁, 司怀军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45-175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723
    • 摘要 ( 61 ) HTML ( 5) PDF (2035KB) ( 11 )   
    • HY5是属于bZIP类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光响应及逆境胁迫。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分析StHY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qRT-PCR分析StHY5在4 ℃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构建StHY5的过表达和干扰表达载体,通过遗传转化技术获得马铃薯转基因植株,分析4 ℃低温处理下活性氧相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StHY5基因编码区长477 bp,编码了158个氨基酸,定位于细胞核,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且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在不同物种中进化较保守,与野生番茄、窄刀薯的亲缘关系较近。StHY5蛋白与10个蛋白存在互作,包括1个光敏色素A,2个B-box蛋白和3个组蛋白脱乙酰酶。StHY5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相关元件。qRT-PCR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诱导StHY5基因表达量上调。低温处理后,StHY5基因过表达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较野生型植株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较野生型植株显著降低;StHY5基因干扰表达植株则反之。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马铃薯CRISPR/Cas9介导的毛状根高效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
    • 宋倩娜, 宋陆帅, 段永红, 白小东, 冯瑞云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58-176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90
    • 摘要 ( 51 ) HTML ( 4) PDF (1414KB) ( 9 )   
    • 以四倍体栽培马铃薯品种‘Desiree’‘青薯9号’和‘晋薯16号’为研究材料,StFBH3StbHLH52StPDS为靶基因,构建5个GFP荧光筛选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侵染茎段诱导产生毛状根,评估转化频率及编辑效率。进一步探索毛状根再生体系,并对再生马铃薯完整植株进行突变鉴定。测序检测表明5个靶位点在3个品种中均有编辑活性,StPDS单靶点在Desiree和晋薯16号毛状根中的敲除效率分别为87.8%和80.0%,StFBH3单靶点在青薯9号毛状根中的敲除效率为72.7%。StbHLH52的双靶点在Desiree毛状根中的片段删除效率可达19.4%。基因编辑的毛状根经组织培养再生形成植株,Desiree、青薯9号和晋薯16号的再生效率分别为60%、75%和50%,再生植株的编辑效率为100%,且可获得StPDS基因敲除的白化植株。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可快速验证基因编辑靶位点活性,高效获得基因编辑马铃薯植株,为马铃薯基因功能研究及精准遗传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金针菇过氧化氢酶基因FfCAT1FfCAT2的表达分析
    • 张拓, 聂梦涵, 刘媛媛, 段昕莲, 韩星, 谢宝贵, 严俊杰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69-177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744
    • 摘要 ( 48 ) HTML ( 1) PDF (1473KB) ( 16 )   
    • 为了探究过氧化氢酶基因(CAT)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鉴定了两个过氧化氢酶基因,分别命名为FfCAT1FfCAT2FfCAT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557 bp,编码518个氨基酸。FfCAT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位于细胞质内,无跨膜结构域,但FfCAT1不具备信号肽,而FfCAT2在第18 ~ 19位氨基酸残基间具有信号肽。保守结构域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FfCAT1和FfCAT2均属于单功能过氧化氢酶。qRT-PCR的结果显示,FfCAT1在成熟期菌盖中高表达,且在菌盖弹射孢子阶段表达量显著上调,菌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菌肉组织;FfCAT2在伸长期菌盖中高表达,但在菌盖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差异较小,仅在直径3.3 cm的菌盖中显著下调;在直径0.9 cm菌盖的菌褶和菌肉组织中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个FfCAT基因在菌盖生长发育过程发挥不同作用,FfCAT1作为主效基因参与菌盖的发育调控,且与菌褶上孢子的弹射相关。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金耳SSR分子标记开发及指纹编码构建
    • 李雪松, 华蓉, 孙达锋, 岳万松, 张俊波, 李建英, 刘绍雄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80-178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767
    • 摘要 ( 49 ) HTML ( 2) PDF (380KB) ( 11 )   
    • 以7个金耳菌株及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序列为试材,对金耳转录组序列上的SSR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设计了100对引物开展试验验证,总计检索到6种SSR类型的4 268个位点,其中主要以三核苷酸重复类型(P3)和六核苷酸重复类型(P6)为主,占总SSR的64.20%。由试验验证获得7对SSR引物,并开展分析。UPGMA聚类结果显示,7个金耳菌株主要分为3个类群。同时,基于7对SSR引物进行金耳的指纹编码构建,获得了7个金耳菌株的14位数字分子指纹数据库编码。以期为金耳的种质资源鉴定、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月季‘月月红’RcTCP9基因在盐和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 董炫克, 李映旸, 马豫皖, 蔡艳芳, 丁启涵, 陈海霞, 李玉帆, 陈己任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789-180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791
    • 摘要 ( 47 ) HTML ( 2) PDF (1808KB) ( 12 )   
    • 以月季‘月月红’(Rosa chinensis‘Yueyuehong’)扦插苗为材料,分析了RcTCP9基因在盐和干旱胁迫不同时间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盐和干旱胁迫条件下RcTCP9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说明其对两种胁迫有积极响应。将RcTCP9在烟草中瞬时表达,通过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发现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上。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和瞬时过表达试验发现,RcTCP9的沉默会导致植株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出现叶片及根系萎蔫等生理损伤表征,植物细胞离子渗透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水平则降低。过表达的月季花瓣应对两种胁迫细胞膜损伤减少,褪色率和MDA含量降低,表现出更好的抗性。测定过表达植株在盐和干旱胁迫下耐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cTCP9的表达可能通过调控RcPR4-1RcNAC091相关通路来增强植物的胁迫耐受性。综上所述,RcTCP9在提高月季对盐和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转录组和基因组开发紫薇叶色相关的SNP分子标记
    • 喻灿楠, 郭安芳, 陆春, 缪红军, 侯小玉, 袁天逸, 刘国元, 魏辉, 张健, 余春梅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03-181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50
    • 摘要 ( 43 ) HTML ( 2) PDF (2386KB) ( 11 )   
    • 为获得与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紫(红)色叶片关联的分子标记,以19个紫薇品种及其杂交F1子代为试材,对幼叶期、完全展叶期、盛花期和落叶期的叶色进行目测和CIE L*a*b*检测。通过结合转录组和基因组的数据以及靶向测序,鉴定参与叶色形成的候选SNP位点,通过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对候选的SNP在F1子代中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目测和CIEL*a*b*均能较好地区分叶片颜色。红度a*可区分绿色叶和彩色叶(红色和紫红色),亮度值L*、黄度值b*以及彩度值C和色调角度h在三种叶色(绿色、红色和紫红色)中均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中共筛选获得53个候选SNP位点,靶向测序结果显示6个位点∆SNP大于0.2。Sanger测序以及HRM分析‘红火球’和‘白云映霞’F1代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其中4个SNP与叶色相关系数介于0.184 ≤ r ≤ 0.623,达到显著水平,1个SNP标记在绿色和彩色叶片中呈现有、无多态性。紫(红)色(P)型基因型频率越高,叶片颜色越深,说明紫(红)色叶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加性效应导致。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蝴蝶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钟声远, 罗宇婷, 陈剑锋, 钟海丰, 陈宇华, 刘中华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17-182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01
    • 摘要 ( 48 ) HTML ( 2) PDF (746KB) ( 14 )   
    • 基于《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蝴蝶兰》,对416份蝴蝶兰品种资源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性状均可分为9级表达状态,除花序长、花数量和花序梗长呈现偏左分布,其余性状基本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趋势;各数量性状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品种内变异系数较小,说明供试品种稳定性较好且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可以归纳为植株大小、花数量和花朵大小3个集群,可增加花数量作为DUS测试分组性状;聚类分析在平方欧式距离为5时可将416份品种分为7大类,大部分品种集中在其中4大类。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杨树PagNAC47及其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 苏玉婷, 王慧林, 赵盼, 周心怡, 郑淑雅, 刘冉, 郭惠红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28-184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74
    • 摘要 ( 53 ) HTML ( 2) PDF (4639KB) ( 11 )   
    • 以84K杨(Populus alba × Populus glandulosa)为试材,克隆得到PagNAC47基因及其启动子。PagNAC47编码区全长1 107 bp,编码368个氨基酸,具有NAC转录因子家族典型的NAM结构域,与毛果杨(P. trichocarpa)PtrNAC47蛋白的同源性最高,为92.2%;PagNAC47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 794 bp,含TATA-box和CAAT-box启动子基本元件及生长素(IAA)响应元件等。RT-qPCR分析表明,PagNAC47在老根、次生茎和成熟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幼根、初生茎和幼叶中的表达水平,且在成熟叶中表达水平最高。通过PagNAC47特异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检测,揭示PagNAC47主要在器官的维管组织和成熟叶中表达。将35S启动子连接PagNAC47转入84K杨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株系的株高、茎粗、次生木质部宽度与层数、导管和纤维细胞面积及形成层层数均显著增加,根中次生木质部也有类似的现象,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光合性能增强。PagNAC47的表达受IAA抑制,且抑制作用随IAA浓度的增加逐步增强。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栽培·生理生化

    •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枳幼苗茎增粗生长的影响
    • 周天, 吕帅丽, 韩晗, 李雨佳, 刘海强, 刘永忠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43-185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28
    • 摘要 ( 52 ) HTML ( 7) PDF (1468KB) ( 15 )   
    • 对枳幼苗施加不同浓度(0、10、20、30 μmol · L-1)的外源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测定生长指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等变化,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全面评估独脚金内酯对枳幼苗茎增粗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枳幼苗茎的增粗生长和GR24浓度相关,只有20 μmol · L-1处理显著促进茎的增粗生长,主要表现为木质部宽度增加,次生细胞壁增厚及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成分的积累,同时茎中内源激素独脚金内酯、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也显著增加。定量PCR分析表明,20 μmol · L-1GR24显著上调了生长素响应基因(ARF5)、木质部相关基因(KNAT1STMCAD)及形成层特异性基因(WOX4)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20 μmol · L-1 GR24是通过促进次生木质部细胞增加和增强木质化过程,以及诱导生长相关激素增加而显著促进枳幼苗茎的增粗。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GA3与6-BA对‘江南锦’甜樱桃糖分积累和果实成熟的影响
    • 李都岳, 吴延军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55-1869.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37
    • 摘要 ( 43 ) HTML ( 1) PDF (720KB) ( 10 )   
    • 为探讨赤霉素(GA3)与6-苄氨基嘌呤(6-BA)对甜樱桃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南方地区设施栽培甜樱桃新品种‘江南锦’及传统品种‘雷尼’为试验材料,从盛花期到盛花末期,相隔10 d分两次喷施不同浓度与比例的GA3与6-BA,对植株坐果率及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内源激素、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A3处理,对促进‘江南锦’果实成熟与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较好,施用两次90 mg · L-1 GA3,‘江南锦’果实采收期单果达到5.6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0.37%,并使果实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趋势较对照提前,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相关酶活性,以及调控糖、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整体上,‘江南锦’比‘雷尼’适宜更低浓度的GA3处理。综上,适宜浓度GA3对于提高‘江南锦’甜樱桃坐果率和果实糖分含量,促进果实成熟具有积极作用,以盛花期施用90 mg · L-1 GA3,间隔10 d再施一次处理最佳。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利用RGB影像量化分析不同氮素管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 叶艳然, 刘建刚, 卞春松, 郭华春, 金黎平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70-188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18
    • 摘要 ( 44 ) HTML ( 2) PDF (901KB) ( 6 )   
    • 马铃薯冠层生长动态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块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为了发掘低成本无人机RGB影像在快速、无损、精准量化不同氮素管理下监测马铃薯大田植株生长状况以及预测块茎产量的潜力,以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和‘中薯18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和铵态氮)和用量(0、150和300 kg · hm-2)进行处理。利用2022和2023年多个时期无人机RGB影像提取小区植株平均高度(Hmean)和冠层覆盖度(CC),构建全生育期马铃薯冠层发育模型,并测定关键生育期植株自然高度(H)、植株总干质量以及块茎产量。结果表明:(1)基于RGB影像提取试验小区植株高度的精度与生长阶段有关。在一定生育期内,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Hmean与H的线性相关性增强,在淀粉积累期,2022和2023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和0.81。此外,整体上铵态氮促进株高和冠层覆盖度的增长效应优于硝态氮。(2)不同氮素管理对马铃薯冠层发育模型关键参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施用氮肥明显提高了最大冠层覆盖度(CCmax),其中150 kg · hm-2铵态氮效果最显著,其次为300 kg · hm-2铵态氮、300 kg · hm-2硝态氮、150 kg · hm-2硝态氮和对照。尽管冠层衰减时间(t2)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铵态氮尤其是150 kg · hm-2铵态氮处理明显缩短了植株达到CCmax所需热天数(t1)。此外,铵态氮处理下马铃薯冠层发育曲线下总积分面积(Asum)显著增大,300 kg · hm-2铵态氮处理显著延长了地上部生长周期(te)。(3)冠层发育曲线下积分面积(At)能够反映植株对光合有效辐射的累积截获量(R2 > 0.99),并且与植株总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2022和2023年R2分别为0.90和0.87);此外,块茎膨大期At与块茎产量线性相关性最强(r = 0.82)。综上,利用RGB影像构建的冠层发育模型能够在全生育期精准量化大田马铃薯冠层生长状况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并为产量预测与氮素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两个马铃薯品种冬、春种植模式下叶片糖苷生物碱合成代谢差异分析
    • 祝兴喆, 苏仙月, 苏旺, 张红林, 潘哲超, 刘涛, 徐笑宇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883-190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67
    • 摘要 ( 43 ) HTML ( 3) PDF (2716KB) ( 5 )   
    • 为探究云南省冬(W)、春(S)种植模式下生境差异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叶片糖苷生物碱(steroidal glycoalkaoids,SGA)合成代谢的影响,以青薯9号(Q9)和丽薯6号(L6)为材料,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技术,分析了这两个品种在冬春季节种植期间,处于块茎关键生长时期时叶片中的SGA代谢变化。结果表明:(1)SGA的含量在叶片中随着块茎的发育成熟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块茎膨大期中的合成差异最为明显,因此,选择这一时期的叶片开展了基于两种比较模式(Q9-leafW vs. Q9-leafS;Q9-leafW vs. L6-leafW)的组学分析;(2)因品种基因型差异和种植模式引起的生境条件改变,从整体蛋白质表达调控及其导致的代谢物重分配水平上,对马铃薯叶片在两种比较模式下的全局代谢分化造成了初生和次生层面的显著影响;(3)在两种比较模式中分别鉴定到了4个与SGA生物合成高度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和差异积累代谢物,它们在SGA生物合成路径的初级和次级代谢阶段中发挥了调控SGA合成积累的不同作用,这可能是引起叶片总SGA在含量和组分上显著差异的关键原因。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萎缩芽孢杆菌抑菌物质的鉴定及其对厚皮甜瓜贮藏期风味品质的影响
    • 李红, 牛新湘, 吴凤康, 杨红梅, 楚敏,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杨蓉, 娄恺, 史应武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901-191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15
    • 摘要 ( 46 ) HTML ( 2) PDF (1120KB) ( 9 )   
    • 为了鉴定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icus)SHZ-24产生的脂类抑菌物质,采用硅胶柱层析和液质联用(LC-MS)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在厚皮甜瓜‘西州蜜25号’上施用该菌提取的脂类抑菌物质,测定贮藏期间香气成分,以及乙醇脱氢酶(ADH)和脂氧合酶(LOX)的酶活性,探究脂类抑菌物质对厚皮甜瓜贮藏期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萎缩芽孢杆菌SHZ-24的脂类提取物对甜瓜腐烂病病原菌CH-3(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为66.54%,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起主要作用的是羟基脂肪酸类物质。将该物质作用于厚皮甜瓜‘西州蜜25号’25 d后,相较于正常贮藏的,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从25种增加到35种,其中乙酸乙酯、乙酸己脂、乙酸-2-甲基丁酯等主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明显提高;相较于病原菌处理后贮藏的,醇类、醛类、烃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所降低。对厚皮甜瓜酯类代谢关键酶测定发现,相较于被病原菌侵染的厚皮甜瓜,用脂类抑菌物质处理后的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提高了4.53倍,脂氧合酶的活性提高了1.18倍,说明该菌脂类提取物能抑制病原菌侵染厚皮甜瓜,调节脂类代谢关键酶,延缓厚皮甜瓜的腐败,同时可有效维持甜瓜的香气。菌株SHZ-24脂类抑菌物质在厚皮甜瓜贮藏期间表现出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应用于甜瓜的贮藏保鲜。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 番茄灰霉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检测及风险评估
    • 任潇妍, 贾仡伟, 王潞伟, 李甜爽, 刘海霞, 姚艳平, 王春伟, 王美琴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915-1925.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25
    • 摘要 ( 43 ) HTML ( 1) PDF (883KB) ( 13 )   
    • 为了明确番茄灰霉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敏感基线,并检测了山西省不同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采用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探究了番茄灰霉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突变体的遗传稳定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咪鲜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从未使用过咪鲜胺的地区分离的89株番茄灰霉病菌,建立的敏感基线为(0.1297 ± 0.0765)μg · mL-1;在山西省各地分离到116株番茄灰霉病菌,检测到6株低抗菌株,抗性频率为5.17%。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各获得3株中抗菌株和1株低抗菌株,转接8代后抗性可稳定遗传;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低于亲本菌株。咪鲜胺与戊唑醇、氟吡菌酰胺、咯菌腈、嘧霉胺、异菌脲和百菌清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总之,山西省番茄灰霉病菌群体对咪鲜胺敏感,抗性水平较低;咪鲜胺对灰霉病菌的抗性菌株不易形成优势菌株,属于低至中等抗性风险;生产上可以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延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的产生。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豇豆的抗蚜性鉴定及抗蚜防御机制初探
    • 陈奕婷, 梁晓, 刘迎, 伍春玲, 娄永根, 陈青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926-193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627
    • 摘要 ( 38 ) HTML ( 3) PDF (756KB) ( 7 )   
    • 为鉴定和选育抗蚜豇豆品种,并阐明其抗性机制,采用虫害指数法对实验室保存的5个豇豆品种进行了室内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特选张唐王’和‘辽宁营口长豇豆’为抗性品种,‘大白皮’为中抗品种,‘咫尺豇豆’和‘粉红豆角’为高感品种。以抗蚜品种特选张唐王和高感蚜品种咫尺豇豆为参试材料,通过比较豇豆蚜在两个不同品种豇豆上的发育繁殖指标及种群生命表参数发现,抗蚜品种特选张唐王能够显著抑制豇豆蚜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酶联免疫分析比较了抗、感蚜品种被豇豆蚜取食前后苯丙烷途径相关次生物质和合成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抗蚜豇豆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以及PAL、C4H的酶活性在接蚜后均显著高于感蚜豇豆品种。本研究中从寄主—害虫互作的角度初步阐明了抗蚜豇豆品种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途径,降低了豇豆蚜种群适合度的抗蚜防御反应机制。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

    • 草莓新品种‘冀香’
    • 杨雷, 路鹏, 张建军, 杨莉, 范婧芳, 李莉, 冯佳
    • 园艺学报. 2025, 52(7): 1935-193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272
    • 摘要 ( 47 ) HTML ( 2) PDF (1241KB) ( 19 )   
    • ‘冀香’是由‘653-44’ב红颜’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草莓新品种。果实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果面红色、光泽度好;果肉红色,髓心空洞无或小;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为45.4 g,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为28.8 g;果实风味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总糖含量7.79%,总酸含量0.63%,维生素C含量0.616 mg · g-1;果实硬度大(0.568 kg · cm-2),耐贮运性好;抗白粉病、叶斑病;丰产性好,平均单株产量468.4 g;在河北作为冬草莓栽培8月底至9月上中旬定植,11月中旬成熟;作为夏草莓栽培4月中下旬定植,6月中下旬成熟。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