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植物激素调控柑橘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
    姜波, 吕远达, 刘淑梅, 闫化学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928-294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204
    摘要896)   HTML45)    PDF (556KB)(12634)   

    柑橘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非呼吸跃变型果实,脱落酸与果实成熟关系最大,但乙烯、赤霉素、生长素等激素也在柑橘成熟和转色中发挥重要作用。生产上,一些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柑橘果实上市时期的调整和果实的采后保鲜等。本文中综述了上述植物激素在柑橘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激素间的互作、以及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月季‘安吉拉’热胁迫反应机制及功能基因的挖掘
    杨碧楠, 李博文, 杨振宇, 徐奕芃, 阎韵清, 娄玉霞, 奉树成, 明凤
    园艺学报    2024, 51 (6): 1284-129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417
    摘要459)   HTML5)    PDF (6195KB)(2817)   

    以月季品种‘安吉拉’‘韧月’‘仙境’为材料,模拟高温处理(46 ℃,4 h),通过表型以及生理指标分析,明确‘安吉拉’对热胁迫的抵御能力最强。通过转录组、共表达、蛋白互作网络以及多态性分析发现,‘安吉拉’较高的热胁迫抵御能力与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以及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成员基因的超量表达有关。其中月季热激蛋白基因RcHSP18.1 的表达水平受高温诱导提高最为显著。在烟草中瞬时沉默HSP18.1后发现,HSP18.1蛋白的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宿主热胁迫的抵御能力。采用基因枪法对‘安吉拉’月季愈伤组织进行RcHSP18.1过表达以及对植株进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均验证RcHSP18.1对抵御热胁迫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寒潮后存活果穗比例评价枇杷幼果抗冻性
    葛航, 李晓颖, 王志轩, 朱启轩, 陈俊伟, 徐红霞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895-291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992
    摘要519)   HTML9)    PDF (1094KB)(1249)   

    以1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利用初春果实膨大期间受冻死亡的幼果与存活幼果在果形上的明显差异,调查了遭受3次寒潮后幼果存活情况,通过计算单株的存活幼果数量(X)、果穗存活幼果平均数(Y)和自定义的存活果穗比例(Z)得到3个数据样本,用于表征群体中单株的抗冻性。样本的峰度、偏度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表明,ZXY更接近正态分布,经过Box-Cox变换后YZ变量可通过Shapiro-Wilk测验,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利用自定义的变量S评估不同参数取值下YZ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程度,确定了定义YZ变量所用参数的最佳取值。结果表明,参数a(预期产量)= 4、参数b(单株果穗数量)= 12时,得到的果穗存活幼果平均数(Y)和存活果穗比例(Z)数据样本在最大程度符合正态分布的同时保留了最大的样本容量,此时Y变量对应的Box-Cox变换形式没有实际意义,而Z变量的变换类型恰好为对数变换。结果表明,基于恢复生长法的枇杷幼果抗冻性新指标“存活果穗比例(Z)”可同时体现抗冻性与产量两个维度的信息,且数据获取简单高效,适合大规模枇杷杂交后代抗冻性评价。

    设施栽培‘冬枣’花发育和花蜜分泌规律的研究
    谢文杰, 陈西玲, 石国朝, 张鹏, 李新岗, 张睿, 段晓姗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735-274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70
    摘要1892)   HTML144)    PDF (1716KB)(636)   

    以‘冬枣’为研究对象,记录了设施栽培模式下花发育的物候期,追踪了花发育和泌蜜过程,评估了泌蜜量及其糖含量。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枣花萌芽期大幅度提前,单花开放时间和盛花期时间均延长,花蜜量更大,花蜜糖含量更高。总体来看,‘冬枣’在设施栽培模式下的物候期、花发育、花蜜含量和成分等表现均优于露地栽培。

    基于RUBY及CaREF1的辣椒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王中一, 刘熠, 胡博文, 朱凡, 刘峰, 杨莎, 熊程, 欧立军, 戴雄泽, 邹学校
    园艺学报    2025, 52 (4): 1093-110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5-0368
    摘要1147)   HTML72)    PDF (5906KB)(602)   

    以新型可视化报告系统RUBY为标记,筛选获得基因递送高效辣椒受体材料3份,并结合促再生因子小肽CaREF1,构建了辣椒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线椒‘L27’、朝天椒‘遵辣1号’及珠子椒‘1-51’的基因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利用搭载RUBY报告系统的发根农杆菌K599进行遗传转化,于不定芽再生分化培养基(MS + 5 mg · L-1 6-BA + 1.2 mg · L-1 IAA + 10 nmol · L-1 CaREF1)及壮芽培养基[MS +(5 ~ 10)mg · L-1 6-BA + 0.5 mg · L-1 IAA + 3 mg · L-1 GA3 + 10 nmol · L-1 CaREF1]培养60 d后,平均再生效率可达84% ± 7%,平均再生芽数约为5.52个,阳性转化率约为5‰。基于该体系建立了辣椒农杆菌介导的可视化遗传转化体系,且有效在多个辣椒种质中实现了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T0代植株编辑效率高达100%。

    中国大白菜育种70年回顾与展望
    张凤兰, 苏同兵, 张斌, 于拴仓,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李佩荣, 辛晓云
    园艺学报    2025, 52 (5): 1111-1135.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5-0048
    摘要707)   HTML88)    PDF (1126KB)(569)   

    系统总结和介绍了中国大白菜育种70 年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中国大白菜育种的4个主要历程、资源创新与利用、育种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新品种的创新与推广。同时,分析了育种和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优异种质的挖掘利用及精准评价不够系统和深入、高效的生物育种技术尚未得到规模化应用、品种同质化严重、部分茬口类型品种对国外依存度较高、种企研发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制种基地布局虽初步形成、生产种子质量稳步提升但种子加工和处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最后,提出了未来大白菜种业在高效育种技术、育种目标以及种子生产与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番茄SlWRKY46调控低温胁迫响应的功能研究
    孙会茹, 党峰峰, 任敏, 张嘉宁, 樊蓓, 陈国梁, 程国亭, 王延峰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758-277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14
    摘要866)   HTML84)    PDF (6426KB)(519)   

    为了探究SlWRKY46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分析了从‘Micro-Tom’番茄叶片中克隆到SlWRKY46的CDS序列,该基因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Ⅱa亚族,编码25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自激活结果显示,SlWRKY46定位在细胞核,在酵母系统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Y2H)分析发现,该转录因子可形成同源二聚体。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SlWRKY46的表达受低温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显著诱导。启动子转基因番茄的GUS活性也受低温和ABA的诱导。番茄过表达SlWRKY46植株的耐低温性提高,低温处理下活性氧积累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减少。低温处理下,抗氧化酶和AB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过表达与野生型植株中存在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SlWRKY46正调控番茄的耐低温性,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酶和ABA途径发挥调控作用。

    我国设施蔬菜科技创新方向与任务
    李天来
    园艺学报    2025, 52 (4): 1-2.  
    摘要334)      PDF (11876KB)(363)   
    PtSARD1的特征分析及其抗旱功能初探
    莫锦夏, 李芳, 熊欣婷, 钟灶发, 彭婷
    园艺学报    2025, 52 (6): 1399-1411.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78
    摘要612)   HTML94)    PDF (3505KB)(334)   
    为了探究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水杨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系统获得抗性缺陷1(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deficient 1PtSARD1)在干旱应答中的作用,克隆了其1 425 bp的开放阅读框,通过序列分析、亚细胞定位、表达量分析、过表达、RNA干扰(RNAi)、抗性生理指标测定等方法对PtSARD1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tSARD1含有3个钙调素结合蛋白结构域,且亚细胞定位表明该蛋白会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膜。PtSARD1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叶片中较高,其转录表达受干旱和水杨酸诱导。经转化获得RNAi枳植株和PtSARD1过表达烟草。PtSARD1-RNAi枳离体叶片失水更快,而PtSARD1过表达烟草(A7和F7)离体叶片的相对失水率更低,在控水条件下盆栽苗生长状态更好,脯氨酸含量更高,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更低。以上结果表明,PtSARD1在枳干旱响应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温州蜜柑与椪柑果实日灼发生差异及机制
    吴卓群, 陈鹏旭, 陈思怡, 张福琼, 方红, 祝建, 谢宗周, 李春龙, 刘继红
    园艺学报    2024, 51 (12): 2743-275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513
    摘要1215)   HTML57)    PDF (4516KB)(319)   

    日灼是柑橘生产中常见的生理障碍,但其形成机制不清晰。2021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凤凰山,以温州蜜柑和椪柑果实为试材,通过日灼果皮受伤程度对比、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和基因表达量差异等多角度综合比较二者的日灼差异并分析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温州蜜柑(日灼发生率43.12%)比椪柑(22.52%)更易遭受日灼伤害;日灼对于温州蜜柑果皮细胞紧密度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还造成木质素的积累,并积累更多的活性氧。聚甲氧基黄酮途径中的代谢物川皮苷在椪柑日灼伤害过程中显著富集。类黄酮代谢中关键酶基因CrCHS2CrCHICrFNS以及聚甲氧基黄酮合成关键基因CrOMT2在椪柑日灼果皮中均显著上调,并且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同日灼等级的温州蜜柑。上述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和椪柑果实产生日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椪柑含有更多抗氧化物质,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活性氧积累,从而减弱日灼造成的伤害。

    葡萄GRF/GIF家族基因对遗传转化再生效率的影响
    李敏, 李思雨, 施紫涵, 陈爽, 徐炎, 刘国甜
    园艺学报    2025, 52 (1): 51-65.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77
    摘要555)   HTML32)    PDF (7987KB)(303)   

    为研究葡萄GRF/GIF家族基因对遗传转化再生效率的影响,对在葡萄基因组中鉴定到10个VvGRF和4个VvGIF基因进行了研究。VvGRF含有家族保守结构域WRC和QLQ,VvGIF含有保守结构域SNH和QG。VvGRFVvGIF过表达烟草培养1个月后再生情况明显优于空载对照。烟草中过表达VvGRF8-GIF2VvGRF4-GIF2,再生效率高达73.58%和65.05%,是对照的2.4 ~ 2.7倍;过表达rVvGRF8-GIF2(miR396结合的靶位点突变后的VvGRF8-GIF2),再生效率提升效果最好,达到了83.43%,是对照的3.1倍;相对于VvGRF8-GIF2嵌合体的过表达转化,构建的VvGRF8VvGIF2同源嵌合体VvGRF4-GIF2VvGRF5-GIF2VvGRF8-GIF3过表达后的促进再生效果相对较弱。综合试验结果,VvGRF8VvGIF2有利于提升植物遗传转化的再生效率。

    植物激素对木本植物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及应用
    刘北平, 高暝, 赵耘霄, 汪阳东, 王斌, 方宏峰, 罗明杨, 陈益存
    园艺学报    2025, 52 (8): 1939-196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973
    摘要421)   HTML83)    PDF (2843KB)(302)   

    综述了植物激素在木本植物果实发育和果实内含物、色泽、风味、质地等品质形成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应用研究,旨在提升对激素调控木本植物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认识,为果实品质的改良应用提供思路。

    梨矮生相关基因转录组筛选与功能分析
    吝茹雪, 王斐, 张艳杰, 马力, 刘肖烽, 李舒然, 刘亚龙, 王晨, 姜淑苓, 欧春青
    园艺学报    2025, 52 (3): 545-56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81
    摘要637)   HTML60)    PDF (1622KB)(299)   

    为筛选梨矮生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以12个株型不同的梨品种(系)为试材,于新梢生长期测定其新梢长度和节间长度;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早酥’(普通型)、‘锦香’(半矮生型)和‘中矮1号’(矮生型)梨不同时期生长点、叶片和韧皮部中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在12个品种(系)新梢韧皮部中的表达验证,筛选与矮生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将候选基因PcGA2ox2转化烟草分析其功能。结果表明,‘早酥’‘锦香’和‘中矮1号’的新梢长度在新梢生长初期差异较小,在生长中后期矮生品种短于普通品种;6个普通型品种生长中后期的新梢长度和节间长度均显著长于6个矮生或半矮生型品种(系);‘早酥’‘锦香’和‘中矮1号’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不同差异分组两两样品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在1 882 ~ 5 729之间,其中,在叶片和韧皮部中的表达量均随枝条长度缩短而升高或降低的差异表达基因有51个;选择在3个品种新梢韧皮部中差异表达的9个基因利用RT-qPCR在12个品种(系)中进行验证,有4个基因表现出在矮生型品种(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或低于普通型品种(系)的趋势,确定为矮生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其中1个矮生候选基因为GA2ox家族基因。进一步在‘中矮1号’基因组中鉴定出了15个GA2ox家族成员,分析发现PcGA2ox2在矮生型品种新梢韧皮部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普通型品种。将PcGA2ox2在烟草中过表达,转化植株较对照明显变小。综上,认为PcGA2ox2在‘中矮1号’的矮生中起重要作用。

    葡萄VvARF18调控果实膨大及其互作蛋白筛选
    梁靖, 曾宝珍, 梁国平, 毛娟, 陈佰鸿
    园艺学报    2025, 52 (4): 821-83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594
    摘要636)   HTML56)    PDF (3316KB)(294)   

    为探究葡萄VvARF18在果实发育中的分子机制,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Red Globe’)为材料,克隆了VvARF18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将该基因在番茄中异源过表达以验证其对果实发育的影响。VvARF18基因CDS长度为2 109 bp2 109 bp,编码703个氨基酸,pI为6.5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VvARF18与河岸葡萄(Vitis riparis)VrARF18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在番茄中异源过表达,T3代转基因番茄果实纵横径显著高于野生型,其体积与单果质量明显增加,表明VvARF18对果实膨大具有正调控的作用;转录激活试验发现VvARF18没有毒性但具有自激活活性,筛选与其保守功能结构域B3-Auxin存在互作的蛋白,发现其与信号复合体VvCOP9存在潜在互作关系。

    柑橘2个三倍体果实囊衣发育与化渣性评价
    曹惠祥, 罗鑫, 刘婉荣, 管书萍, 王婷婷, 伍小萌, 郭文武, 解凯东
    园艺学报    2024, 51 (6): 1179-118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493
    摘要552)   HTML15)    PDF (2880KB)(292)   

    探讨柑橘倍性杂交三倍体后代及其二倍体母本果实化渣性差异及原因,为柑橘三倍体果实化渣相关研究奠定数据基础。以本地早橘和红橘为对照,分别对以其为母本与四倍体倍性杂交获得的2个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囊衣发育过程中的厚度变化和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探究囊衣结构及其成分对化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三倍体后代果实囊衣厚度、细胞层数、硬度和剪切力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显著大于其二倍体母本;与二倍体母本相比,2个三倍体后代囊衣细胞壁更厚,微纤丝密度更大,结构更紧密;囊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二倍体母本,木质素含量则在部分发育时期显著低于二倍体母本。综上所述,果实囊衣厚,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高可能是柑橘部分三倍体化渣性较差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指标可用于三倍体化渣性的评价和筛选。

    牡丹96个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与观赏性综合评价
    智慧, 杨菁菁, 罗建让
    园艺学报    2025, 52 (3): 635-645.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12
    摘要778)   HTML14)    PDF (1913KB)(290)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植的96个牡丹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表型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长势、新生枝长度及花期等表型进行多样性分析与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56 ~ 2.03之间,变异系数11.84% ~ 53.82%,花径的表型多样性指数最高,单株着花数的变异系数最大;植株高度、长势、花径、新生枝粗度和群体花期与其他性状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96个牡丹品种分为三大类群,可分别应用于不同园林类型;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因子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4.69%,新生枝粗度、植株高度、群体花期和单株着花数是牡丹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96份牡丹品种以综合得分排序,前10名的得分范围在0.66 ~ 1.18之间,筛选出‘玉板白’‘岛锦’‘海黄’‘黄冠’‘多花罗汉’等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品种。

    杏果实中调控有机酸积累的QTL定位及其主效基因筛选
    姜凤超, 杨丽, 张俊环,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园艺学报    2025, 52 (4): 846-85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438
    摘要444)   HTML67)    PDF (2693KB)(282)   

    以‘串枝红’为母本和‘骆驼黄’为父本构建杏F1杂交群体,并采用液相色谱测定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和总酸含量,同时,利用重测序数据挖掘杂交群体的SNP变异信息,构建杏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苹果酸在发育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而柠檬酸呈出一直升高的变化规律。苹果酸和总酸具有典型的数量遗传特征,而柠檬酸呈现偏正态分布,可能存在主效调控基因。杏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平均距离为0.52 cM,利用该图谱定位获得11个QTL,其中,与苹果酸相关区间包含88个基因,与柠檬酸相关包含310个基因,与总酸相关包含40个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表明苹果酸、柠檬酸和总酸分别与模块m13、m05和m08显著相关,富集分析发现柠檬酸相关候选基因主要与三羧酸循环循环(TCA)、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原异生等途径和通路相关。对QTL、WGCNA和TCA循环涉及的基因取交集,发现仅PA08G28879在三者中同时出现,其可能是调控杏果实中柠檬酸积累的主效基因(PaMDH1),可作为探索杏果实有机酸积累分子机制的候选基因。

    中国辣椒产业快速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
    邹学校, 杨莎, 戴雄泽, 胡博文, 徐昊, 朱凡, 裴宋雨, 远方
    园艺学报    2025, 52 (1): 247-25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805
    摘要580)   HTML28)    PDF (786KB)(277)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辣椒年种植面积不到26.67万hm2,经过20年的发展,至2000年种植面积达133.33万hm2,2015年种植面积达214.67万hm2,且保持稳定,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作者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综述了中国辣椒产业40年大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普通丝瓜Expansin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其在果实膨大中的表达分析
    陈敏氡, 王彬, 白昌辉, 裘波音, 刘建汀, 温庆放, 朱海生, 李永平
    园艺学报    2025, 52 (6): 1488-150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373
    摘要445)   HTML37)    PDF (1157KB)(261)   

    为揭示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扩展蛋白(Expansin)家族基因的组成、结构和进化过程以及在果实膨大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技术从普通丝瓜基因组中鉴定出50个Expansin基因,分属于EXPA(18个)、EXPB(3个)、EXLA(27个)和EXLB(2个)4个亚家族,其中EXLA亚家族发生4对基因串联复制和6对基因片段复制,导致该亚家族基因数量明显扩增。系统发育树显示,4个亚家族成员各自聚集成群,且与同科的黄瓜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4个亚家族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保守基序种类及分布在进化上趋于保守,可以作为亚家族分型的重要依据。启动子元件预测分析发现,Expansin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大量的光诱导、厌氧诱导、茉莉酸甲酯和脱落酸元件,而数量最多的光诱导元件只在EXLA/EXLB亚家族预测到。基于RNA-seq数据筛选出8个与果实横纵径发育极显著正相关的Expansin基因,其中4个已报道的基因LcEXPA8LcEXPA18LcEXPA14LcEXPA1可作为丝瓜果形控制的潜在候选基因。对另外4个基因进行RT-qPCR分析,LcEXPA15在花后4 d显著高表达,LcEXPA3LcEXPA16LcEXPA7在花后8 ~ 15 d显著高表达。花后2 ~ 15 d是普通丝瓜的果实膨大期,这时期的果实细胞数量增加、单细胞明显膨大、伸长。由此推测,4个Expansin可能在催化细胞生长,促进果实膨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8个Expansin互作网络,提示部分Expansin可能与ERF、bHLH、TCP和GATA这4类转录因子家族存在互作。以上8个Expansin基因可作为普通丝瓜果实膨大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贡水白柚’无核成因探究
    胡宇, 曹宗洪, 孙怡, 刘聪, 文豪, 刘慧敏, 郑鑫, 徐梦梦, 蒋祥东, 张友和, 李光浩, 叶俊丽, 邓秀新, 谢宗周, 柴利军
    园艺学报    2025, 52 (1): 1-1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246
    摘要501)   HTML40)    PDF (5903KB)(255)   

    利用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等手段探究了‘贡水白柚’的无核成因。结果表明,‘贡水白柚’雌、雄配子发育正常且可育;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停止在柱头1/3处,表现为不亲和;未授粉花朵去雄套袋后,7、14、21和49 d的坐果率分别为60%、32%、14%与9%,可发育成无核果实,表明其具有单性结实能力。此外,对‘贡水白柚’前期胚珠组织发育进行切片观察,发现其去雄后21 d胚囊组织开始萎缩。其与‘沙田柚’和‘琯溪蜜柚’相互杂交表现为亲和,能够获得含有饱满且发育正常种子的果实。综上,兼具自交不亲和与单性结实是‘贡水白柚’形成无籽果实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