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辣椒的起源、进化与栽培历史
    邹学校, 朱凡
    园艺学报    2022, 49 (6): 1371-1381.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1-0853
    摘要897)   HTML62)    PDF (722KB)(882)   

    辣椒起源于玻利维亚中南部年降雨量不到500 mm的半干旱区,属亚热带无霜区,最初原始野生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辣椒的利用可追溯到8 000 ~ 7 500年以前,早期辣椒依靠飞鸟传播种子,生长区域从发源地玻利维亚逐渐扩大到南美洲、中美洲,再到北美洲西南部,在不同生态区进化产生10多个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和约20个非近缘野生种。辣椒栽培种由共同祖先Capsicum chacoense进化而来,紫花祖先迁移到安第斯高地,进化产生了绒毛辣椒(Capsicum pubescens);白花祖先迁移到玻利维亚南部相对干燥的地区进化产生下垂辣椒(Capsicum baccatum),继续迁移到潮湿的亚马逊盆地,进化产生了一年生辣椒、灌木辣椒和中国辣椒的共同祖先。共同祖先继续向外迁移,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北部进化产生了一年生辣椒,在加勒比地区进化产生了灌木辣椒,在亚马逊河流域北部谷地进化产生了中国辣椒。辣椒的驯化是将野生种从原产地移出进行人工栽培开始,将易脱落、果实小、色泽单一、果实朝上的野生种,改变成不易脱落、果实朝下、肥大化及形状、颜色多样化、经济效益好的栽培种。一年生辣椒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进化,已有6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他4个栽培种至少有4 000年的栽培历史,是美洲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

    ACLSV外壳蛋白与梨两种E3泛素连接酶互作及亚细胞定位
    邱 辉, 朱德娟, 张永乐, 高玉洁, 李 柳, 王国平, 洪 霓,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715-172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967
    摘要151)      PDF (3632KB)(174)   
    为深入了解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与寄主植物的互作特性,构建了表达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的诱饵载体pGBKT7-CP,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红香酥’梨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ACLSV CP潜在互作的33种寄主因子。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验证了CP与来自梨的两种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命名为MIEL和BOI)互作。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CP与BOI具有相似的胞间连丝和细胞核分布特点,MIEL主要分布在内质网和细胞核。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结果显示,CP与BOI互作不改变二者的亚细胞分布,而CP与MIEL互作信号分布与MIEL亚细胞定位相似。构建了这3种蛋白的截短突变体,发现含zf-CHY结构域(1 ~ 99 aa)的MIEL截短突变体可以与CP互作,而仅全长BOI可以与CP互作,CP截短突变体不能与这两种寄主蛋白互作。
    中国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途径与展望
    葛顺峰*,朱占玲*,魏绍冲,姜远茂**
    园艺学报    2017, 44 (9): 1681-169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7-0382
    摘要350)      PDF (726KB)(1106)   
    在中国贫瘠的果园土壤条件下,化肥在苹果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合理的化肥使用也带来了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下降、土壤质量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因此,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由于化肥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关系到苹果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分析了中国苹果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当前已有的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包括障碍性土壤改良与培肥地力、最佳养分管理、根层养分调控和新型肥料与“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并对今后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中国辣椒育种60年回顾与展望
    邹学校, 胡博文, 熊程, 戴雄泽, 刘峰, 欧立军, 杨博智, 刘周斌, 索欢, 徐昊, 朱凡, 远方
    园艺学报    2022, 49 (10): 2099-211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677
    摘要808)   HTML45)    PDF (851KB)(584)   

    本文中介绍了中国辣椒育种60年的重要成就,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利用和创制,杂种优势利用、花药培养、分子育种、多抗性育种、穿梭育种等育种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前的辣椒育种和1980年后辣椒育种国家科技攻关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辣椒育种在产业需求拉动下经过高产育种、生育期育种、抗病育种、耐贮藏运输育种、加工专用品种育种、高品质育种、机械化采收育种等几个阶段,经40多年的发展,已全面建立了现代化的辣椒商业育种体系,育种水平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95%以上。中国辣椒育种形成中国独特的行业特点,如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队伍大、品种多、成效好等,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影响辣椒种业发展的问题,如辣椒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辣椒种子经营企业难以做大、辣椒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温室长季节栽培品种、观赏辣椒品种明显落后发达国家导致种子主要依靠进口等。因此,中国辣椒育种未来发展方向是高品质育种、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的育种和具有药用和功能成分品种的育种、特色优异地方品种的开发及育种、繁种技术的创新。

    姜GST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分析
    王艳红, 席克勇, 田 野, 刘德麒, 周克贵, 尹军良, 刘奕清, 朱永兴,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803-182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384
    摘要127)      PDF (11721KB)(102)   
    为解析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家族的信息,基于姜基因组数据,分析鉴定了ZoGST家族成员及其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利用qRT-PCR检测了10个ZoGST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在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8个GST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在110 ~ 675 aa之间,分子量12.21 ~ 72.51 kD,等电点4.55 ~ 9.51。系统进化树显示,ZoGST可分为Ⅰ~Ⅹ亚家族,第Ⅶ和Ⅹ亚家族成员居多数;ZoGST家族成员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表明该家族成员存在6对片段重复;顺式作用调控元件分析发现上游启动子区含有与光响应、逆境胁迫、激素调节相关的作用元件;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ZoGST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响应病害、低温等逆境胁迫,其中,ZoGSTDHAR5、ZoGSTF9、ZoGSTF13等在姜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低温和病害胁迫下均有较高表达。qRT-PCR分析表明,盐胁迫下ZoGSTDHAR2(除根茎外)、ZoGSTEF1G2、ZoGSTF9在姜不同组织表达量均显著下调;淹水胁迫下,ZoGSTDHAR2等在叶和根茎中表达量显著上调;干旱胁迫下,ZoGSTF9等在根中表达量显著上调。
    果实中果胶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陈凯莉,许 轲,张贤聪,王亚楠,汪志辉,王 迅*
    园艺学报    2017, 44 (10): 2008-201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6-0846
    摘要411)      PDF (659KB)(1470)   

    对果实果胶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总结了参与果胶合成和分解途径的重要酶类编码基因的家族信息、基因功能鉴定、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为果胶代谢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果实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壶瓶枣’果皮着色物质及其相关基因筛选
    李 洁, 武 超, 贾祥堑, 王 娟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728-174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527
    摘要122)      PDF (3212KB)(100)   
    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Hupingzao’)白熟期、半红期、全红期果实为试材,测定果皮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阐述果皮着色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白熟期后,果皮花色苷含量开始显著降低;3个时期果皮类黄酮含量均依次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在白熟期到半红期变化不大,全红期显著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阶段相对稳定。类黄酮、花色苷、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是‘壶瓶枣’果皮的着色物质,且花色苷分为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锦葵色素、芍药色素和天竺葵色素等6种。根据转录组测序中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在类黄酮、花色苷、黄酮与黄酮醇、类胡萝卜素和卟啉代谢通路中差异基因个数分别为35、22、6、30和38。其中,白花青素还原酶基因(LOC107429483)、转录因子基因MYC2(LOC107430586)和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LOC107420289)在果皮着色中发挥主要作用,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LOC107414761)是影响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卟啉代谢中叶绿体A加氧酶基因(LOC107410684)是影响总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
    中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60年
    杨丽梅, 方智远
    园艺学报    2022, 49 (10): 2075-209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11
    摘要456)   HTML34)    PDF (939KB)(364)   

    60年来,中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突破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先后建立了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种质资源;选育出一批优异的甘蓝育种材料;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中总结了60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甘蓝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番茄果实角质层的形成机理
    邢亚莉,史才雪,李汉霞,叶志彪*
    园艺学报    2016, 43 (9): 1726-173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6-0314
    摘要646)      PDF (812KB)(1138)   

    番茄果实的角质层厚且没有气孔,是研究鲜食果实角质层的理想材料。对番茄果实角质层的组分、形成、功能和调控因子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为鲜食果实发育和采后生物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DLI)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崔佳维1,雷炳富1,刘厚诚2,*
    园艺学报    2019, 46 (9): 1670-168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27
    摘要401)      PDF (755KB)(619)   
    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是指一天中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总量。就DLI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展开讨论,总结其对植物种子萌发、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设置合适的DLI提供借鉴和指导。弱光条件下提高DLI,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阶段,需光种子萌发率与DLI呈正相关;营养生长阶段,适当提高DLI,可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提高生物量的积累;生殖生长阶段,提高DLI可以促进植物的花芽分化,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番茄果实成熟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汪 莹, 孔俊花, 陈微微, 周 婷, 赖童飞
    园艺学报    2014, 41 (9): 1811-1820.  
    摘要812)      PDF (445KB)(2835)   
    对近年来通过高通量测序、基因结构预测、成熟突变体筛选、比较组学分析等手段获得的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果实成熟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果实成
    熟相关转录调控网络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玉簪属植物研究进展
    张金政 施爱萍;孙国峰 石 雷 张启翔
    园艺学报    2004, 31 (4): 549-554.  
    摘要1451)      PDF (317KB)(2344)   
    从系统与分类学、细胞学、园艺学及育种学等多学科归纳并总结了世界各地对玉簪属植物的
    研究成果,就今后国内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植物蔗糖转化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李肖蕖;王建设;张根发
    园艺学报    2008, 35 (9): 1384-1392.  
    摘要2269)      PDF (661KB)(3864)   
    糖是植物体的能源物质,也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物质。在植物蔗糖代谢过程中,特别是果实发育的过程当中转化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催化蔗糖水解成为己糖,直接影响蔬菜和水果的品质。蔗糖转化酶分为酸性转化酶和中性/碱性转化酶,两者在植物体中的作用不同。由于转化酶种类不同,其表达方式也比较复杂,同时能够调控转化酶基因表达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器官和发育特异性、糖、胁迫以及激素等。尽管目前对于植物转化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还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探究。

    山茶叶片的离体再生及内源激素与不定芽分化的关系
    王建昭, 高 园, 刀 梅, 张洪烨, 杨自云, 陈龙清, 吴 田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891-1905.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621
    摘要59)      PDF (4093KB)(70)   
    以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结果表明:叶片在MS + 5.0 mg • L-1 6-BA + 0.1 mg • L-1 2,4-D + 5.0 mg • L-1 PVP + 3%蔗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79.19%);将愈伤组织转至原配方培养基光照培养(12 h • d-1),可分化出不定芽,分化率为51.32%。不定芽在不定根诱导培养基(1/8MS + 0.5 mg • L-1 IBA + 1.0 mg • L-1 PVP + 2%蔗糖)上生根率最高(50%);生根试管苗移栽至田间,成活率达66.67%。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激素发现,具不定芽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中,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玉米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α–亚麻酸代谢途径激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在所有检测的内源激素中,有30种(90.9%)含量下调,仅有3种激素含量上调。结果显示,在培养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内源激素含量是决定山茶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
    利用中华猕猴桃杂交后代转录组测序筛选抗溃疡病相关基因
    匡美美, 李 黎, 马建伟, 刘 原, 蒋鸿霏, 雷 瑞, 满玉萍, 王一帆, 黄 波, 王彦昌, 刘世彪,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743-175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593
    摘要102)      PDF (4476KB)(69)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中的毁灭性病害。不同遗传背景的猕猴桃材料抗性差异极大。为研究猕猴桃响应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早期反应,挖掘抗病相关基因,对接种溃疡病菌6和24 h后的中华猕猴桃‘金农’× 中华猕猴桃雄株杂交后代中的抗病个体‘21-2-4’及感病个体‘19-3-11’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个体对Psa防御主要集中在24 h,而感病个体主要集中在6 h。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苯丙烷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等初生、次生产物的代谢。对比抗、感病个体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对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苯丙烷生物合成等抗病相关途径中可能的候选基因进行初步筛选。以中华猕猴桃抗性品种‘金农’和感病品种‘红昇’为材料,通过qRT-PCR验证了初步筛选出来的基因,确定PR1(Acc06864/Acc06865/Acc06866)、FLS2(Acc06484)可作为抗病候选基因深入研究。
    应用铜制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姚廷山1,2,周 彦1,周常勇1,2,*
    园艺学报    2016, 43 (9): 1711-1719.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5-0765
    摘要474)      PDF (682KB)(1401)   

    对防治柑橘溃疡病的主要药剂——铜制剂的种类、施用方法、作用机理以及其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综述了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抗铜性产生及抗铜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并探讨柑橘溃疡病菌产生铜抗性的防控方法。

    植物CRISPR/Cas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陆 地, 胡春华, 盛 鸥, 杨乔松, 窦同心, 何维弟, 邓贵明, 高慧君, 刘思文, 李春雨, 董 涛, 易干军, 毕方铖,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927-194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894
    摘要76)      PDF (1761KB)(65)   
    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常见的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投送DNA基因组编辑方式会导致外源载体片段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引发消费者对其潜在生物安全的担忧。目前已有部分植物建立了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体系,但存在投送效率低、编辑效率低和再生困难等问题。本文中主要对植物CRISPR/Cas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体系建立和应用研究中编辑元件载体、介导投送方式及常用的编辑策略等3个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月季组学及其开花习性和花香性状研究进展
    李淑斌1,2,王炜佳2,吴高琼2,余春霞2,唐开学2,王四清1,*,戴思兰1,*
    园艺学报    2019, 46 (5): 995-101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8-1066
    摘要471)      PDF (815KB)(1111)   
    综述了蔷薇属植物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组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古老月季‘月月粉’全基因组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连续开花和花香2个性状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蔷薇属植物中亟待阐明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今后蔷薇属植物组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对蔷薇属植物重要生物学问题的解答和新种质的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温度烧制的生物炭对苹果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英浩, 李 允, 吕伟静, 陈 冉, 姜伟涛, 尹承苗, 毛志泉, 王艳芳,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853-186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187
    摘要56)      PDF (2721KB)(63)   
    根皮苷类酚酸类物质是造成苹果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废弃苹果枝条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烧制的生物炭对根皮苷胁迫下平邑甜茶(苹果砧木)连作土盆栽幼苗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连作土(对照)、连作土壤中分别添加50 mg • kg-1根皮苷、300 ℃生物炭、400 ℃生物炭、500 ℃生物炭、300 ℃生物炭 + 根皮苷、400 ℃生物炭 + 根皮苷、500 ℃生物炭 + 根皮苷,盆栽处理120 d后,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根皮苷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改变连作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使土壤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UT)特有数增加;通过PCoA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得出,添加生物炭后土壤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生物炭对不同分类水平上的土壤真菌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土壤优势菌丰度变化较大。生物炭可通过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缓解苹果连作障碍。
    中晚熟鲜食葡萄新品种‘金光’
    韩 斌, 刘长江, 尹勇刚, 孙 艳, 贾 楠, 赵胜建, 郭紫娟, 李敏敏
    园艺学报    2024, 51 (8): 1977-197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1-1211
    摘要49)      PDF (1010KB)(62)   
    ‘金光’是‘巨峰’自交实生选育的中晚熟鲜食葡萄新品种。果穗大,单穗质量738.8 g;单粒质量12.0 g,果粒椭圆形,果皮黄绿色,果肉较脆,果汁多,具有草莓香味;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8.0%以上,可滴定酸0.58%。树挂期长,丰产、稳产,产量22.7 t • hm-2,在河北省昌黎地区9月下旬成熟,适宜京津冀等地区设施及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