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辣椒的起源、进化与栽培历史
    邹学校, 朱凡
    园艺学报    2022, 49 (6): 1371-1381.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1-0853
    摘要926)   HTML62)    PDF (722KB)(1019)   

    辣椒起源于玻利维亚中南部年降雨量不到500 mm的半干旱区,属亚热带无霜区,最初原始野生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辣椒的利用可追溯到8 000 ~ 7 500年以前,早期辣椒依靠飞鸟传播种子,生长区域从发源地玻利维亚逐渐扩大到南美洲、中美洲,再到北美洲西南部,在不同生态区进化产生10多个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和约20个非近缘野生种。辣椒栽培种由共同祖先Capsicum chacoense进化而来,紫花祖先迁移到安第斯高地,进化产生了绒毛辣椒(Capsicum pubescens);白花祖先迁移到玻利维亚南部相对干燥的地区进化产生下垂辣椒(Capsicum baccatum),继续迁移到潮湿的亚马逊盆地,进化产生了一年生辣椒、灌木辣椒和中国辣椒的共同祖先。共同祖先继续向外迁移,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北部进化产生了一年生辣椒,在加勒比地区进化产生了灌木辣椒,在亚马逊河流域北部谷地进化产生了中国辣椒。辣椒的驯化是将野生种从原产地移出进行人工栽培开始,将易脱落、果实小、色泽单一、果实朝上的野生种,改变成不易脱落、果实朝下、肥大化及形状、颜色多样化、经济效益好的栽培种。一年生辣椒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进化,已有6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他4个栽培种至少有4 000年的栽培历史,是美洲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

    中国辣椒育种60年回顾与展望
    邹学校, 胡博文, 熊程, 戴雄泽, 刘峰, 欧立军, 杨博智, 刘周斌, 索欢, 徐昊, 朱凡, 远方
    园艺学报    2022, 49 (10): 2099-211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677
    摘要816)   HTML45)    PDF (851KB)(617)   

    本文中介绍了中国辣椒育种60年的重要成就,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利用和创制,杂种优势利用、花药培养、分子育种、多抗性育种、穿梭育种等育种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前的辣椒育种和1980年后辣椒育种国家科技攻关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辣椒育种在产业需求拉动下经过高产育种、生育期育种、抗病育种、耐贮藏运输育种、加工专用品种育种、高品质育种、机械化采收育种等几个阶段,经40多年的发展,已全面建立了现代化的辣椒商业育种体系,育种水平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95%以上。中国辣椒育种形成中国独特的行业特点,如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队伍大、品种多、成效好等,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影响辣椒种业发展的问题,如辣椒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辣椒种子经营企业难以做大、辣椒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温室长季节栽培品种、观赏辣椒品种明显落后发达国家导致种子主要依靠进口等。因此,中国辣椒育种未来发展方向是高品质育种、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的育种和具有药用和功能成分品种的育种、特色优异地方品种的开发及育种、繁种技术的创新。

    中国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途径与展望
    葛顺峰*,朱占玲*,魏绍冲,姜远茂**
    园艺学报    2017, 44 (9): 1681-169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7-0382
    摘要355)      PDF (726KB)(1112)   
    在中国贫瘠的果园土壤条件下,化肥在苹果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合理的化肥使用也带来了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下降、土壤质量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因此,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由于化肥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关系到苹果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分析了中国苹果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当前已有的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包括障碍性土壤改良与培肥地力、最佳养分管理、根层养分调控和新型肥料与“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并对今后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番茄果实角质层的形成机理
    邢亚莉,史才雪,李汉霞,叶志彪*
    园艺学报    2016, 43 (9): 1726-173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6-0314
    摘要646)      PDF (812KB)(1177)   

    番茄果实的角质层厚且没有气孔,是研究鲜食果实角质层的理想材料。对番茄果实角质层的组分、形成、功能和调控因子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为鲜食果实发育和采后生物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苹果果肉颜色及褐变多样性研究
    杨 巍;赵锁成;和 阳;张素敏;伊 凯;刘 志;徐贵轩;董文轩;温雨彬
    园艺学报    2010, 37 (11): 1729-1734.  
    摘要2526)      PDF (233KB)(1835)   
    为了评价苹果品种在果实鲜切后果肉颜色变化及褐变程度,寻找抗褐变品种,选用40个品种的果实进行了果肉颜色和褐变多样性的研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肉颜色可分为黄、白、绿3种;初始色泽为黄色的切分1 h后大部分变为黄褐色;初始色泽为绿色和白色的,切分1 h后一般呈灰褐色,也有的呈黄褐色;苹果果实切分后褐变现象普遍发生,表型多样,品种间差异较大,而且成熟期越晚褐变渐轻。苹果品种华红、华冠是优良的抗褐变种质资源。
    玉簪属植物研究进展
    张金政 施爱萍;孙国峰 石 雷 张启翔
    园艺学报    2004, 31 (4): 549-554.  
    摘要1452)      PDF (317KB)(2387)   
    从系统与分类学、细胞学、园艺学及育种学等多学科归纳并总结了世界各地对玉簪属植物的
    研究成果,就今后国内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番茄果实成熟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汪 莹, 孔俊花, 陈微微, 周 婷, 赖童飞
    园艺学报    2014, 41 (9): 1811-1820.  
    摘要813)      PDF (445KB)(2862)   
    对近年来通过高通量测序、基因结构预测、成熟突变体筛选、比较组学分析等手段获得的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果实成熟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果实成
    熟相关转录调控网络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植物蔗糖转化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李肖蕖;王建设;张根发
    园艺学报    2008, 35 (9): 1384-1392.  
    摘要2269)      PDF (661KB)(3904)   
    糖是植物体的能源物质,也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物质。在植物蔗糖代谢过程中,特别是果实发育的过程当中转化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催化蔗糖水解成为己糖,直接影响蔬菜和水果的品质。蔗糖转化酶分为酸性转化酶和中性/碱性转化酶,两者在植物体中的作用不同。由于转化酶种类不同,其表达方式也比较复杂,同时能够调控转化酶基因表达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器官和发育特异性、糖、胁迫以及激素等。尽管目前对于植物转化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还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探究。

    桃NAC基因家族的鉴定及PpNAC050促进果实果糖积累研究
    刘建豪, 荆彦付, 刘月芯, 徐摇光, 于 洋, 葛秀秀, 谢 华,
    园艺学报    2024, 51 (9): 1983-199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085
    摘要115)      PDF (5771KB)(99)   
    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 NAC(NAM,ATAF1/2,CUC2)在调控果实品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NAC基因在桃(Prunus persica)果实可溶性糖调控中的作用,在桃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17个NAC基因家族成员(PpNAC),其在桃8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这些PpNAC可归为13个亚类群。克隆了一个在果实发育后期高表达的PpNAC050基因(Prupe.7G014100),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瞬时过表达PpNAC050显著提高了桃果肉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EMSA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PpNAC050作为转录抑制子,可直接与调控果糖含量的基因——液泡膜单糖外转运蛋白基因PpERDL6-1(PpERDL16)的启动子结合,暗示PpNAC050可通过抑制PpERDL6-1表达来提高果肉中果糖积累。
    果实中果胶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陈凯莉,许 轲,张贤聪,王亚楠,汪志辉,王 迅*
    园艺学报    2017, 44 (10): 2008-201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6-0846
    摘要412)      PDF (659KB)(1496)   

    对果实果胶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总结了参与果胶合成和分解途径的重要酶类编码基因的家族信息、基因功能鉴定、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为果胶代谢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果实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月季组学及其开花习性和花香性状研究进展
    李淑斌1,2,王炜佳2,吴高琼2,余春霞2,唐开学2,王四清1,*,戴思兰1,*
    园艺学报    2019, 46 (5): 995-101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8-1066
    摘要472)      PDF (815KB)(1151)   
    综述了蔷薇属植物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组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古老月季‘月月粉’全基因组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连续开花和花香2个性状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蔷薇属植物中亟待阐明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今后蔷薇属植物组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对蔷薇属植物重要生物学问题的解答和新种质的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60年
    杨丽梅, 方智远
    园艺学报    2022, 49 (10): 2075-2098.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711
    摘要461)   HTML34)    PDF (939KB)(370)   

    60年来,中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突破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先后建立了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种质资源;选育出一批优异的甘蓝育种材料;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中总结了60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甘蓝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青花菜侧枝调控基因BoBRC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刘宇香, 韩风庆, 赵鑫雨, 刘玉梅, 李占省, 方智远,
    园艺学报    2024, 51 (9): 1997-200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057
    摘要91)      PDF (1789KB)(90)   
    从青花菜优良自交系L461中克隆了BoBRC1,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其在腋芽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并随腋芽生长动态变化。根据其基因序列,在第1个外显子上设计2个靶标,构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导入自交系L461中,获得18个阳性株系。测序结果显示,有3个株系在至少1个靶标处发生了基因突变,编辑效率为16%。其中L461-3株系在靶标1和靶标2均发生编辑事件,L461-1和L461-11株系仅在靶标2处发生编辑事件。与野生型相比,T1代纯合突变体侧枝数明显增加,侧枝长度变长。对bobrc1纯合突变体中侧枝发育基因BoBRC1下游关键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发现,BoHB21、BoHB53、BoNCED3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BoHB40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BoBRC1基因参与青花菜侧枝发育调控,敲除该基因可促进青花菜侧枝生长。
    鲜切果蔬物理防褐保鲜的研究进展
    黄彭, 丁捷, 胡晓敏, 陈怡, 刘亚飞, 秦文
    园艺学报    2021, 48 (6): 1217-123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484
    摘要467)   HTML20)    PDF (851KB)(442)   

    综述了鲜切果蔬的褐变机理和11种物理防褐变技术研究现状。从褐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防褐变2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鲜切果蔬防褐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研究进展
    王若男,乜兰春*,张双双,崔 强,贾明飞
    园艺学报    2019, 46 (1): 157-170.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85
    摘要352)      PDF (795KB)(1246)   
    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植物重金属积累量增加,重金属对植物产生毒害的同时,植物也会通过避性和耐性机制抵抗重金属的毒害。从根系分泌物、亚细胞结构、螯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抵抗重金属胁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彩叶植物呈色机理及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姜卫兵;庄猛;韩浩章;戴美松;花国平
    园艺学报    2005, 32 (02): 352-358.  
    摘要1913)      PDF (373KB)(5032)   
    本文在阐述彩叶植物的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 介绍了呈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环境因子对叶片呈色的影响, 并归纳了近年来对彩叶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最后提出了彩叶植物未来的研究重点。
    芍药花蕾成熟及开花的阶段划分与形态类型
    成仿云;高水平;于晓南
    园艺学报    2009, 36 (4): 611-613.  
    摘要1896)      PDF (188KB)(1586)   
    确定最佳采收期是芍药切花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连续两年对15个中国芍药品种观察, 把花蕾成熟及开花的过程划分为7个时期(对应为0~6的7个开花级别) , 以及松瓣型和绽口型两种形态类型。不同类型间主要差异发生在对切花采收起关键作用的花蕾透色期, 即花蕾开花1~3级的时期。
    湿包类型菠萝蜜采后呼吸跃变和主要成分的变化
    王俊宁, 吕庆芳, 丰锋, 谢江辉, 魏长斌, 李映晖, 叶春海
    园艺学报    2014, 41 (2): 329-334.  
    摘要939)      PDF (669KB)(1096)   
    以湿包类型菠萝蜜‘301’株系为试材,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淀粉、纤维素、果胶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包菠萝蜜‘301’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分别于采后2 d和3 d出现乙烯高峰和呼吸高峰。果肉中的淀粉、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在采后前2 d迅速下降,可溶性果胶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分别于采后2 d和3 d达到最大值后下降。果腱中淀粉、纤维素、果胶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与果肉相同,只是趋势比较平缓。在整个贮藏期间,果肉中的淀粉、可溶性总糖(除采后2 d外)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果腱,而纤维素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则极显著低于果腱,果肉中的原果胶和总果胶含量在采后前2 d极显著高于果腱,随后总果胶极显著低于果腱。
    万寿菊杂交一代遗传多态性的SRAP标记分析
    张西西;徐 进;王 涛;董爱香;赵梁军
    园艺学报    2008, 35 (8): 1221-1226.  
    摘要1981)      PDF (541KB)(1880)   

    应用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分子标记对当前市场上推广的48个万寿菊杂交一代品种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用60个引物组合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到20个多态性引物组合,共产生289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45个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聚类分析20个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48份材料分为两大类,Jaccard's相似系数在0.25~0.91之间。

    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代谢研究进展
    张海朋1,刘翠华2,刘 园1,温 欢1,施要强3,张红艳1,徐 娟1,*
    园艺学报    2020, 47 (8): 1610-1624.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100
    摘要473)      PDF (837KB)(1107)   
    柑橘中挥发性物质以萜类为主,不仅影响植株与环境间的信号传递和赋予果实的香气,而且对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及人体健康有多样的功能。对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生物学功能、代谢谱的种质及组织特异性、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挥发性物质与柑橘分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目前对柑橘挥发性萜类物质的研究仅限于代谢通路及代谢谱分析;在成分分析上多以游离态为主,糖苷等键合态的分析较少;已明确功能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基因报道较少,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尚有待深入解析。展望未来,基础研究方面应重点揭示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代谢的进化和演变规律、重要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等;生产应用中关注开发利用现有具特异香味种质、创制特殊香味新品种以及提升香气品质的栽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