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8卷,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果树

    • 叶籽银杏叶生胚珠的发育组织化学研究
    • 韩晨静;邢世岩;董章凯;张 芳;李际红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17-824.
    • 摘要 ( 1987 ) HTML ( 1809 ) PDF (707KB) ( 1809 )   
    • 采用树脂半薄切片技术对叶籽银杏叶生胚珠生长发育各阶段进行观察及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叶生胚珠发端期在叶片上表现为“突起”状态,其结构主要为维管束、薄壁细胞和分泌腔;其内中央淀粉粒少,与叶缘结合处淀粉粒多,淀粉粒小且沿细胞壁分布。(2)叶生胚珠雌配子体的发育经历了游离核阶段和细胞化阶段;游离核阶段雌配子体呈液体状态;细胞化初期,雌配子体内是大的薄壁细胞,无淀粉粒、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布;随后淀粉粒渐多;细胞化后期淀粉粒进一步增多,变大,且有黑色脂滴在细胞壁附近。(3)胚乳发育阶段,细胞中积累淀粉粒,蛋白质增多,营养物质中心密集,边缘稀疏。(4)雌配子体游离核阶段开始有外珠被和中珠被的分化;7月上旬叶生胚珠出现明显的内珠被。(5)中珠被与内珠被间中隐线上方有一“锥状”结构,外珠被和中珠被间有较多的淀粉粒。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根域限制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卢彩玉;郑小艳;贾惠娟;卢如国;滕元文;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25-832.
    • 摘要 ( 2223 ) HTML ( 1759 ) PDF (279KB) ( 1759 )   
    • 以‘巨玫瑰’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为试材,从始熟期开始研究了根域限制栽培对果实可溶性糖积累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巨玫瑰’葡萄果实中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从始熟期开始果实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也随果实发育进程而逐步增强。AI活性与果实中含量最多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相关。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合成酶(SS)的分解方向的活性只是在始熟期3周后开始增加,且活性低于AI。蔗糖合成酶(SS)的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在始熟期开始后稍有增加,此后保持平稳,且活性远远低于蔗糖分解相关酶AI、NI和SS的分解方向活性。根域限制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巨玫瑰’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糖积累期间的AI活性和成熟时的NI活性,但对其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由此推断AI是葡萄果实糖积累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也是根域限制提高果实糖含量的关键代谢酶。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应用BaPS技术研究双氰胺及硫对苹果园土壤尿素的硝化抑制效应
    • 葛顺峰;姜远茂;魏绍冲;王海宁;房祥吉;陈 汝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33-839.
    • 摘要 ( 1808 ) HTML ( 1331 ) PDF (288KB) ( 1331 )   
    • 在大田条件下应用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研究了双氰胺(DCD)和双氰胺与硫配合施用(DCD + S)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的硝化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后40 d内,N + DCD和N + DCD + S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N处理(对照)。N + DCD处理在6 ~ 20 d显著高于N处理;N + DCD + S处理直到30 d时仍显著高于N处理,比只施DCD的处理硝化抑制作用延长了10 d。两个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土壤NO3--N含量显著低于N处理,降幅达18.72% ~ 58.91%。与N处理(对照)相比,N + DCD和N + DCD + S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试验前期差异最大,进一步证实了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NH4+-N向NO3--N的转化。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 石胜友;武红霞;王松标;姚全胜;刘丽琴;王一承;马蔚红;詹儒林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40-848.
    • 摘要 ( 2220 ) HTML ( 1465 ) PDF (253KB) ( 1465 )   
    •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镁胁迫对‘春见’橘橙生长和矿质元素分布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申 燕;肖家欣;;杨 慧;张绍铃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49-858.
    • 摘要 ( 2501 ) HTML ( 1452 ) PDF (731KB) ( 1452 )   
    •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镁[0、2.4、12、24(对照)和240 mg · L-1]对香橙砧‘春见’橘橙幼苗的生理胁迫反应。结果表明:(1)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各部位干样质量,但显著提高了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且均以无镁处理的对应值变幅最大,无镁处理还显著降低了SOD与CAT活性。(2)植株各器官镁含量随镁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一处理下叶片镁含量相对高于其他部位,上部叶镁含量高于下部叶(镁过量处理除外);镁胁迫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各部位的锌含量,尤以2.4 mg · L-1 Mg 2+处理明显;除无镁处理外,各处理(含对照)的下部叶钙、硼含量均大于上部叶,镁过量处理显著降低了上部叶和下部叶的钙和硼含量。(3)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显著,镁缺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模糊,片层数明显减少,线粒体膜模糊且出现异常的黑色颗粒;镁过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片层消失,淀粉粒和质体小球异常增多增大,线粒体膜模糊。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紫外线照射对梁平柚果皮基因表达的影响
    • 程春振;朱世平;吴 波;阳佳位;贝学军;马岩岩;钟广炎;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59-866.
    • 摘要 ( 2087 ) HTML ( 1705 ) PDF (406KB) ( 1705 )   
    • 采用SSH技术以紫外照射的梁平柚[Citrus grandis(L.)Osbeck]果皮作为实验方(tester),以未被照射的正常果皮作为驱动方(driver),构建了一个梁平柚果皮紫外诱导基因的正向差减文库。经菌液PCR检测后随机挑取20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168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比对这168条ESTs,发现有分属于57个基因的114条ESTs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54条ESTs同源性较低或没有同源性。功能分析发现,这些ESTs主要参与抗逆防御、生长发育、细胞凋亡、转录与翻译、细胞分化、信号传导、能量代谢、糖类及氨基酸代谢以及次生代谢等。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辣椒枣’减数分裂的比较
    • 吴改娥;刘 平;;刘孟军;;刘冠楠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67-874.
    • 摘要 ( 2471 ) HTML ( 1489 ) PDF (1757KB) ( 1489 )   
    • 观察了‘辣椒枣’(Ziziphus jujuba Mill.‘Lajiaozao’)二倍体和四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并将其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加以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终变期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出现,并且此时期出现双核仁,且核仁一大一小;中期Ⅰ和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游离于赤道板外;后期Ⅰ和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及染色体桥现象;四分体时期还出现了二分体、含微核的异常三分体和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同源四倍体‘辣椒枣’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原因。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蔬菜

    •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 吕红豪;方智远;杨丽梅;谢丙炎;刘玉梅;庄 木;张扬勇;杨宇红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75-885.
    • 摘要 ( 1789 ) HTML ( 1267 ) PDF (554KB) ( 1267 )   
    • 利用采自北京延庆的甘蓝枯萎病病原FGL③-6对117份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共获得47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37份。对其抗性表现与地理来源、球型及叶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材料主要由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荷兰的种质资源中选出;扁球型和叶色灰绿的自交系中抗病材料比例高,而尖球类型中未发现抗病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重复鉴定和田间鉴定,筛选出5份既抗枯萎病又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抗源材料。21份材料对延庆菌株FGL③-6和美国甘蓝枯萎病1号小种FOAM对比接种试验的结果显示,相同材料对二者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引起延庆的甘蓝枯萎病原很可能为1号小种;对美国甘蓝枯萎病2号小种的初步研究表明,2号小种有更强的致病力。以延庆菌株FGL③-6为供试菌株,用8个抗病 × 感病甘蓝杂交组合和其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及回交一代作试材,初步研究了甘蓝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对延庆枯萎病菌株的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野生黄瓜代换系的构建
    • 李学峰;胡晓文;张圣平;顾兴芳;张忠华;黄三文;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86-892.
    • 摘要 ( 2096 ) HTML ( 1616 ) PDF (430KB) ( 1616 )   
    • 野生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 hardwickii Royle)是目前唯一被发现的黄瓜野生变种,具有抗根结线虫和CMV等优异性状,分枝性强,果实为卵圆形,味极苦。利用野生黄瓜品系PI183967为供体材料,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 sativus L.)‘新泰密刺’纯系为受体材料,经过3次回交和1次自交,创造了一套代换系材料。在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均匀分布在全基因组上的62个SSR标记,跟踪野生黄瓜的基因组片段,共选择出21份单片段和10份双片段代换系材料,共得到代换片段41个。这些野生代换片段重叠累加覆盖野生黄瓜染色体组96.81%。这套代换系材料为利用野生黄瓜的优异基因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精确分析黄瓜数量性状奠定了材料基础。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
    • 张丽莹;王荣莲;张俊生;程兴华;云兴福;;于 健;
    • 园艺学报. 2011, 38(5): 893-902.
    • 摘要 ( 2080 ) HTML ( 1589 ) PDF (336KB) ( 1589 )   
    • 以黄瓜‘中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水肥耦合对几种氮代谢酶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设3种单株灌水量水平:87 L(W1)、125 L(W2)、162 L(W3),3种单株施肥量水平:64 g(F1)、92 g(F2)、119 g(F3)。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处理对植株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显著,在F1施肥水平下,W1的几种氮代谢指标高于W2和W3;在F2和F3施肥水平下,W2的灌水量水平最好。施肥量处理对NR、GS、GOGAT、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皆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灌水量水平下,F3 > F2 > F1。灌水量和施肥量2因素之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从相关分析上看氮代谢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与黄瓜产量及果实中硝酸盐、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嫁接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 刘业霞;姜 飞;张 宁;王洪涛;艾希珍;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03-910.
    • 摘要 ( 1835 ) HTML ( 1550 ) PDF (236KB) ( 1550 )   
    • 青枯病是当前设施辣椒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选择抗性砧木和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通过人工接种青枯病原菌,分析了不同辣椒品种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富根卫士’(简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抗病性最强。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研究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接种20 d时,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3%和43%。接种前嫁接的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低于对照,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接种后,辣椒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逐渐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嫁接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幅度明显较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青枯病的抗性,其抗病机理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菜豆抗炭疽病基因SCAR标记在品种抗性鉴定中的应用
    • 古 瑜;韩启厚;王武台;李素文;孙德岭;吴 锋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11-920.
    • 摘要 ( 1795 ) HTML ( 1607 ) PDF (295KB) ( 1607 )   
    • 利用5个来自于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SCAR 标记(SCA1000、SH181100、SAB3400、SB12350和SCF101072)引物组,对143份荚用菜豆资源进行DNA水平的鉴定。同时使用苗期接种方法,验证了143份资源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共有61份资源检测到SCAR标记。在这些资源中,有40份具有SCA1000标记,40份具有SCF101072标记,19份兼有SCA1000和SCF101072标记,其余的82份未检测到SCAR标记。这143份资源中均未检测到SAB3400、SB12350和SH181100扩增带。群体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43份资源中,抗病的有16份。其中含有2个SCAR标记,群体抗性结果表现抗病的有5份,含有1个SCAR标记,并且群体抗性结果表现抗病的有3份。通过本研究明确了:荚用菜豆中Co-2和Co-10基因含量比较丰富,除扁圆荚类型紫荚菜豆中Co-2基因含量多于Co-10基因外,这两个抗病基因在其它类型的菜豆中分布比较均匀。在油豆类型和扁圆荚类型绿荚菜豆资源中,同时含有此两个抗病基因标记的较多。在油豆类型资源中,含有两个抗病标记,并且群体抗性表现抗病的最多。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银耳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董吉元;杨双熙;陈叶叶;刘 娟;马爱民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21-929.
    • 摘要 ( 1990 ) HTML ( 2139 ) PDF (606KB) ( 2139 )   
    •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真菌α–微管蛋白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出银耳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分别利用SEFA-PCR方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银耳α–微管蛋白基因的DNA和cDNA全长序列。银耳α–微管蛋白基因DNA全长1 962 bp,含有9个内含子,cDNA全长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银耳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与新型隐球酵母有80%相似性,编码的蛋白质属于Tubulin_FtsZ超家族中的α–微管蛋白亚家族,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保守的GTP结合区域GGGTGSG,系统发育树显示银耳与新型隐球酵母距离最近。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植物

    • 三角紫叶酢浆草叶色变异株系的RAPD和ISSR标记初步鉴定
    • 胡 甦;王永清;;陶 炼;付 燕;杨 芩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30-938.
    • 摘要 ( 1875 ) HTML ( 1294 ) PDF (896KB) ( 1294 )   
    • 以三角紫叶酢浆草叶色变异株系和其野生型植株为材料,对其遗传物质进行分子水平上的初步检测。采用DNA混合样本池法,构建变异型样本池和野生型样本池,并以这两个DNA池做模板分别进行RAPD-PCR和ISSR-PCR 扩增。从70个RAPD随机引物和100个ISSR随机引物中分别筛选出2个RAPD特异引物(S76,S118)和2个ISSR特异引物(UBC818,UBC868),均能在上述两个DNA池之间扩增出稳定的差异性条带共6条。其中,变异株系的差异性缺失带S118 700-800测序成功,其序列包含编码叶绿体光系统Ⅰ第Ⅶ亚基的基因。研究结果表明,与其野生型相比,该叶色变异株系的确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变化,且在一定继代范围内能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稳定存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NO和H2O2在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
    • 廖伟彪;黄高宝;郁继华;;张美玲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39-946.
    • 摘要 ( 2072 ) HTML ( 1626 ) PDF (316KB) ( 1626 )   
    •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吲哚丁酸(IBA)诱导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外植体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外源IBA与NO、H2O2一样对万寿菊外植体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且IBA与NO,IBA与H2O2协同增效。NO清除剂cPTIO和H2O2清除剂CAT均能抑制IBA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同样,cPTIO和CAT亦能抵消IBA对NPA抑制不定根形成的逆转作用。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必要条件。IBA处理提高了外植体内源NO和H2O2的含量,说明IBA是通过增加内源NO和H2O2水平实现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cPTIO和L-NAME抑制了IBA对H2O2含量的促进作用,而CAT和DPI却不能抑制IBA对NO含量的促进作用。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两个下游信号分子,且NO可能位于H2O2的上游。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它园艺植物

    • 瑞香狼毒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 梁 为;白雪娜;成 军;师光禄;王有年;;王战全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47-954.
    • 摘要 ( 1673 ) HTML ( 1241 ) PDF (358KB) ( 1241 )   
    • 采用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中的杀螨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从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较强触杀和内吸活性的化合物Ⅳ,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色谱(IR)等方法对化合物Ⅳ进行鉴定,确定该化合物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杀螨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可能是瑞香狼毒中重要的杀螨活性物质。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触杀活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267 mg · mL-1,内吸活性的LC50值为7.388 mg · mL-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山东20个石榴品种花粉亚微形态学比较研究
    • 尹燕雷;苑兆和;冯立娟;招雪晴;陶吉寒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55-962.
    • 摘要 ( 2069 ) HTML ( 1618 ) PDF (1752KB) ( 1618 )   
    • 利用日立S-570扫描电镜对山东省20个石榴(Punica granatum)品种花粉的亚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花粉具3条萌发沟,属N3P4C5类型;赤道面观均呈近长球形,极面观呈三裂圆形或三角形;花粉粒极轴长23.08 ~ 28.57 μm,赤道轴宽13.07 ~ 19.74 μm;供试品种间花粉的大小、表面纹饰等均有明显差别。初步认为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石榴品种间分类的一个标准。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大白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鉴定及含量分析
    • 廖永翠;宋 明;王 辉;徐东辉;王晓武;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63-969.
    • 摘要 ( 2605 ) HTML ( 1734 ) PDF (234KB) ( 1734 )   
    • 以129份大白菜 [Brass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 DH系为材料,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生长的大白菜叶片中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129份材料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成分,包含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3–丁烯基硫苷(NAP)、4–戊烯基硫苷(GBN)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是大白菜硫苷的主要组分,占总硫苷含量的60%。筛选出了6份高硫苷含量的材料。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硫苷NAP、GBN和PRO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某些吲哚族硫苷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季节间差异显著;芳香族硫苷2–苯乙基硫苷(NAS)的含量在季节和季节 × 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硫苷间的积累存在相互影响, NAP与GBN、NAP和GBN与总硫苷在两个年份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百合品种染色体倍性观察
    • 李克虎;周桂雪;任贵玲;张线线;郭方其;周树军;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70-976.
    • 摘要 ( 2425 ) HTML ( 2710 ) PDF (1856KB) ( 2710 )   
    • 利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分析了45个从荷兰引进的百合品种的染色体倍性,包括21个亚洲百合、3个麝香百合、7个东方百合、8个LA杂交品种、2个LO杂交品种、4个OT杂交品种。在21个亚洲百合中,12个品种(‘Eleganza’、‘Monte Negro’、‘Renoir’、‘Black Bird’、‘Butter Pixie’、‘Orange Matrix’、‘Petit Brigitte’、‘Pink Pixie’、‘Lollypop’、‘Red Latin’、‘Marrakech’和‘Pollyanna’)为二倍体(2n = 2x = 24),5个品种(‘Navona’、‘Orange Pixie’、‘Elodie’、‘Vermeer’和‘Lyon’)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品种(‘Brunello’、‘Tresor’、‘Val di Sole’和‘Detroit’)为四倍体(2n = 4x = 48);3个麝香百合品种(‘White Heaven’、‘Gelria’和‘White Fox’)为二倍体(2n = 2x = 24);7个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Sorbonne’、‘Maru’、‘Dynamite’、‘Dordogne’、‘Montezuma’和‘Miss Lucy’)为二倍体(2n = 2x = 24);8个LA杂交品种(‘Brindis’、‘Courier’、‘Pavia’、‘Advantage’、‘Mestre’、‘Mombasa’、‘Pirandello’和‘Serrada’)为三倍体(2n = 3x = 36);两个LO杂交品种(‘Triumphator’和‘White Triumph’)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OT杂交品种中‘Yelloween’和‘Red Dutch’为二倍体(2n = 2x = 24),‘Conca D’Or’和‘Golden City’为三倍体(2n = 3x = 36)。该结果表明,组内杂交品种(亚洲百合、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中,除亚洲百合中有5个三倍体和4个四倍体品种外,其余22个为二倍体品种,因而多数组内杂交品种为二倍体品种;而组间杂交品种(LA、OT和LO),只有OT中2个品种为二倍体,其余12个皆为三倍体。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马蔺与溪荪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 毕晓颖;;娄 琦;郑 洋;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77-984.
    • 摘要 ( 1731 ) HTML ( 1218 ) PDF (380KB) ( 1218 )   
    • 以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和溪荪(Iris sanguinea Hormen.)为试材,对常规授粉后结实性及花粉管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马蔺和溪荪正反交结实率的影响,探讨了其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马蔺与溪荪杂交表现不亲和性,常规授粉正反交结实率均为0;常规授粉2 h后,溪荪的花粉在马蔺的柱头上能萌发,但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较两亲本自交滞后,柱头和通道内胼胝质现象明显;马蔺的花粉在溪荪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几种不同授粉方式处理中,马蔺 × 溪荪组合最适授粉方式为0.1% 6-BA处理柱头后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0%和16.67%。溪荪 × 马蔺组合的最适授粉方式为提前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5%和25.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美丽胡枝子与二色胡枝子花粉形态比较
    • 王奎玲;刘庆超;刘 红;刘庆华;;刘明健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85-988.
    • 摘要 ( 1856 ) HTML ( 1193 ) PDF (260KB) ( 1193 )   
    • 对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以胡枝子属中进化水平较低的二色胡枝子(L. bicolor)花粉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的花粉粒极轴 × 赤道轴为23.7 μm × 14.2 μm,花粉粒大小均匀;二色胡枝子的花粉粒极轴 × 赤道轴约为20.3 μm × 11.5 μm,花粉粒大小变异较大;两种花粉均具3条萌发沟,表面纹饰的基本类型都属网状纹饰,这些特性与传统属级水平分类一致;从花粉表面纹饰看,二色胡枝子演化水平高于美丽胡枝子,后者为山东胡枝子属中较原始的一个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毛竹EST资源SSR标记分析与筛选
    • 张智俊;管 雨;杨 丽;余 利;罗淑萍;
    • 园艺学报. 2011, 38(5): 989-996.
    • 摘要 ( 1879 ) HTML ( 1385 ) PDF (335KB) ( 1385 )   
    • 对来源于NCBI公共数据库的非冗余3 087条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EST序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搜索发现:在401条毛竹EST序列中共查找到408个SSR位点,平均6.8 kb EST序列中含有1个SSR。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是毛竹EST-SSR的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3.14%和49.75%。SSR的不同重复基序中,最常见的重复基序是:(AG)n,占37.01%,其余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C)n、(AGC)n、(GAG)n和(CGC)n。根据搜索结果设计了182条毛竹EST-SSR引物,以12个不同种属的竹子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了稳定性、通用性的验证与评价。结果表明有42对引物有较清晰且稳定的目标扩增产物,其中39对引物的产物存在多态性,说明设计开发的毛竹的EST-SSR标记是可行且有效的。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品种

    • 杏新品种‘京早红’
    • 王玉柱;孙浩元;杨 丽;张俊环;姜凤超;温 亮
    • 园艺学报. 2011, 38(5): 1005-1006.
    • 摘要 ( 1835 ) HTML ( 1060 ) PDF (189KB) ( 1060 )   
    • ‘京早红’杏由‘大偏头’ב红荷包’杂交育成。果实心脏形,平均单果质量48 g,大果56 g,果皮底色黄,果面部分着红晕;果肉黄色,汁液中多,肉质较细,酸甜适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可滴定酸1.86%,还原糖1.62%,蛋白质0.84%,维生素C 108.4 mg · kg-1,果实发育期65 d左右。丰产,抗日灼,综合性状优良,可填补极早熟与中熟品种成熟期空挡。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核桃新品种‘京香1号’
    • 齐建勋;郝艳宾;吴春林;王维霞;陈永浩;朱 艳
    • 园艺学报. 2011, 38(5): 1009-1010.
    • 摘要 ( 1960 ) HTML ( 1096 ) PDF (155KB) ( 1096 )   
    • ‘京香1号’核桃是从北京延庆核桃实生群体中选出的晚实新品种。坚果圆形,壳面较光滑,单果质量9.16 ~ 16.26 g,平均12.2 g。果壳厚度0.8 mm,出仁率58.8%,易取整仁。核仁浅黄色,香而涩味淡,品质上等,脂肪含量71.6%,蛋白质含量15.2%。丰产性好,有较强的抗寒、抗病能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芦笋新品种‘冠军’
    • 李书华;李 霞;郑红霞;李 芳;李保华;包艳存;牟 萌
    • 园艺学报. 2011, 38(5): 1013-1014.
    • 摘要 ( 1840 ) HTML ( 1023 ) PDF (141KB) ( 1023 )   
    • ‘冠军’芦笋是从‘阿波罗’优选雌株系与‘荷兰全雄’的优选株系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代杂种。生育期260 d,植株生长旺盛,平均茎高220 cm。白笋种植色泽洁白,绿笋种植整体色泽浓绿。笋条直,粗细均匀,质地细嫩,包头紧密,不散头,无空心,无畸形。一级笋率92.6%,平均产量22 500 kg · hm-2。抗茎枯病,适宜白笋、绿笋栽培。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鲜食枸杞新品种‘宁杞6号’
    • 王娅丽;王锦秀;;常红宇;
    • 园艺学报. 2011, 38(5): 1015-1016.
    • 摘要 ( 2894 ) HTML ( 1622 ) PDF (143KB) ( 1622 )   
    • ‘宁杞6号’是从宁夏枸杞天然杂交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生长旺盛,发枝力强,产量高,果粒大,果肉厚,含籽量少,口味甘甜无异味,适宜鲜食等优点。鲜果平均单果质量1.29 g,果实横径9.29 mm,纵径22.73 mm,果肉厚2.03 mm,含籽数20.96个;枸杞多糖含量12.6 mg · kg-1,氨基酸总量89.1 mg · kg-1,胡萝卜素1.5 mg · kg-1;在宁夏海原、中宁、银川、惠农、平罗等地区与‘宁杞1号’(授粉树)合理混栽表现良好。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